第1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怎樣都好……無論怎樣都好……無論怎樣都好……]

  枯羊不知覺地捏緊了拳頭,刻意壓低的臉上一片鐵青,旋即又恢復如初。

  「多謝伍帥!」抱了抱拳,枯羊辭別了伍衡,轉身走出了屋子。

  走到院中時,枯羊這才顯露他眼眸中的憤怒之色,那濃濃的深沉怒意,讓平日裡溫文爾雅的他此刻看起來頗為可怕。

  忽然,枯羊不經意地觸碰到了懷中那封親姐伊伊的書信,那封由王威親手交給他的書信。

  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麼,枯羊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而與此同時,屋內的伍衡卻不知為何已走到了屋門旁,冷眼瞧著枯羊離去時的背影。

  「伍帥覺得他會中計麼?」從旁,後軍天將張洪低聲問道。

  「枯羊……面冷心熱,是個重情義的人……而這幾日他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這一點!——他會的!按照本帥所希望的那樣,替魏虎感到不值的他必定會萌生叛心,繼而去暗通周軍,裡應外合謀我廣陵……既然如此,本帥就在這廣陵城,將周軍一舉殲滅!」

  第三十七章 決意

  [家弟親啟……姐自知難以肩負家門之恨,是故久久不敢恢復本身姓氏,但倘若阿羊心中尚有姊姊,還望阿羊聽姊姊幾句勸說……大周李氏皇族與梁丘家,雖與我公羊家有血海深仇……你姐夫曾對姊姊言道,你乃公羊家最後子嗣,黨務首要豈非是延續公羊家血脈?又豈是不惜性命亦要報仇,最終將身家性命也陪上?

  湘雨姐,即胤公膝下孫女,你也得喚她一聲從姐,她曾言道,國與國之間的殺伐,不存在仁慈、正義可言,歸根到底無非是成王敗寇四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你姐夫所說的,姊姊雖未徹底理解其中深意,但大意姊姊還是知道的。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大周與南唐間的殺伐,難以避免,我公羊家雖遭滅門慘禍,然終歸不過當時亂世中一小戶罷了。

  人不可以被回憶左右,更不能被仇恨蒙蔽雙眼,你姐夫當初叫你南下尋訪江南各地,了解在大周治下的百姓可算得安居樂業,時到今日,你心中想必大致也有了頭緒。

  江南人痛恨北方人,姊姊即便在冀京亦有所了解,只不過,他們憑什麼來痛恨朝廷?朝廷近三十年陸陸續續給予江南的稅收減免,即便是居住在冀京這天子腳下的百姓,亦是頗為眼紅的……

  你姐夫曾經校對過戶部,得知冀京的集市菜蔬大抵是十文,鮮肉九十文,而江南集市,菜蔬大抵在四文上下,鮮肉五十文……你姐夫當時搖頭說,江南人吃飽了撐著……

  而現今,連年戰亂,冀京集市菜蔬上漲維持在四十文,鮮肉竟要五百文……]

  望著開篇洋洋灑灑一大篇文字,饒是枯羊眼下其實心情不佳,亦忍俊不禁,搖頭笑出聲來。

  他的腦海中不禁幻想著親姐伊伊坐在府上書房內的書桌後,咬著筆頭苦思冥想,不時皺眉皺鼻的模樣。

  枯羊知道,他的親姐伊伊可以說是典型的小家碧玉類女人,讀的書不多,認的字也不多,更何況是作這樣的文,不難猜測,這封信究竟花費了伊伊多少時間。

  相比於那些飽讀詩書之人所寫的文章,伊伊在信中所寫的句子顯得極為樸實,用市集上葷菜與素菜的價錢來從側面反映大周對待江北與江南兩個地域的政策,同時亦從側面襯托出戰亂導致物價高漲、給各地百姓帶來的不利。

  儘管伊伊在信中未曾使用過哪怕一個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那些樸實無華的句子,讓枯羊不禁感觸頗深。

  正如伊伊在信中所些,早在三年前,謝安便叫枯羊這位小舅子尋時間尋訪江南各地,探查探查各地百姓的生活情況,藉此以證明江南百姓在大周朝廷治下可算是安居樂業。

  對於這樁事,枯羊無言以對,畢竟他在江南所路過的城鎮、村落,實在挑不出有什麼所謂的大周苛政暴政,可以說,江南百姓一邊樂悠悠地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一邊嘴上咒罵著大周,套用姐夫謝安的話說,當真是吃飽了撐著。

  不過話說回來,江南人這般痛恨大周其實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誰叫李暨在位時二度南伐江南,非但在金陵下達過屠城的殘酷命令,更有甚者為了控制流言,行文字獄,捕風捉影地捉拿太平軍,而當時受到此事牽連的無辜江南百姓,實際上要比真正被捕的太平軍士卒多數倍。

  就拿金鈴兒來說,就算她眼下嫁給了謝安這位大周朝廷的權貴,她對大周朝廷依然沒有絲毫好感。

  而這,恰恰就給了太平軍死灰復燃的機會。不過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江南百姓都支持太平軍,也有一小部分百姓有感於八賢王李賢屢次下江南尋訪各地災情、困難的恩情,堅定地站在大周朝這邊,不過終歸只是少數,大部分人依舊還是很盲目地痛恨著大周。

  他們天真地以為,只要他們曾經的南唐皇室後裔能夠復辟南唐,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可事實上呢?伊伊在信中一言戳破了眾人的美夢,包括枯羊在內。

  [打天下易,守江山難,姊姊乃婦道人家,只憑個人臆測。然而在姊姊看來,太平軍內的將領,大多只是懂得上陣殺敵,能有幾人懂得治國之道?民生、國防、水治、稅收,我弟真覺得那些只擅廝殺的將軍們下了馬握住筆一樣能夠勝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