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是伍衡帳下的大將,想來不是有勇無謀之輩!」李賢點了點頭,自嘲笑道,「話說回來小王確實是過於慎重了……倘若連費國都吃虧,那小王就難以想像伍衡帳下的大將究竟厲害到何等地步了。——對了,馬聃那邊呢?」

  「這個……」季竑臉上露出幾許尷尬之色,訕訕說道,「事實上,三日前已經失去馬聃將軍的蹤影,殿下吩咐馬聃將軍守的要道,其實只有一座半成的營寨,一名守兵也無……」

  「那個馬聃……」李賢聞言苦笑出聲,雖說他早就知道馬聃是偏愛奇襲、不喜正面交鋒的帶兵將領,但是沒想到馬聃竟會放棄值守的位置。

  [看來多半是找到什麼獵物了……]

  李賢心下暗暗猜測著。

  「報——」

  就在此時,忽然帳外匆匆奔入一名士卒,叩地稟報導,「我軍右路偏師馬聃將軍發來捷報!」

  「哦?」李賢雙眉一挑,幾步上前接過捷報,拆開細細觀瞧,繼而臉上露出幾分喜色。

  「殿下,不知馬聃將軍做了什麼叫殿下這般欣喜?」

  只見李賢聞言笑著說道,「季先生方才不是說伍衡帳下的右軍天將杜芳昨晚準備去偷襲費國將軍麼?這不,馬聃將軍瞧准機會,趁虛而入,將其兵營給燒了,並且在得手後不退反進,在太平軍苦苦追尋他蹤跡時,將太平軍後方一座小型糧倉給燒了,前後損兵僅數十人而已……」

  「哦哦。」即便是季竑,聞言亦大為動容,驚聲說道,「據在下所知,太平軍儲糧之地在東側六十里外,如此馬聃將軍亦能得手?」

  或許季竑不知,馬聃乃北方人,曾經在北地雁門當過守將,掌騎兵的他為了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一日趕百里路程好比家常便飯,而更關鍵的是,馬聃行軍極為隱秘,有時候就連己方的友軍也不知他究竟藏在哪裡,又何況是敵軍?

  至於在敵軍眼皮底下來去自如,那正是馬聃被長孫湘雨看重的地方。

  不得不說,當年函谷關戰役,那個叛軍主帥不把馬聃提升為偏師主帥而用作一般守關將領,大材小用,簡直就是愚蠢透頂,被謝安攻滅一點都不冤枉。

  「費國強攻、馬聃奇襲,謝大人帳下這兩柄利劍,果然是不同凡響!」

  儘管早已知曉費國與馬聃本事,季竑亦不禁由衷稱讚。

  李賢聞言亦輕笑不已,然而在笑了幾聲後,他又微微嘆了口氣,搖頭喃喃說道,「只不過,似這般小打小鬧,卻無損太平軍兵勢……」

  「殿下要擴大戰果麼?」季竑皺了皺眉,低聲勸道,「殿下可要三思吶!——我軍眼下對峙太平軍的伍衡未曾落於下風,皆賴費國與馬聃兩位將軍,以殿下口中所謂的小打小鬧,逐步積累士氣;可若是殿下急於求成,心急要收復廣陵,強行攻城,恐怕反而不好……」

  「小王知道!」李賢聞言點了點頭。

  說來說去,還是領兵將領不足的問題,畢竟八賢王李賢眼下能夠獨擋一面的將領實在太欠缺了,冀州兵大部分的擅戰將領還在謝安麾下。

  在這種情況下李賢要強攻廣陵,那顯然是極其愚蠢的行為,畢竟有兵無將不成軍,就算有再多的士卒,若是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多半也起不到什麼作用。除非是像長孫湘雨那樣,奉行不需要將領的兵法,在戰前便想好所會發生的一切。

  不過顯然李賢沒有長孫湘雨那等自負,畢竟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計劃又如何趕得上變化呢?齊植戰死的那晚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還是安心等待謝尚書吧……總歸我等的目的只要拖住伍衡就好!」思前想後了半響,李賢微微嘆了口氣,輕聲說道。

  「殿下英明!」

  正說著,忽然帳外匆匆走入一名裨將,抱拳緊聲說道,「賢王殿下,就在方才,太平軍有援軍至!人數……多達四五萬人!」

  「援軍?」李賢聞言一頭霧水,要知道打仗到如今地步,周軍對太平軍的情況也算是知根知底,太平軍哪裡還有什麼援兵?更何況是多達四五萬人的援兵。

  [難道說伍衡至今為止還私藏著一支兵力?]

  李賢腦海中不禁躍出一個猜測,不過轉念一想,他又感覺有點不對勁。

  要知道眼下太平軍第四代總帥伍衡可是被他李賢拖死在廣陵了,雖說太平軍已經攻克了廣陵,但由於他李賢率軍逼近廣陵城下的關係,使得伍衡怎麼也不敢率軍北上擴展那所謂的南唐版圖,只能選擇在廣陵與李賢虛耗兵力。反過來說,若是伍衡當真還有一支精銳,又如何會坐視他李賢立營於此,對廣陵虎視眈眈?

  皺眉細細思忖半響,李賢眼珠一轉,忽然心下一動,繼而放聲笑道,「小王明白了!——那並非是什麼援軍,不過是戰敗之軍罷了!」

  「咦?」那名裨將疑惑地望著李賢,卻見李賢撫著下巴處的細須輕笑說道,「竟然敗退到廣陵,看來金陵也丟了……謝尚書好神速啊!」

  此時季竑也已明白過來,但依舊帶著幾分猜疑幾分納悶說道,「奇怪了,謝大人上一封送來的捷報只說在橫江大敗枯羊,揮軍逼近牛渚,只過了數日,謝大人竟已攻克金陵……難以置信!」

  話音剛落,帳外有一名士卒急匆匆走入帳內,口中呼道,「報!西面有捷報至!」

  「取來於小王!」李賢幾步走了上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