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破釜沉舟……真有魄力啊,姐夫!——您就不怕此戰不利,敗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麼?]

  話是這麼說,可枯羊心中卻如同明鏡似的清楚。一方是本來就處於不利位置,卻猶意圖投機取巧,採用避實就虛戰術、妄圖全殲周兵的太平軍;而另一方是本來就占據優勢、即便如此其軍主帥依然用破釜沉舟的方式激勵著麾下士卒的周軍。

  此消彼長之下,太平軍如何不敗?

  「內斂而不張揚……藏得可真深吶,姐夫!」深深注視著遠方周軍那巨大的謝字帥旗,枯羊苦笑地嘀咕了一句。

  不得不說,這世上大多數的年輕人皆是如此,總是下意識對自恃清高,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直到真正碰了壁,才會冷靜下來審視與對方的差距,比如說當年在長孫湘雨面前的謝安,以及如今在謝安面前的枯羊。

  「大帥?」似乎是注意到了枯羊陰晴不定的面色,太平軍將領王建疑惑問道,「怎麼了,大帥?——莫非此地風大,大帥感到不適?」

  枯羊聞言搖了搖頭,他自是不好將心中所想告訴王建,怎麼說?說這場仗十有八九會敗?而且這仗敗仗的過錯也十有八九在他?枯羊如何說得出口。

  「張奉那邊的情況如何?」枯羊岔開話題問道。

  王建不疑有他,抱拳回道,「回稟大將,暫時還未有消息傳來,不過依末將拙見,恐怕情況不容樂觀……」

  正如王建所言,在戰事打響之際,太平軍先鋒大將張奉便在火攻不利的情況下,與麾下士卒紛紛跳下了火勢已一發不可收拾的火船。

  在周兵看來那是張奉等人無可奈何之下的舉動,但事實上,那只是枯羊的後續計劃罷了。

  趁著周兵被左右兩翼的太平軍主力吸引注意力的機會,數以千計的太平軍士卒屏住氣息,用此行所攜帶的鑿子、撬杆、匕首等物在周軍的連環船船底開鑿。

  但是,周軍的連環船體積實在是太龐大了,即便張奉等人在費盡了心力的情況下成功地鑿穿了幾艘戰船的船底,漏水的速度亦大大慢於枯羊以及張奉等人的預想。

  難道是枯羊的計謀出了什麼差錯麼?

  非也!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不在太平軍,而在於周軍此番所連接的連環船。

  連環船這個概念,謝安借鑑於他記憶中頗為壯觀的一場歷史名役,即赤壁之戰。但是,謝安所採用的連環船,於當時曹魏所建造的連環船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赤壁之戰的曹魏一方,其連環船連接的方式是以十艘到二十艘戰船為一個巨型戰船,用鐵索釘死、上鋪木板,最後,再將這艘由十艘甚至是二十艘船隻組成的巨型戰船與其他巨型戰船用巨大的鐵索連接起來,用以包圍當時江東的戰船。

  如果是這種連接方式的連環船,那麼枯羊的鑿船水伐之計恐怕便能起到奇效,畢竟十艘戰船、哪怕是二十艘戰船所組成的巨型戰船,它的吃水、浮力也僅僅只是提升一線而已,一旦其中一個船艙樓船,整艘巨型戰船都會因此沉沒於江中。而一旦一艘巨型戰船徹底沒入水中,那麼之後的事便更加簡單了,受重力影響,被這艘巨型戰船用鐵索連接的其餘巨型戰船,皆會拉扯到一起,然後逐步被拽入江底,拽拉的速度受下沉的巨型戰船數量與重量影響。

  而謝安之所以不在乎太平軍派水鬼、即精通水性的太平軍士卒潛入其連環船船底下開鑿,是因為他數百艘戰船皆是用鐵索焊接在一起,浮力與赤壁之戰中曹魏一方所建造的連環船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了,謝安的連環船也不是沒有弊端,至少,它是不具備任何靈活性的,就連機動性也大大減弱。

  不過話說回來,曹魏當時採用那等的連環船,本意是為了包圍、殲滅江東兵,在解決曹兵了在江面戰船上站不穩身體的難題下,亦注重船隻的靈活性;而如今的謝安,他之所以採用這等連環船,無非就是將戰船當成一座可移動的小島或陸地,載著他麾下周軍士卒渡江罷了,至於迎面而來的太平軍兵船,直接撞過去就是了,反正連環船內部船艙的容積巨大地很,就算一小部分戰船因為被撞毀或者船底被鑿穿,導致江水內漏,亦夠足夠的浮力可以支撐一陣子,至少能堅持到周兵抵達長江南岸的牛渚。

  而這一切,太平軍將領張奉與他麾下的水鬼們卻無從得知,在漆黑的連環船船底,他們賣力地鑿著船底木板。

  「篤——!篤篤——!」

  「篤篤篤——!」

  不可否認,他們不是沒有成果,畢竟已有多達二十餘艘戰船被鑿穿了船底,冰冷的江水噗嗤噗嗤地向內滲透,可問題是,周軍的連環船那可是由多達六七百艘戰船組成的,區區二十餘艘戰船漏水,簡直就是無關痛癢。

  果不其然,發現船底被鑿穿的周兵們尚未有何驚慌,反而是在船底鑿船的太平軍士卒們吃不消了。

  也難怪,畢竟人終歸要呼吸,豈能像魚一樣在水中久呆。更何況還要用力開鑿周軍的連環船船底,憑藉一口氣,實在難以抵消體內氧氣的消耗速度。

  [將軍,不行了……]

  [將軍,我等憋不住氣了……]

  在張奉惱怒的神情下,越來越多的太平軍士卒難以堅持長時間屏住呼吸在船底鑿船的艱難,被迫浮出水面,於江面上大口喘息,畢竟人在缺氧的情況下,很難馬上進入下一個屏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