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不是說偌大的大周就找不出一個善於用兵的將領,問題是這個派出去的將領要面對的乃是秦王李慎與天上姬劉晴,倘若無法達到這兩位的層次,就算派出去恐怕也無濟於事,難以解救李賢與謝安,這才是屋內眾人所顧慮的。

  再者,從何處抽調兵力也是個問題,在這種三王反叛、太平軍起兵的不利局面,不惜代價從各地方抽調城衛軍,無疑是自毀長城,到時候李賢與謝安非但救不出來,反而各地方賊寇頻頻作亂,這就未免失卻考慮了。

  也不知是否是看出了屋內眾人的顧慮,長孫湘雨微笑著說道,「妾身外子那邊,妾身倒不擔憂,妾身的外子雖說稱不上飽讀兵書,不過怪招層出不窮,也不是輕易就能擊敗的,再者糧道也未曾被截斷,拖延個一月、半月不成問題,反而是李賢殿下那邊……」

  屋內眾人聞言暗自點頭,畢竟三十一支藩王一反,就意味著李賢的糧道會被截斷,儘管李賢手中有十萬兵馬,可一旦糧道被截,就算他有通天才能,怕也難敵李慎。

  「謝夫人所言極是,看來當務之急還是在賢王殿下那邊,可問題是……」吏部侍郎王旦抬頭望了一眼屋內眾人,很識趣地沒有說下去。

  就在這時,老太監王英猶豫了一下,低聲說道,「陛下,若是精銳兵馬的話,我冀京還有一支……一支不下於四鎮,甚至超過四鎮的精銳!」

  「啊?」天子李壽聞言驚愕地望著王英,心說我冀京何時還藏著這麼一支兵馬?

  屋內眾人亦是倍感詫異,其中,梁丘公與胤公對視一眼,恍然大悟般點了點頭。

  「何處兵力?」李壽急聲問道。

  老太監王英微微一猶豫,低聲說道,「乃陛下大周李氏皇族第一精銳,皇陵龍奴衛!」

  「龍奴衛?看守我李氏皇族陵墓的龍奴衛?」一臉愕然的李壽連聲問道。

  或許是看出了李壽心中的愕然,老太監王英微微嘆了口氣,低聲說道,「陛下誤會了,皇陵龍奴衛絕非是陛下所想像的那樣,僅僅只是看守皇氏陵墓的一般人……陛下還記得犯上作亂的皇五子李承麼?」

  李壽莫名其妙地點了點頭,畢竟他在事後還因為顧念兄弟情義,冊封過李承為安陵王,雖說僅僅只是虛名。

  「陛下記得就好解釋了,」老太監王英微微笑了笑,壓低聲音說道,「正如安陵王、皇五子李承那樣,龍奴衛,乃我大周曆代皇族子孫反叛作亂失敗後被貶為庶民、押解到皇陵守墓的李氏罪人,或是其子嗣,換而言之,其軍中哪怕是一介卒子,身上亦流淌著與陛下一樣的血脈!——非李氏皇族直系血脈,不得入皇陵龍奴衛!」

  除胤公、梁丘公與長孫湘雨外,屋內眾人聞言倒抽一口冷氣。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是皇族龍奴衛中的人,都是歷代大周皇帝的直系血緣,或許是兒子、或許是孫子,這些人奪嫡失敗,或犯上作亂失敗,便貶到皇陵守墓,被剝奪一切的榮耀與權勢,如皇五子李承一樣,一生一世不得踏出皇陵一步。

  倘若謝安在這裡,他這會恐怕會恍然大悟,釋然當初那幾個皇陵龍奴衛為何會毫不在意李承的地位,直接一記手刀將其砍暈帶走,理由很簡單,那些人,全部都是李氏皇族歷代皇帝的直系血脈,遭遇跟李承一般無二,既然如此,那些人如何會高看李承?

  硬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恐怕也只是李承比較他們更接近現任皇帝李壽的血脈,畢竟他們是這一代皇族的兄弟。

  「可以的話,老奴實在不希望陛下動用這支皇族精銳……」

  儘管老太監的話沒有說地那般透徹,但是屋內眾人還是能夠明白他的意思。

  也是,皇陵龍奴衛,它的存在簡直就是大周皇族在日光照耀下的陰影,其中不乏有對現任大周皇帝報以惡意的人,畢竟這些人都是歷代奪嫡的失敗者,或者失敗者的子孫,礙於族制終生不得踏出皇陵,可想而知他們對似李壽這位沐浴在陽光下的大周現任皇帝的怨念。

  「皇陵龍奴衛……」李壽皺眉思忖了片刻,點頭說道,「事急從權,眼下黨務之急乃三王與太平軍……傳朕的旨意,召皇陵龍奴衛!」

  「這個……」王英聞言苦笑一聲,低聲說道,「陛下,就算是陛下,也無權傳召皇陵龍奴衛,此乃我大周初代先帝立下的祖制:除非龍奴衛自己願意相助,否則,歷代天子無權傳召……」

  「啊?」李壽愣了愣,細細一想這才明白其中的隱情,那恐怕是初代大周天子對龍奴衛的一點體恤之情。

  想了想,李壽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朕待會親自寫書信一封,交予皇陵龍奴衛,請他們相助……」

  話音剛落,屋內長孫湘雨笑眯眯地說道,「陛下,不必如此麻煩,妾身讓伊伊將此事轉告祖父時,便已寫了一封信送至安陵王李承處,李承深恨秦王李慎,想必會說服龍奴衛內的人,出面相助陛下……算算日子,若是順利的話,再過半日,李承便會抵達京師!」

  「……」屋內眾人聞言目瞪口呆地望著長孫湘雨,尤其是胤公,心說感情這個女人早已做好了部署,卻就是不說,讓他們干著急?

  唔,果然,這才附和[鴆姬]長孫湘雨的秉性……

  想歸想,可注意到老太監王英用有些不悅的目光打量長孫湘雨,胤公連忙出言替孫女解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