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王老太監聞言詫異說道,「這一品夫軍的榮銜,向來只有正室長婦所得,而據老奴了解,謝少卿的正妻,乃梁丘舞將軍才是……」

  「啊,朕知道!」李暨聞言笑了笑,語氣莫名地說道,「這樣一來,那個丫頭的心神,就多半不會去關注其他事了……也算是朕顧念父子之情,幫老三一把吧!——那個丫頭若處心積慮要對付老三,縱然老三城府再深,恐怕也難逃升天!」

  「是,老奴記下了,不知陛下還有什麼吩咐?」

  李暨聞言沉默了片刻,繼而問道,「陳貴妃今日可曾來養心殿?」

  老太監搖了搖頭。

  李暨愣了愣,詫異問道,「她不曾來?」

  「不曾,」老太監搖搖頭,低聲說道,「據老奴所知,陳貴妃好似去了一趟大獄寺……」

  「……」李暨聞言張了張嘴,繼而面色一緊,急聲說道,「快,快叫人去景仁宮……」

  話音未落,殿外匆匆奔入一名宮女,跪地泣道,「陛下,大事不好了,貴妃娘娘,貴妃娘娘在寢宮飲毒酒自盡了……」

  李暨聞言面上泛起一陣病態的潮紅,左手捂著嘴,連連咳嗽。

  「陛下?」見此,老太監急忙扶住李暨。

  連聲咳嗽了一番後,李暨這才穩定下來,瞥了一眼左手左心處殷紅的鮮血,長長嘆了口氣,揮揮手對那宮女說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是……」

  望著那名宮女離去的背影,李暨臉上更顯垂老之色,喃喃說道,「叫皇陵的人來……」

  老太監聞言微微一驚,試探問道,「陛下的意思是……皇陵龍奴衛?」

  點了點頭,李暨長嘆一聲,喃喃說道,「陳妃的意思,分明是想要以她的死,換老五一條性命,多年夫妻,朕不忍棄……叫人擬詔:皇五子李承,圖謀造反,罪在不赦,念其最終悔改,兼母、兄相繼喪命,留其一命,革除其皇子身份,貶為庶民,到我大周李氏皇陵守墓,終生不得踏出皇陵一步,如違此旨,死後不得葬入皇陵,從我大周李氏皇譜除名!」

  「是……」

  「去吧,傳召梁丘公與胤公前來,朕的時日不多了……」

  「是,陛下……」

  大周弘武二十四年二月一日,大周皇帝李暨急召東國公梁丘公、丞相胤公,託付後事,此後,又召禮部尚書阮少舟、御史台御史大夫孟讓等數十名朝臣。

  當日戌時前後,大周皇帝李暨駕崩,享年五十六歲,諡號[大周崇武仁皇帝],臨死前將皇位傳於皇九子、安平王李壽。

  貴妃陳氏死後追尊皇后之位,諡號[大周端德孝仁皇后],其子太子李煒追諡[哀王],與其父、與其母,共葬於皇陵。

  第四卷 霸氣雌虎,柔情梁丘

  第一章 十日之後

  ——大周弘武二十四年、景治元年,二月十四日,冀京皇宮,中和殿大殿——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與保和殿之間,乃冀京皇宮三大殿之一,其中和二字,摘自《禮記·中庸》,取[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再者,中和殿也是大周皇帝舉行大典前休息、準備的地方,平日裡此殿並不敞開,也嚴禁閒雜人等入內,但是今日,此殿非但殿門敞開,而且來來往往太監、宮女極多,似乎人人都在忙碌之中。

  而在大殿的中央,已位居大周皇帝的李壽僅穿著淡黃色的錦袍,平攤開雙手,雙目略顯呆滯地望著宮殿頂上那金字匾額。

  在他身旁,有幾名宮女手拿著量繩細尺、仔細地替李壽測量著身體,而後,她們要將所量得的數據送至皇宮內的御衣坊,替李壽這位大周新任皇帝縫製嶄新的龍袍。

  事實上,龍袍的式樣要縫製兩套,一套是大周皇帝平日裡起居、早朝時所穿的龍袍,以金線編制、輔以銀絲,上繡一條單爪握著寶珠的五爪金龍,翻騰於雲霧之中,而雲霧之下,那是象徵著天下的中土大陸以及十三隻大小各異的鼎,意為[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這是歷朝歷代皇帝的傳統,並非始於大周;而另外一套,則是大周皇帝的本色龍袍,以黑色為底、水色為輔,上繡著一條出水的五爪黑龍,張牙舞爪、對天咆哮,畢竟大周占的是水德。

  這套黑龍皇袍,一般而言皇帝僅在大周舉行盛典時穿著。

  本來,替新皇帝趕製龍袍,本該在十餘日前朝中重臣胤公宣讀前天子李暨的遺詔前後便辦妥,可問題在於,那時正趕上前天子李暨駕崩,正值國喪期間,皇宮內外需要忙碌的事物太多太多,因此耽擱了下來。

  而眼下,辦妥了天子國喪事物,李壽即將舉行封禪大典,正式繼位,因此,皇宮內的眾太監、宮女們來不及歇息,繼續忙碌起來。

  再過兩日,也就是二月十六日,便是李壽在京師南郊舉行封禪大典、祭拜天地、並且正式登基為帝的日子,不得不說,時間太過於緊迫,畢竟兩日前,朝廷這才結束國喪的盛典,將前天子、大周崇武仁皇帝李暨的遺骨送至冀州邊界,由皇陵派來的人接手,將皇帝葬入皇陵,同行的,還有大周端德孝仁皇后,以及追嗜哀王的前太子李煒。

  大周皇帝……

  我李壽竟然能夠成為大周皇帝?

  儘管李壽至今還未曾親身早朝,朝中事物也一併由梁丘公、胤公以及二月初趕回冀京的呂公等朝中重臣裁斷,可這絲毫不妨礙李壽對於日後親臨早朝的興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