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於,[中書令]這原本足以比擬丞相的超品職位,至今依然被天子李暨劃在翰林院名下,不復入大周朝廷內權利的中心。

  也正因為如此,軍機處名下中書省至今不設[令],只設[郎官],亦稱[僕射],而前些日子在上元節之夜遇害的中書侍郎張籍,正是這中書省的上官。

  比起替皇帝草擬詔書的中書省,門下省的遭遇更為尷尬,明明是審查、核實下發詔書的部衙,可比起近年來手中職權日益增強的尚書省六部而言,無論是中書省還是門下省,都顯得可有可無,美其名曰[天子近臣],實則有名無實,白頂著一品大員的帽子,手中職權卻些許也無。

  那兇手為何要行刺中書侍郎張籍與門下侍郎蔡瑾這兩位有名無實的天子近臣,這正是謝安之前感到困惑的地方。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有名無實,可上書房軍機處名下中書省與門下省,依然是皇宮內至關重要的部衙,這一點無可厚非,自丞相胤公有意淡出朝廷權利中心後,一概大周外發的聖旨,都出自眼下由中書省與門下省主持的上書房軍機處,甚至於,就連大周天子的玉璽,也鎖在此處的秘庫中。

  每當天子李暨需要動用天子玉璽時,需由中書侍郎張籍與門下侍郎蔡瑾分別所持有的一把鑰匙,才得以打開秘庫,也正因為如此,中書侍郎張籍與門下侍郎蔡瑾雖然職權甚輕,但地位卻頗高,畢竟他二人掌著大周天子的玉璽。

  殺這兩位侍郎的兇手,究竟在上書房尋找什麼?

  這正是謝安眼下在考慮的事。

  是為了偷大周皇帝的玉璽麼?

  謝安並不這麼認為,畢竟天子玉璽雖說尊貴無比,但說到底,之所以尊貴,只是因為那是天子御用的玉璽,它象徵著大周李氏皇權,單就其本身而言,不過是一塊比較值錢的玉石罷了,何談什麼尊貴。

  或許有人會說,有人很有可能是打算私盜天子玉璽、私擬詔書,但是事實上,這點卻說不通,畢竟每一份詔書,中書省與門下省內都存有備份,一詔三份,一份中書省所擬的草詔,兩份由門下省審核後所擬的正詔,而這兩份正詔中,一份給接詔書的大臣,一份則鎖入門下省的庫房,留作備份。

  如此一來,便可以徹底杜絕假詔的出現,所以說,除大周皇帝外,其餘人要私制詔書,難如登天,即便有了玉璽,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正因為如此,在謝安看來,有賊人要偷盜天子玉璽的可能性極小,這樣一來,那殺害了那兩位侍郎的兇手,在上書房軍機處尋找的東西,就只可能是那個了!

  遺詔!

  大周天子李暨的遺詔!

  或許有人會問,大周天子李暨眼下明明還活得好好的,何來什麼遺詔?

  但事實上,歷代天子都會在生前留下遺詔,提前將得以接任皇位的皇子名字寫入遺詔,令左右近臣鎖入秘庫,任何人不得私自觀閱,否則就是誅九族的大罪。

  只有在兩個特定的情況下,才可以打開秘庫取出遺詔,要麼是如今的天子李暨駕崩,要麼是他改變主意,打算另令繼位之君,因而取出舊詔銷毀,再重新擬寫一份。

  而如今,天子李暨的身體狀況並不怎麼樂觀,不排除他已提前準備好遺詔的可能,這樣想來,那個殺害了中書侍郎張籍與門下侍郎蔡瑾的兇手,多半是在尋找這份詔書,想知道天子李暨究竟意欲哪一個兒子繼位。

  一想到這裡,謝安就感覺自己的心有些發虛,畢竟,除已故的大皇子李勇與剛剛脫掉安閒王爺帽子的九皇子外,其餘七位皇子都有可能是這次事件的主使者,甚至於,就連如今有極大希望登基繼承皇位的太子李煒,都難以排除嫌疑。

  「好了好了,時辰不早了,我等先去用飯吧!」拍了拍手,謝安對屋內眾人說道。

  謝安並沒有將心中所想告訴眾人,畢竟眼下衛尉寺署內停屍間人多嘴雜,更關鍵的是,光祿寺卿文欽,那可是太子李煒的人,謝安可不想節外生枝。

  待回頭找個藉口,帶梁丘舞、荀正等一干能夠信任的人,走一趟皇宮,到上書房看看究竟也就是了。

  見謝安打算遣散眾人,屋內眾人也沒有什麼意見,畢竟這會兒已臨近午時,雖說此案重要,可人還是要吃飯的,不是麼?

  而就在謝安準備離去的時候,他忽然瞧見了一具熟悉的屍體。

  這可是一個熟面孔啊!

  在屋內眾人疑惑的目光下,謝安那具屍體旁停了下來,默然觀瞧。

  御史台右都御使於賀……

  曾經,這於賀是太子李煒手中的一桿槍,身為右御史大夫的他,多次按照太子李煒的致使,與謝安、李壽等人為難,甚至於,就算謝安與李壽平息長安叛軍、得勝而返,此人依然不放過,欲以莫須有的罪加害謝安,當時要不是左御史大夫孟讓與長孫家仗義相助,謝安又如何能夠坐上大獄寺少卿的職位?

  想來也好笑,當初的政敵太子李煒,如今已仿佛成為謝安的盟友,共同對付返回冀京的八皇子李賢,反而是過去相助過他謝安的御史台與長孫家勢力,眼下卻幾乎成為了敵人、形同陌路。

  一想到這裡,謝安心中暗自感慨不已。

  就當謝安打算再最後看一眼這位曾經被太子李煒當槍使的御史大夫時,他忽然注意到,於賀身上官服左手邊的袖子,竟被扯了下來,不知所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