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頁
「呵呵,」笑著點點頭,江哲環顧諸位大臣說道,「諸位同僚,昔人皇治下,比之當今,孰大孰小?」
諸位朝官面面相覷,或有一人說道,「傳說人皇善治自是不假,然如何比得上我眼下大漢偌大占地?」
「對!」江哲點點頭,正色說道,「自夏、商、周之後,天下戰亂紛紛,到秦時,秦始皇統兵滅六國,乃成當今天下局勢?隨後,待得秦國腐敗之際,高祖起事,取秦而自代之,終成我大漢!江某敢問諸位,期間種種,可稱外族者,乃有幾何?」
賈詡與李賢聞言,撫須微微一笑,退入列中。
或有人疑惑問道,「司徒的意思是……」
「分化吸收!」一合拳掌,江哲轉身正色說道,「萬世之國,單單靠兵事立世,這不足取!」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副地圖,叫來兩名曹兵將其掛於堂中,指著地圖說道,「諸位且看!」
與諸朝官一樣,曹操好奇地走了過去,細細一望那古怪地圖,詫異說道,「守義,這行軍圖好似有些……我大漢且在何處?」
「這!」江哲點了點地圖上的一塊。
或有朝官驚呼道,「這不可能!」因為他望見除了江哲所指的大漢之外,地圖上仍有諸多空地。
「不可能?」江哲淡淡一笑,指著地圖正色說道,「諸位且看,這便是我大漢諸州,這是烏桓,烏桓以西、涼州以西,更有偌大土地,諸位以為,雖我大漢鼎盛,可有足夠兵力將其一一打下?」
「若司徒此圖當真,恐怕……」幾名大臣緩緩搖頭。
「所以說,」一轉身,江哲正色說道,「單靠兵事,不足取!諸位一下如何?」
諸大臣面面相覷。
「是故,」轉身望向曹操,江哲正色說道,「主公不妨傳書於郭祭酒……主公?」
「唔?」正死死盯著那副地圖目露精光的曹操這才回過神來,點點頭說道,「唔,擬書與奉孝,此事如何處置,他明白的!」
「是!」荀彧拱拱手。
瞥了一眼那地圖,曹操走到江哲身旁,低聲問道,「這幾日你便是在鼓搗這玩意?」
「怎麼?」
「這個……此事當真?」曹操指著那地圖問道。
「當真!」江哲點點頭。
「呵,」只見曹操一面撫須,一面望著那地圖,微笑說道,「比起區區東吳、蜀地來……嘖嘖!有意思,有意思!」
※※※
建安五年十一月,陳留太守棗祗上書許都,言民屯一事,曹操准其所奏。
十一月六日,曹操設朝,棗祗於朝上言及江哲所設民屯之利害,朝中諸大臣面面相覷,一個勁瞅著江哲面色。
出乎他們意料,江哲面上毫無慍色,正聽得津津有味,在棗祗說完之後,江哲問道,「當真如此?」
「回司徒話,確實如此!」對面著這位名傳天下的大賢,棗祗吸了口氣,抱拳說道,「往年司徒屯田之事,在下斗膽命之為『牛輸谷法』,將耕牛賒於百姓,便其耕種,而國家,則依著耕牛多少,額外叫其繳納穀物……」
「唔,對!」江哲點點頭。
「然,在下以為,司徒此法雖適合於往年,卻不適合於眼下,眼下天下罷戰,更值大旱初過,國力虛弱,在下認為,要恢復生產,當聚集人力物力……」
「荒謬!」棗祗話還沒說完,祭酒候聲出列說道,「你可知司徒良策,每年為我大漢產下多少糧食?」
「自個在下自然明白,」棗祗對江哲拱拱手,繼續說道,「司徒屯田之策,救我大漢百姓千千萬萬,在下如何不知?只是在下以為,尋常百姓賒了耕牛,且不如由朝官將其組織起來,一同耕種……」
無產國際麼?江哲有些好笑,抬手說道,「繼續說!」
「是!」見江哲毫無慍色,棗祗吸了口氣,正色說道,「在下曾派人調查過此事,假設一頭耕牛每日可耕地十畝,然而尋常百姓家中,卻無這十畝地,耕牛大多空置,此……極為可惜!」
「……」江哲面色有些凝重了,深思說道,「繼續說!」
「下官的意思是,與其空置耕牛,浪費勞力,不如集中人力物力,改革屯田之策……」說著,棗祗便將自己的構思一一說出,只聽著朝中官員頻頻看江哲面色,而江哲,卻是一臉凝重與深思。
「好!就這麼辦!」
※※※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轉眼,便到了建安七年。
曹操最終還是止步在『魏公』這個頭銜之上,或有人嘆息,或有人慶幸,或有人暗道可惜……
期間,望著曹操那『魏公』之名,多有人私下詢問,眼下天下,乃大漢耶,乃『大魏』耶?
天子之位空懸良久,就算是江哲出兵司隸時,也不曾帶著那廢帝歸來。
關於此事,荀彧曾數次詢問江哲,江哲的解釋是,劉辨下落不明!
當真下落不明麼?
呵!
對於那位當面對自己言,不欲再做傀儡的『舊日天子』,回想起當初身在洛陽的情景,江哲秘密將他送離了軍營。
畢竟,曹操稱不稱帝,眼下可不是區區一個劉辨便能阻攔的。
也算是全了老頭一生忠漢的理念——若是帶著劉辨回許都,就算他再怎么小心,或許他日有人在曹操耳邊說幾句讒言,劉辨就性命不保了……
諸位朝官面面相覷,或有一人說道,「傳說人皇善治自是不假,然如何比得上我眼下大漢偌大占地?」
「對!」江哲點點頭,正色說道,「自夏、商、周之後,天下戰亂紛紛,到秦時,秦始皇統兵滅六國,乃成當今天下局勢?隨後,待得秦國腐敗之際,高祖起事,取秦而自代之,終成我大漢!江某敢問諸位,期間種種,可稱外族者,乃有幾何?」
賈詡與李賢聞言,撫須微微一笑,退入列中。
或有人疑惑問道,「司徒的意思是……」
「分化吸收!」一合拳掌,江哲轉身正色說道,「萬世之國,單單靠兵事立世,這不足取!」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副地圖,叫來兩名曹兵將其掛於堂中,指著地圖說道,「諸位且看!」
與諸朝官一樣,曹操好奇地走了過去,細細一望那古怪地圖,詫異說道,「守義,這行軍圖好似有些……我大漢且在何處?」
「這!」江哲點了點地圖上的一塊。
或有朝官驚呼道,「這不可能!」因為他望見除了江哲所指的大漢之外,地圖上仍有諸多空地。
「不可能?」江哲淡淡一笑,指著地圖正色說道,「諸位且看,這便是我大漢諸州,這是烏桓,烏桓以西、涼州以西,更有偌大土地,諸位以為,雖我大漢鼎盛,可有足夠兵力將其一一打下?」
「若司徒此圖當真,恐怕……」幾名大臣緩緩搖頭。
「所以說,」一轉身,江哲正色說道,「單靠兵事,不足取!諸位一下如何?」
諸大臣面面相覷。
「是故,」轉身望向曹操,江哲正色說道,「主公不妨傳書於郭祭酒……主公?」
「唔?」正死死盯著那副地圖目露精光的曹操這才回過神來,點點頭說道,「唔,擬書與奉孝,此事如何處置,他明白的!」
「是!」荀彧拱拱手。
瞥了一眼那地圖,曹操走到江哲身旁,低聲問道,「這幾日你便是在鼓搗這玩意?」
「怎麼?」
「這個……此事當真?」曹操指著那地圖問道。
「當真!」江哲點點頭。
「呵,」只見曹操一面撫須,一面望著那地圖,微笑說道,「比起區區東吳、蜀地來……嘖嘖!有意思,有意思!」
※※※
建安五年十一月,陳留太守棗祗上書許都,言民屯一事,曹操准其所奏。
十一月六日,曹操設朝,棗祗於朝上言及江哲所設民屯之利害,朝中諸大臣面面相覷,一個勁瞅著江哲面色。
出乎他們意料,江哲面上毫無慍色,正聽得津津有味,在棗祗說完之後,江哲問道,「當真如此?」
「回司徒話,確實如此!」對面著這位名傳天下的大賢,棗祗吸了口氣,抱拳說道,「往年司徒屯田之事,在下斗膽命之為『牛輸谷法』,將耕牛賒於百姓,便其耕種,而國家,則依著耕牛多少,額外叫其繳納穀物……」
「唔,對!」江哲點點頭。
「然,在下以為,司徒此法雖適合於往年,卻不適合於眼下,眼下天下罷戰,更值大旱初過,國力虛弱,在下認為,要恢復生產,當聚集人力物力……」
「荒謬!」棗祗話還沒說完,祭酒候聲出列說道,「你可知司徒良策,每年為我大漢產下多少糧食?」
「自個在下自然明白,」棗祗對江哲拱拱手,繼續說道,「司徒屯田之策,救我大漢百姓千千萬萬,在下如何不知?只是在下以為,尋常百姓賒了耕牛,且不如由朝官將其組織起來,一同耕種……」
無產國際麼?江哲有些好笑,抬手說道,「繼續說!」
「是!」見江哲毫無慍色,棗祗吸了口氣,正色說道,「在下曾派人調查過此事,假設一頭耕牛每日可耕地十畝,然而尋常百姓家中,卻無這十畝地,耕牛大多空置,此……極為可惜!」
「……」江哲面色有些凝重了,深思說道,「繼續說!」
「下官的意思是,與其空置耕牛,浪費勞力,不如集中人力物力,改革屯田之策……」說著,棗祗便將自己的構思一一說出,只聽著朝中官員頻頻看江哲面色,而江哲,卻是一臉凝重與深思。
「好!就這麼辦!」
※※※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轉眼,便到了建安七年。
曹操最終還是止步在『魏公』這個頭銜之上,或有人嘆息,或有人慶幸,或有人暗道可惜……
期間,望著曹操那『魏公』之名,多有人私下詢問,眼下天下,乃大漢耶,乃『大魏』耶?
天子之位空懸良久,就算是江哲出兵司隸時,也不曾帶著那廢帝歸來。
關於此事,荀彧曾數次詢問江哲,江哲的解釋是,劉辨下落不明!
當真下落不明麼?
呵!
對於那位當面對自己言,不欲再做傀儡的『舊日天子』,回想起當初身在洛陽的情景,江哲秘密將他送離了軍營。
畢竟,曹操稱不稱帝,眼下可不是區區一個劉辨便能阻攔的。
也算是全了老頭一生忠漢的理念——若是帶著劉辨回許都,就算他再怎么小心,或許他日有人在曹操耳邊說幾句讒言,劉辨就性命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