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該死的莽夫!」潘央低罵一句,回頭一望,見附近麾下士卒面有懼色,急忙大聲說道,「爾等莫要驚慌,關下俱是騎兵,如何攻關,莫要被其氣勢所攝,好生把守此關,不日便有援兵至!」

  聽聞潘央如此說關下俱是騎兵,武關之上的曹兵細細一看,見果真如此,士氣稍稍迴轉,又聽聞不日乃有援兵至,士氣更是大振。

  「該死!」潘央說的,正中馬騰軟肋,馬騰麾下實盡數是騎兵無疑,平地衝殺還好說,攻城略池,實非他們所長,為此,馬騰有些鬱悶,只想著騎兵日程快,卻是忘卻了攻城之事。

  不過,也是馬騰掌握著這三萬騎兵,若是江哲,他自然會說句,「騎兵,就不能攻城麼?」

  是的,騎兵也可攻城,而且若是得當,不損一騎,只是馬騰不知這等用兵之法罷了。

  當日,馬騰在武關之下良久,最後無奈而歸。

  第二日,心中發狠的馬騰竟是連夜造出井闌三十餘架,欲叫麾下騎兵下馬登上井闌,充當弓手攻關。

  這下子潘央的樂子就大了,以兩千曹兵抵禦馬騰五六千『弓手』,這一站當真極為艱難。

  最後,潘央一方戰死曹兵多達八百餘人,其餘重輕傷無數,馬騰一方,更是傷亡慘重,折損西涼兵乃有兩千餘人,傷者不計其數。

  然而,就當潘央認為擊退了馬騰,可以安心的時候,那一夜,關中庫倉走水,存糧皆被燒毀……

  這一下,雙方局勢頓變……

  而關下馬騰亦是望見了關上的大火,來不及查問緣由,率軍又攻了一回,卻被潘央死命抵住。

  然而此時此刻,關上曹兵,僅存百餘人……

  破關在即!

  與此同時,潘央口中的司徒大人卻已是抵達武關東面的廬氏,不過他卻非是前來援助武關的,而是欲將西至廬氏、東至宜陽的所有百姓有償遷往魯山、襄城二地,隨即將原有村落、縣城燒毀,將原有水源、湖泊盡數用污穢之物染便……

  可以說,廬氏與宜陽之間,已無一處可居之地,已無一處可用之水,已一粒可食之糧……

  同為毒士,賈詡的作風與李儒頗為相似,不過他後面的計謀,卻是要比李儒來得高明幾分!

  第三百零五章 二顧茅廬……

  我,乃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

  家祖乃大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然而家道中落,以織席販履為生。

  家父早卒,家母含辛茹苦,操持家業,是故,我自小便有一心愿:光耀門楣,復家祖之興旺,莫要使母親再如此操勞。

  隨後,初平年間,大漢天災連年,百姓流離失所,各處賊寇蠢蠢欲動,致使大漢百姓雪上加霜,苦不言堪。

  身為皇室之後,我當報效國家、安定黎民,傳我名於世,如此才是大丈夫所為!

  中平元年,賊首張角舉眾數十萬叛於鉅鹿,賊子頭裹黃巾,自稱太平道,賊勢滔天,戰禍波及豫、兗、冀、青、揚、荊等州,聲勢極為浩大。

  大丈夫自當傳名四海、流芳百世,豈能碌碌無為,空活一世?

  是故,我欲與村中豪傑一同前去抗擊黃巾,不想卻是碰到兩位豪傑,唔,也就是如今的二弟、三弟……

  二弟關羽,字雲長,并州河東解人,一身武藝平生罕見,實乃絕世猛將!

  而三弟張飛張翼德更是了不得,雖出身屠戶,然而一身氣力,猶在雲長之上,常言『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他人或許不信,但是我信……若是翼德能戒酒戒躁,成就不在雲長之下。

  我等三人於桃園中燃香結拜之後,當即是相助郡守,那一戰,二弟三弟瞬息之間便斬卻賊子軍中大將,致使黃巾賊群寇無首,為我軍所大敗!

  本想著藉此求一官位,然而萬萬不曾想到,傳承四百餘年的大漢,如今卻已是那般模樣……

  宦官當道、外戚橫行,每日為一己之利鉤心斗角,卻是將天下百姓視若無物……

  身為皇室宗親,自當清君側,然而……唉!

  短短兩三年,期間諸多事,最為令人痛心的便是親眼見著皇權日漸旁落,威儀盡喪,而後,天下乃有了那幾路諸侯。

  豫州曹孟德,兗州呂奉先,冀州袁本初,揚州袁公路,江東孫伯符……

  我兄幽州刺史公孫伯圭,亦被曹孟德與袁本初合兵破於易京,自刎而死。

  而我卻幫不上他任何忙,不但如此,還將陶公所託付的徐州被那呂布所奪,從那時開始,我便有些疑惑,猛將之中諸如二弟三弟者,天下可有出其右者,然而為何我還是屢戰屢敗?竟連被曹孟德逐出兗州的呂奉先也對付不了,這究竟為何?

  就在這時,我遇到了一人,不不不,是見到了一位名士,就是因為他,我才明白過來,我為何屢次戰敗。

  乃是欠缺了出謀劃策的謀士!

  而那人,便是極受曹孟德器重、大漢司徒,江哲、江守義!

  聽聞二弟、三弟所述,當日伐徐州之時,司徒僅憑三寸不爛之舌,便說得呂布麾下大將臧霸與其麾下整整四萬餘泰山寇反戈……

  謀士,都是這般善於攻心麼?司徒就如此料定那臧霸會降?

  期間的緣由,僅憑我中人之資自是想不通的,然而就算如此,我卻亦是明白了一件事:謀士,決然不可或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