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才子都蒙頭蒙腦,其他的人自然更不用說,李意闌沒辦法,只好腆著臉又去看知辛。

  可不知道這回是他的臉腫了,不夠英俊瀟灑還是怎麼的,知辛上來就搖頭:“蓮子在火中生花,好像是雜耍上的伎倆,這個談錄上沒有涉獵,雜耍的傳習又特別嚴密,我沒有頭緒。”

  他沒有李意闌也尊敬他,眾人商量來去,最後決定重金懸賞。

  作者有話要說:  寄聲:六哥請你不要這麼蕩漾,影響我們破案,謝謝。

  第39章 登聞鼓

  榜:

  茲有奇人異行,以干蓮子投火卻生花朵,黃蕊紅花綠莖,觀之栩栩如生,以手觸花既為灰飛,難覓行蹤與因由。

  無中生有不合天理,現廣招賢人共同商榷,能解火中生蓮之謎底者,蓋投公衙長官,悉以告之,賞白銀五百兩。

  饒臨府令。

  這告示是江秋萍起的筆,李意闌對文章的要求很低,看完覺得挺好,傳給其他人各抒己見。

  張潮覺得這懸賞的理由莫名其妙,好像只是為了解答衙門中某些人的困惑而設,有些不太符合律法,但因為這是江秋萍寫的,他不想公然拂人的面子,就跟著李意闌和稀泥。

  王錦官不在乎用什麼法子,她向來都只在意結果,看都沒細看直接下一位了。

  寄聲瞅這法子簡直是無的放矢,反正他不是特別看好:“這告示貼了真有用嗎?快哉門裡肯定有人知道,可有人會為了五百兩齣賣門派嗎?”

  吳金以己度人地說:“應該沒有吧。”

  “有的,”王敬元立刻插入道,“如果我是快哉門的人,我肯定會賣的,五百兩啊!謝大人十年的俸祿了。”

  寄聲鄙夷地說:“不是你說個屁。”

  王敬元聽了就嘆氣,李意闌看大家都說完了,就跳出來拿主意說:“天下能人多如過江之鯽,不一定就只有快哉門的人知道,寄聲你去把謝大人叫過來。”

  寄聲跑去前廳,不多時謝才就跟著來了,接著謄抄、張貼和傳送各州府的差事被安排下去,到了正午時分,東西城牆人流最密集的八字牆前面就已經圍滿了人。

  鑑於有些看客不識字,一名書生主動擔起了教書先生的重任,越前而出,逐個指著告示上的字向人們解釋,懸賞的消息由此火速傳開。

  至於李意闌這邊,知辛發現了他半夜窒息的原因,但大夫和其他人都嘗不出缸中水裡的半夏滋味,為了求證,大夫一邊讓人去抓兩隻雞來,一邊不解地問知辛:“炮製過後的半夏性溫無味,尋常人很難發現,你是怎麼發現的?”

  知辛:“嘗出來的,我天生脈浮,舌頭一沾到半夏就會麻痹。”

  浮脈就是一息五至以上,是一種表熱症的偏快脈象,這類人跟李意闌所屬的諸血症一樣,不能服食半夏。

  大夫忍不住在心裡感慨,這位提刑官真是命不該絕,天意讓這和尚給他擋下了早上的那碗藥湯。

  這時衙役提著雞進來,大夫就當著眾人的面,將從後廚缸中打來的水分別倒進了兩個碗中,一碗直接餵給了一隻雞,另一碗則摻入了些煮過的烏頭汁,盡數灌給了另一隻雞。

  “半夏與烏頭共用毒性會成倍增加,從現在起,快則半個時辰,慢則半天,如果第二隻雞出現流涎、嘔吐以及昏迷等症狀,那麼就能證明這水中泡過半夏。”

  眾人點了頭,不願意看著那兩隻雞空等,就請大夫下去稍作休息,又叫衙役搬來了兩個背簍,將仍舊活躍的雞提出去分開扣在了院子裡。

  接著八個人一分為二,有抄查經驗的王錦官、呂川和吳金去搜查假伙夫呆過的後廚和耳房,看能不能找到對案情有用的東西,餘下的人負責研究石像生驅使白骨的運作原理。

  李意闌本來應該休息,可他精神抖擻,江秋萍為了避免他跟到證物房裡去,只好跟張潮湊在一起嘀咕了片刻,張潮主動站起來,提出將第五具白骨搬到屋子裡來。

  知辛不屬於他們能夠調遣的範疇,便按照自己的意願留在了原地,他看向李意闌徵詢道:“我對那石像生有些好奇,畢竟只在書上見過,我想留在這裡看一看,方便嗎?”

  李意闌笑著說:“方便,大師不走更好,免得一會兒又有了問題,還得請你過來一趟。”

  知辛聽得出這是他給自己找的台階,笑了笑坐在了床邊。

  李意闌悄悄拿視線在知辛身上轉了一圈,發現那人已經垂下了眼帘,在不交談的時候,他好像大多都是這個模樣,很少去觀察誰或者東張西望,這樣顯得靜定而有涵養,也有一絲不以物喜物悲的無動於衷。

  所以對於大師來說,自己也許跟桌椅或花草、寄聲或者路人沒什麼區別吧……李意闌啞然失笑地想道。

  張潮腿腳極快,沒給李意闌的春心留什麼時間,這時捧著白骨就進來了。

  寄聲連忙站起來,幫他在地上鋪了塊布,位置刻意選在了床下面不遠,方便李意闌坐在上面看。

  張潮將於月桐的骸骨放在上面之後,江秋萍拿著木雕走過來,蹲在地上開始比劃。

  他啟動了木雕第三隻眼上的開關,拉出一隻木手來,懸在骷髏上說了一聲“於姑娘對不住”,接著思索道:“骷髏的手在動,這應該是安在手上的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