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寄聲扒掉了張潮的臭手:“等啥子?”

  李意闌回頭去顧他的風箏:“等你捕頭姐的消息。”

  寄聲的第一反應就是:“姐姐不是回崇平去了嗎?”

  “沒有,你看,你們不是被人盯上了嗎?”李意闌頭也不回地說,“所以我昨晚請她幫忙,悄悄地去找木匠的妻子了。”

  寄聲霎時反應過來,今日這短短的一天之內,可能就至少有三撥人去了樂墾村的農婦家。

  因為以王錦官的作風,她如果要偷偷翻別人的家,就會翻得誰也看不出來,所以那種打劫過後的翻找樣,肯定是第三班人馬的傑作。

  六個人說是在等,可實際卻又操勞上了。

  四方交流完見聞和所得,天色便隱隱昏暗了,六人去糧廳用完飯,出來時看見燈影里似乎有飛絮飄搖,定睛一看卻是落起了雪。

  空氣里洋溢著一抹清新的冷氛,這是今年入冬以後,李意闌見過的第一場雪,他站在迴廊下,也擋不住北風捲來雪沫撲面,冰冰涼的一點觸感,讓人感覺頭腦似乎都清醒了一些。

  所謂瑞雪兆豐年,他袖著手想道,這應該是一個好兆頭吧。

  一炷香後,王錦官靜悄悄地回來了。

  她帶回了一個長約一寸半的異人形木雕,有著三隻眼睛和四條胳膊,他們人多力量大,討論出了這是一個濕婆神像木雕,但具體是幹什麼用的,卻沒人答的不上來。

  東西是王錦官弄來的,大家眼巴巴地去看她,卻被無情地潑了盆冷水。

  “崔氏說,這東西是這個月初,木匠托行商帶給她的,當時就用草紙裹著,讓她放著,除此之外,她什麼都不知道。”

  每次遇到這種陌生的東西,李意闌就會想起知辛,加上這次又是佛雕,他覺得知辛肯定知道,因此嘴上雖然沒說,心裡卻特別希望立刻見到大師。

  然而天時不利,半時辰的醞釀使得雪勢越下越猛,瓦上已然是白茫茫一片,大雪時行路不便,李意闌看向院子裡,心想大師今晚,應該是不會回來了。

  誰知這念頭剛落地,院子入口的影壁角上就飄出了一截白色的袈裟。

  有人言出必行,風雨如晦也能如約而至。

  第29章 回報

  李意闌暗爽歸暗爽,但還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迅速將知辛迎進了正廳。

  看到那尊纖巧的濕婆像後,知辛的反應跟其他人都不同,他謙卑地鞠了一躬之後才用雙手將它捧起來。

  作為教門中人,因胸中相關的見聞豐富,知辛看出來的東西也確實要比在座的諸位要多一些。

  他輕柔地將手裡的木雕轉了一圈,細細打量完才說:“這是一尊林伽造像,濕婆作為梵派的三大主神之一,在民間流有好幾種不同的形象,林伽是其中的一種。林伽在梵語裡的意思是生殖器,因此林伽相的濕婆神,象徵的是雄偉和再生。”

  寄聲一看就不是個好學生,聞言就嘆為觀止地倒向李意闌,去跟他六哥竊竊私語:“當年將別人打到逃跑,現在又送個什麼象徵雄偉的玩意兒,你說這木匠該不會是孤獨寂寞久了,想要跟他婆娘和好了生個娃吧?”

  李意闌:“……”

  他忙著聽大師說話,沒心思理寄聲,於是用一個“就你話多”的眼神將跟班打發了。

  寄聲跟他話不投機,但又覺得自己的猜想才是人間正道,木匠那小九九,跟李意闌一大把年紀了還不肯成婚,他老娘急得將供奉的佛祖都換成送子觀音一樣,借物詠志,這不就是!

  寄聲不甘自己的正解就此埋沒,牆頭草似的倒向另一邊,禍害王敬元去了。

  正好道士也沒耐心聽和尚念經,當即跟寄聲一拍即合,話題歪到了十萬八千里之外,說起了他雲遊的時候見過一尊露天佛,那叫一個大啊……

  不過除了這兩個不那麼靠譜的,其他人都聽得還算專注。

  知辛在兩人的耳語聲里繼續說:“不過這佛像雕得有點問題,它不完整。正統的濕婆像四隻手滿抓滿取,分別拿著三叉戟、斧頭、手鼓和棒棍,這尊雖小,可也沒有小到不可雕的地步,但諸位請看,它的手上不僅什麼也沒拿,手勢也很奇怪。”

  “按理說抓取的時候,手勢應該是虛握成拳,但這木雕的手只作微勾,這樣是握不住東西的。可若是將此意解做托舉,也不可行,因為下面兩隻手的掌心是向下的,為何雕成這四不像的模樣我也想不通,我能看出的也就是這些了。”

  語畢他將木雕放回了桌上,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沒做任何猜想。

  李意闌將木雕拿起來,邊在指尖轉圈變邊設想道:“有沒有可能是木匠對神像不了解,不知道濕婆手上本來拿著東西呢?”

  江秋萍點頭表示附議。

  知辛朝李意闌的方向欠了下身,伸手指道:“不,他很了解,請看。”

  “濕婆的形象獨樹一幟,和佛家其他諸神的外觀都不太一樣,它身上有著很多獨有的特徵,比如這頭頂的恆河彎月、眉間的第三隻眼、骷髏項鍊、左臂纏的蛇、腰間圍的虎皮等等,這些細節木雕上尚且一應俱全,唯獨缺了最能區分諸神的法器,這說不通。”

  李意闌沉吟道:“那木匠是不是想通過這些缺失的部分,來提醒我們什麼呢?大師,三叉戟、斧頭、手鼓和棒棍,在貴法門中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