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意闌還沒來得及給他們做介紹,王錦官又不是婦人的打扮,聞言愣了一下,不知道他是怎麼看出自己是一位“夫人”的,又是誰的夫人。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王錦官斂住雜念,學著和尚雙手合十地說:“有,有個問題如鯁在喉,它過不去、我睡不著,因此這麼晚了還來找大師解惑,叨擾了。”

  知辛從容地翹了下嘴角:“我還沒歇下,算不上叨擾,夫人請進吧。”

  他也沒關門,王錦官卻有些喧賓奪主,反手合上了門扉。

  知辛聽見了那些吱呀的動靜,卻沒給出什麼反應,他腳步不停地走到桌邊,側過身來沖王錦官做了個“請過來坐”的手勢,屋裡沒有熱水了,伙夫也已經卸下,順應天勢,他也就不奉茶了。

  王錦官站在門口沒動,目光落在他臉上,眼波猶如月夜古井上的粼光,透著一種冷冷的感覺。

  知辛的意識里登時就萌生了一種強烈的感受,這個女人在觀察他。被人當成物品一樣覽看絕不是什麼好體驗,不過他沒有顯出惱怒的神色。

  人會被激怒,要麼是天生脾氣火爆,要麼就是心虛被踩中了痛腳,這兩樣他都不是,知辛氣定神閒,坦蕩地迎上了對方的視線。

  嫁給李遺十年,抓捕審問過的犯人數以百計,王錦官自問眼神還是有些鋒利的,可對面的和尚不急不怒,站在那裡像是一團人形的棉花,連著將她的質疑都給帶得沉了下去,這樣巋然不動的定力,倒是能從側面顯出修行的年頭來。

  面對這等心性,以她的銳氣也看不出什麼來,王錦官突然收起了對待犯人的那一套,語氣恭敬地走過來道:“安定五年的立秋,隔著貴寺的功德牆,我曾與大師交談過幾句,大師還記得我嗎?”

  當年李遺在辦案的時候不慎染上了屍氣,他們聽從郎中的建議,到寺中去求無功山的清淨泉水入藥。

  去了之後李遺忽然來了興致,跑去搖了一搖,負責解簽的主事長老說這是姻緣上上籤,她和李遺自然高興。

  可是飯後他們到後山去散步,李遺隨手給她摘了朵野花,她當時在分析案情,接過來的時候不小心將花的莖杆給撅了,李遺好像是嘆了口氣,牆那邊就忽然響起了一道聲音。

  王錦官到現在還記得,打斷之人的語氣里滿是戲謔,可是給人的感覺卻異常溫柔。

  他說:“花開堪折直須折,女施主,花已有人為你折了,此情此景,合該放下諸事,看一眼湖光山色了。”

  王錦官當時也問了一句“誰在哪裡”,不過語氣沒有今晚在院中時的戒備。

  對方沒答自己是誰,只是說了一句話。

  李遺覺得他的思路和主事長老完全不同,想要見見他,對方意有所指地笑著說:“相逢有怨,不如不見。”

  王錦官聽得出他是在影射自己,那時她不知道這人是誰,正在心裡埋汰這禿驢是在胡言亂語。

  直到李遺忽然過世,她才幡然醒悟地想起了牆外飄來的那句話,回頭看去簡直像個鐵打的讖言。她回慈悲寺去打聽那位高人,方丈聽完後啞然失笑,當即就吐出了一個名字,因為寺中除了那位年輕的師弟,也再沒有長老那麼閒了。

  當時那院裡院外寂寂無人,如果要說有誰答得上這個問題,除了她自己,也就只有知辛本人了。

  王錦官的眼裡冷然中又有一絲灼意,她追問道:“吳山青,越山清,兩岸青山相送迎,這是我的姻緣簽,大師還記不記得,您當年是怎麼解的?”

  作者有話要說:  吳山青,越山清,兩岸青山相送迎——出自《長相思》林逋

  第22章 一扇生

  山並山,清萍生煙,乃是夫唱婦隨的好姻緣。

  這是當年主事長老的解簽詞,可知辛說的卻是“師兄這回錯了”。

  太極兩儀,法理四像,每個人一生的所得基本都是平衡的,李遺太聰明,所以沒有長生命,而王錦官出身微寒,是個先苦後甜的命局,他們的緣分並不能長此以往。

  至於李意闌,知辛想起他從木匠的院子外跳將進來,凜然給自己擋刀的背影,垂下眼帘心想這個人就是太專注、太心無旁鷺了。

  “貧僧沒有解,只是說了句閒話,”時隔六年,知辛抿去內心的可惜,將那句話又重複了一遍,“吳山青,越山清,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夫人現在可以請坐了嗎?”

  和尚說話溫聲細語,這只是輕飄飄的一句,可王錦官卻像是被無形的重錘迎面痛擊了一下,平靜的臉上猛然迸出了悲意。

  誰能知離別?她就不知啊。

  李遺出事那天的情景,這些年過去了,她仍然是歷歷在目。

  那天李遺換上了不常穿的蟒袍玉帶,在門檻處回頭問她有沒有想吃的小食,他回來的時候好給她帶。可她的口腹之慾向來不重,又擼著袖子在撩水磨刀,因為不知道天人永隔在即,便只是搖了下頭,催他快去快回。

  直到悲劇突然降臨,王錦官在同失去的痛苦裡無法自持,胡思亂想間憶起六年前的功德牆,才幡然醒悟過來,牆外說話的人不是什麼禿驢,而是提早堪破天命的人。

  如今這個人就在眼前,頂著一張年輕到近乎壓不住德高望重的臉,可他的氣息卻又十分宜人,讓人即使難過得想要落下淚來,也不用擔心這個人會看輕或恥笑,因為他的神色之間藏著一種能容山納海的氣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