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頁
不行,當初他沒法阻止蔡京是因為自己根基不夠,而蔡京羽翼豐滿黨羽眾多,他奈何不了他,所以只能與其井水不犯河水平安度過了這麼多年,可即便如此,到頭來還是難免決裂這條路。如今王黼還未成氣候,若不能趁著這個時候儘早收拾了,以後還怎麼下手?
「道夫,如果我沒有猜錯,你說的可是王黼王將明?」
一句話出口,見童貫的臉色有些不自然,高俅便知道自己猜中了。他站起身來,緩緩在室內踱了兩步,許久方才在中央停了下來。「道夫,你不是外人,我不妨和你打開天窗說亮話。蔡居安的黨羽我並沒有興趣動手,聖上之所以掃除了劉正夫等人,不過是因為他們先前的誣告,至於其他趨炎附勢的人,歷朝歷代這樣的貨色從來都不少,所以只要聖上沒有表示,我是不會把他們放在心上的。」
「但是,王黼例外!」
童貫原本心中鬆了一口氣,可高俅略頓了一頓後,突然拋出了這樣一句話,他登時愣住了,臉色也難看了起來。平素高俅從來都是很給他面子,這時節偏偏這麼說,究竟是什麼意思?他使勁咽了一口唾沫,這才沉聲問道:「相公難道是對王將明有成見?」
「成見算不上,但是,道夫你應當知道王黼這個人的經歷,怎麼會為他求情?」不待童貫有所反應,高俅便細數王黼履歷,「此人於崇寧四年中了進士,調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為何伯通之子何志同所喜,向乃父薦之為校書郎。之後蔡居安得勢,他又棄何附蔡,得蔡居安所薦為符寶郎、左司諫。如今蔡居安也因罪得譴,他又找上了你,試問這樣一個首鼠兩端的人,如何值得信任?」
童貫是武臣,自然不可能像高俅這樣把一個人的履歷記得這麼清楚,但他卻不得不承認,高俅所說確實有道理,王黼確實不算是什麼值得信任的人。但是,這畢竟是第一個投靠自己的文官,而且王黼甚至在私底下以父親之禮待他,這令他很是心動。只不過,翌日自己倘若有難,此人當真不會棄自己而去轉投他人?
見童貫面有所動,高俅知道這話有了效用,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他當然知道童貫自己也不是真正的好人,問題是,如今他只能是矮子裡頭拔高的。殿帥府的權力在趙佶即位之後已經漸漸抵達了頂峰,因此,殿前都指揮使這個位子就變得很重要了。
姚麟和王恩相繼去世,郭成只怕也撐不了幾年。而劉仲武安撫河西,种師道坐鎮河北,高永年待罪之身還在西寧州,姚家由於出了一個駙馬,姚雄姚古兄弟都要避嫌,不可能出任殿前都指揮使。而原先那些京畿河北禁軍世家出身的軍官,個個連戰場都沒有上過,讓他們當殿前都指揮使更不行。那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韓世忠只有二十出頭,功勞雖說不小,但由於小兵出身,如果沒有機緣,只怕等二十年也未必能夠到這個位置。姚平仲一個駙馬,要想成為殿前都指揮使也同樣是困難重重。
說來說去就是沒人合適,所以說,童貫這個人他竟是不得不用。
「道夫,你我也算相識多年,你的心思我清楚得很,不就是因為那些文官對你的出身頗有微詞麼?你在西北征戰這麼多年,就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也未必能有你的功勳,那些只知道在安全的地方說三道四的傢伙,理會他們做什麼!」
童貫沒料到高俅會這樣戳穿自己的心事,先是感到一陣懊惱,待聽到最後那句話時,不由霍地站了起來。大宋一直有用內侍作為監軍的習慣,而這些監軍不乏在沙場上戰功赫赫的,然而,由於出身這一條,不少人的晚景都淒涼得很,文官的攻擊,武臣的漠視,迫使他們要找一條出路異常困難。他童貫之所以一門心思往上爬,正是因為心裡頭那一絲恐慌作怪。而高俅此言完全在指責那些躲在安全地方的迂腐文官,無疑是為他出了一口氣。
「相公……」
「道夫,君子相交自當坦坦蕩蕩,我就和你直說,王黼這個人一定留不得,居然想到將春宮圖獻給聖上邀寵,這樣的人若是留在聖上身邊,遲早會是一個大禍害。你若是真的希望,我到時可以給你找兩個優秀的兒郎作為義子,也好遂了你的心愿。」
越是宦官就越是希望子嗣興旺,這也是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太監個個都是義子成群的原因。所以,高俅的這個承諾頓時讓童貫眉開眼笑。
「多謝相公提醒,若非如此,只怕我要被人誆騙了去。王黼確實心術不正,要如何處置相公自個決定就是,我決不再多嘴!」
「哈哈哈,道夫果然是深明大義!」
高俅大笑著送上了一頂高帽子,心中一片輕鬆。他可不是那種自詡清正的愚昧書生,宦官又怎麼樣,只要能用得好壓得住,一樣能夠發揮用場。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童貫靠的完全是皇帝的寵信,那些軍功不過是輔助而已。他可不會像蔡京那樣過河拆橋,有這樣一個官面上的眼線,很多事情要做起來就輕鬆多了。區區幾句好話和順水人情,他幹嘛一定要吝嗇?
第三十七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
「聖上,魯國公求見。」
這個魯國公的稱呼讓趙佶許久都沒有反應過來,等想到這指的就是蔡京的時候,他不由得眉頭一挑,然後掃了報信的那個小黃門一眼。看來,致仕和罷相終究還是不同的,上一次蔡京罷相的時候,還有人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蔡相公,如今卻換成了魯國公,真真是世態炎涼一點不假。不過也怪不得這些人,誰不知道蔡家如今光景不同,就是內侍也一樣怕站錯了隊。
「道夫,如果我沒有猜錯,你說的可是王黼王將明?」
一句話出口,見童貫的臉色有些不自然,高俅便知道自己猜中了。他站起身來,緩緩在室內踱了兩步,許久方才在中央停了下來。「道夫,你不是外人,我不妨和你打開天窗說亮話。蔡居安的黨羽我並沒有興趣動手,聖上之所以掃除了劉正夫等人,不過是因為他們先前的誣告,至於其他趨炎附勢的人,歷朝歷代這樣的貨色從來都不少,所以只要聖上沒有表示,我是不會把他們放在心上的。」
「但是,王黼例外!」
童貫原本心中鬆了一口氣,可高俅略頓了一頓後,突然拋出了這樣一句話,他登時愣住了,臉色也難看了起來。平素高俅從來都是很給他面子,這時節偏偏這麼說,究竟是什麼意思?他使勁咽了一口唾沫,這才沉聲問道:「相公難道是對王將明有成見?」
「成見算不上,但是,道夫你應當知道王黼這個人的經歷,怎麼會為他求情?」不待童貫有所反應,高俅便細數王黼履歷,「此人於崇寧四年中了進士,調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為何伯通之子何志同所喜,向乃父薦之為校書郎。之後蔡居安得勢,他又棄何附蔡,得蔡居安所薦為符寶郎、左司諫。如今蔡居安也因罪得譴,他又找上了你,試問這樣一個首鼠兩端的人,如何值得信任?」
童貫是武臣,自然不可能像高俅這樣把一個人的履歷記得這麼清楚,但他卻不得不承認,高俅所說確實有道理,王黼確實不算是什麼值得信任的人。但是,這畢竟是第一個投靠自己的文官,而且王黼甚至在私底下以父親之禮待他,這令他很是心動。只不過,翌日自己倘若有難,此人當真不會棄自己而去轉投他人?
見童貫面有所動,高俅知道這話有了效用,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他當然知道童貫自己也不是真正的好人,問題是,如今他只能是矮子裡頭拔高的。殿帥府的權力在趙佶即位之後已經漸漸抵達了頂峰,因此,殿前都指揮使這個位子就變得很重要了。
姚麟和王恩相繼去世,郭成只怕也撐不了幾年。而劉仲武安撫河西,种師道坐鎮河北,高永年待罪之身還在西寧州,姚家由於出了一個駙馬,姚雄姚古兄弟都要避嫌,不可能出任殿前都指揮使。而原先那些京畿河北禁軍世家出身的軍官,個個連戰場都沒有上過,讓他們當殿前都指揮使更不行。那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韓世忠只有二十出頭,功勞雖說不小,但由於小兵出身,如果沒有機緣,只怕等二十年也未必能夠到這個位置。姚平仲一個駙馬,要想成為殿前都指揮使也同樣是困難重重。
說來說去就是沒人合適,所以說,童貫這個人他竟是不得不用。
「道夫,你我也算相識多年,你的心思我清楚得很,不就是因為那些文官對你的出身頗有微詞麼?你在西北征戰這麼多年,就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也未必能有你的功勳,那些只知道在安全的地方說三道四的傢伙,理會他們做什麼!」
童貫沒料到高俅會這樣戳穿自己的心事,先是感到一陣懊惱,待聽到最後那句話時,不由霍地站了起來。大宋一直有用內侍作為監軍的習慣,而這些監軍不乏在沙場上戰功赫赫的,然而,由於出身這一條,不少人的晚景都淒涼得很,文官的攻擊,武臣的漠視,迫使他們要找一條出路異常困難。他童貫之所以一門心思往上爬,正是因為心裡頭那一絲恐慌作怪。而高俅此言完全在指責那些躲在安全地方的迂腐文官,無疑是為他出了一口氣。
「相公……」
「道夫,君子相交自當坦坦蕩蕩,我就和你直說,王黼這個人一定留不得,居然想到將春宮圖獻給聖上邀寵,這樣的人若是留在聖上身邊,遲早會是一個大禍害。你若是真的希望,我到時可以給你找兩個優秀的兒郎作為義子,也好遂了你的心愿。」
越是宦官就越是希望子嗣興旺,這也是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太監個個都是義子成群的原因。所以,高俅的這個承諾頓時讓童貫眉開眼笑。
「多謝相公提醒,若非如此,只怕我要被人誆騙了去。王黼確實心術不正,要如何處置相公自個決定就是,我決不再多嘴!」
「哈哈哈,道夫果然是深明大義!」
高俅大笑著送上了一頂高帽子,心中一片輕鬆。他可不是那種自詡清正的愚昧書生,宦官又怎麼樣,只要能用得好壓得住,一樣能夠發揮用場。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童貫靠的完全是皇帝的寵信,那些軍功不過是輔助而已。他可不會像蔡京那樣過河拆橋,有這樣一個官面上的眼線,很多事情要做起來就輕鬆多了。區區幾句好話和順水人情,他幹嘛一定要吝嗇?
第三十七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
「聖上,魯國公求見。」
這個魯國公的稱呼讓趙佶許久都沒有反應過來,等想到這指的就是蔡京的時候,他不由得眉頭一挑,然後掃了報信的那個小黃門一眼。看來,致仕和罷相終究還是不同的,上一次蔡京罷相的時候,還有人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蔡相公,如今卻換成了魯國公,真真是世態炎涼一點不假。不過也怪不得這些人,誰不知道蔡家如今光景不同,就是內侍也一樣怕站錯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