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越起煙面色一冷,口氣也嚴肅了許多,「母親,你這話未免太過了。不說皇后如今已有嫡子,就是論起年歲來,如貴妃之子也最為年長,什麼時候輪到浩准能有這非分之想了?陷入奪嫡之爭有什麼好處,你難道還沒有看到先帝晚年的難處了麼?如今那兩位仍然圈禁高牆,另幾位都是韜光養晦,你就真的有把握能讓浩准安然無恙地度過這一劫?」

  刑氏被越起煙一連串的問句逼得啞口無言,待要開口卻覺得無從反駁。然而,越起煙似乎並未罷休,只見她冷笑一聲便站起身道:「越家的心思我清楚得很,若非他們苦苦相逼,皇上也不必出此下策,我也不會輕易答應。浩準是我的骨肉,我知道如何決斷對他最有利,與其讓他在宮中作靶子,還不若承繼了氓親王一脈來得好。如今越家仗著我在宮中的勢力,行事是愈發沒有分寸了,你得空告訴越樂,只要我在世一天,越家的事便輪不到他們拿大主意!」

  刑氏暈暈糊糊地出了宮,被冷風一吹,神志才清醒過來。越起煙那些冷冽無比的話猶如還環繞在她耳邊,一句句假設,一句句猜想,再加上一句句判斷,足以推翻她往日所有的認識。直到此刻,她方才明白,自己和丈夫仍是小看了這個女兒,這個殺伐決斷絲毫不遜於任何男兒的女子。

  越起煙卻並沒有為說服了母親而感到高興,她確實將兒子送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她要做的事情也同樣非同小可。朝中最近的風波她都是清清楚楚,她也知道風無痕想要整飭吏治,然而,欲速則不達,若是一味地嚴刑峻法,怕是有不少人都會懷恨在心。乾綱獨斷固然能夠暫時還吏治一個清明,但對於江山的長治久安卻並非好事。她看得出來,風無痕似乎有推行新政的意思,那麼,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整治一個條陳出來才行。那些東西,就是她獻給這位皇帝丈夫最後的留念。

  第二十一章 條陳

  兵部的案子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朝臣們的心中卻仍然沉甸甸的。

  須知當今皇帝的秉性不若先帝那般外露,不少事情都是鬱積在心底,等到發作出來時,已是無可挽回了。自古處理貪賄案時,雷聲大雨點小都是常有的事,然而,一旦至尊真的下定決心,那一場清洗便在所難免。

  風無痕下朝歸來之後,便返回了勤政殿批閱奏摺,他才拿起一本摺子,卻發現字跡既熟悉又陌生,不由愣了半晌。仔細端詳了片刻,他方才揮手召過汪海,指著奏摺問道:「這份摺子是什麼時候送來的?」

  汪海瞟了一眼之後,便躬身答道:「回皇上的話,先頭鍾和宮珣貴妃來過,因為皇上吩咐過,奴才也沒敢攔著。後來,珣貴妃好像在皇上案頭撂下一件東西就走了,奴才也沒敢多問,這摺子若非外邊的大人所上,想必是珣貴妃留下的。」他心中也是奇怪得很,越起煙前一陣子還無精打采,這一次看上去卻是氣色極佳,只是她一個嬪妃,給皇帝留摺子做什麼?再者三皇子已經奉旨過繼給氓親王為嗣,人人皆道詢貴妃失寵,可眼下卻半點都瞧不出來。

  風無痕眉頭一緊,見四周並無其他太監宮女隨侍,這才對汪海吩咐道:「朕知道了,此事事關重大,你絕不可對外人提起,知道了麼?」

  他的面色瞬間變得無比嚴肅,眸子中還閃動著一縷寒光。

  汪海本能地後退了一步,神情愈發恭敬惶恐,「皇上放心。奴才不是那等多嘴多舌的人,此事就是爛在肚子裡也不會吐露一個字。」帝王家總有幾件隱秘,汪海跟著宛烈皇帝風寰照多年。自然也知道這點規矩,此時此刻。他分外痛恨自己的多嘴,剛才說不知道不就結了麼?

  風無痕又看了汪海一眼,這才揮手示意他退去,自己聚精會神地看起那個條陳來。自從他登基之後,越起煙便很少再動筆。因此他一時半會倒沒認出筆跡來。只見上頭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工整地小楷,字裡行間竟無一絲塗改的痕跡,看上去賞心悅目。然而,風無痕自不會只注意這些表面功夫,裡頭的實在東西才是他最重視地。

  不過,只看了第一眼,風無痕便覺得心中悸動。原來,越起煙建議的頭一條竟是廢除恩蔭制度。條陳中寫得分明,除了歿於王事地官員可蔭一子入國子監讀書,期滿候選。也就是稱作難蔭的特例之外,其餘的特蔭都必須廢除。原來,特蔭是指功臣子孫可送吏部引見加恩賜官。

  一般而言。一品官的蔭生以五品缺用,二品官的蔭生以六品缺用,三品官地蔭生以七品缺用,四品官的蔭生以八品缺用。至於襲蔭的順序。

  則是按嫡長子孫、嫡次子孫、庶長子孫、庶次子孫、弟侄依次進行。如此一來,世家子弟往往選擇各種好缺肥缺,而經科舉上來的寒門子弟卻要苦苦熬資格,等待升轉。

  風無痕雖然也覺得勛貴子弟占了朝中過多的官職,也曾考慮過各種新舉措,但還未像越起煙這般激進。若是真正論起來,此事牽連到的範圍太廣,如今朝中大員中,子弟成器的畢竟只是少數,畢竟不是人人都像鮑華晟這般家教森嚴,像鮑鋒萃這樣從科舉出仕的豪門子弟更是鳳毛麟角。廢除特蔭制度固然可以讓平民百姓得益,但它在京城中引起的波動卻相當可慮。

  有些心煩意亂的風無痕又轉過頭來看第二條,面上這才露出了些許笑意。原來,越起煙有感於眾多出仕地進士始終在翰林院等候調缺,在出任實缺時卻沒有半點實務經驗,提出了見習制度。所有翰林在三年任期滿時,依照考核成績出任知縣、知州屬官,待做出實績後方才授予真正地方實缺。這一條以往雖然也曾實行過,但由於不少進士恃才傲物,在高祖皇帝時便廢黜了。如今越起煙驟然又提起此事,不外乎是因為十年寒窗苦讀的進士當中,迂腐的書呆子過多地緣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