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是自然。」張乾喜不自勝地答應道。話音剛落,卻見一旁的余莘啟突然站了起來,高聲對底下的將佐說:「各位,今日本官奉娘娘懿旨前來勞軍,不外乎就是為了你們這些天來的辛勞。所以,歡宴之後,娘娘還另有厚賞。」他突然擊掌三下,只見一群太監模樣的人立刻抬上了幾個黑木箱子。

  剛才還在歡宴的眾人立刻靜了下來,眼中都現出了幾縷貪婪的神采。也難怪他們這幅做派,先前風無惜在張乾身上下了大功夫,銀票珠寶不知送了多少,而他們這些下屬不過是稍微沾了一點光而已。若是那些黑木箱子裡裝的全是黃白之物,那他們就算沒有白白賣命一回。須知皇家名正言順的賞賜之物遠勝於那些私人賄賂的銀票,不但可以光宗耀祖,今後還多了一個壓箱子的本錢。

  就在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幾個箱子上的時候,陳令誠就對那群刻意遮掩住眼神的太監使了一個眼色。他們立刻便兩兩站在了箱子旁邊,猛地一掀蓋子,頓時,一陣耀目的黃白之色晃花了人們的眼睛,僅存的疑慮也隨即打消了。

  說時遲那時快,幾個箱子中飛快地竄出了一股輕煙,僅僅幾息的功夫便籠罩了後衙,轉瞬又消失得乾乾淨淨。只見剛才還精神熠熠的一眾將佐都橫七豎八地歪倒在地,而張乾的臉上猶自帶著震驚之色,顯然尚未從那變故中清醒過來。

  「這……」他瞪大了眼睛,好容易才迸出一個字,卻被身旁的陳令誠一指制住了周身大穴,竟是什麼話都說不出來。此時,下頭的那一群太監便立刻動作了起來,從箱底取出麻繩等物事,一個個把眾將佐捆得結結實實,嘴裡還不忘塞上一團破布。前衙早就被張乾的副將程玉溪控制了起來,因此並不虞有人走漏風聲。

  余莘啟見大局已定,方才得意地立起身來,自信滿滿地開口道:

  「張大人,對不住了,本官奉皇后娘娘懿旨,拿下步軍統領衙門上下所有叛逆。從現在開始,由你的副將程大人代行提督之職。」看著張乾的臉色瞬間變為慘白,他覺得分外解氣,又火上澆油地道,「張大人,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你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第三十六章 百官

  京中複雜多變的局勢讓風寰宇也覺得力不從心,他從來沒有發覺,這件事情會這樣充滿變數,不可琢磨。他的眼線雖多,風無凜的暗勢力再強,要接觸到那些完全被軟禁的官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費盡心機和那些朝臣接觸,他就不由心中佩服,此時此刻,蕭氏的這種手段無疑是阻止心懷鬼胎人物的最好方法。可是,這種枷鎖落到他頭上的滋味就不那麼美妙了。街頭充斥的暗探和那些明里暗裡的軍士,讓他幾乎有寸步難行的感覺。

  「再這麼下去非得成為瞎子聾子不可!」風寰宇臉色陰沉地道,「無凜,你還能再出入宮廷一次麼?」

  風無凜無奈地搖了搖頭,「父王,如今宮廷戒備更為森嚴,而且換班的時間時常是蕭氏一道旨意便作更改,不似前幾日那麼容易了。再者,今日風無惜進宮後似乎就未曾出來,依我看來,恐怕明日就要分出勝負了。蕭氏以皇后之尊,只要來一道矯詔,指不定就能得償心愿。她頻頻召見各大元老重臣,應該已經下了很大的遊說功夫,再加上蕭氏一族原來的龐大勢力,變天之舉怕是迫在眉睫。」

  風寰宇的眉頭皺得愈發緊了,兒子的言下之意他也很清楚,此時貿然發動,極有可能帶來沒頂之災。然而,賭注雖然巨大,所得也很有可能異常豐厚,須知這一次擺在面前的可是御座!只要能扶持一個傀儡上台,那他風寰宇就能重新呼風喚雨,讓當年那些背棄他的人好看!

  不過。他最為氣苦的就是沒有軍方地支持,暗勢力再雄厚,染指軍中始終是一句空話。皇帝大約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對於駐防京城附近的每一處都安插了親信。就算是九門提督張乾這一類見風使舵地小人,支持的也是寧郡王風無惜這樣有名分地皇子。決計不會輕易倒戈。

  「唉,多年的苦心經營,卻始終無法掌握朝廷軍馬,實在可嘆。」

  風寰宇的臉上不由現出了沮喪之色,他不是沒動過各省駐軍的腦筋。無奈各省將軍提督非奉旨不得擅動軍馬,即便是出兵也只是在本省境內,對大局一點作用都沒有。而駐紮京畿的軍馬則是分屬步軍統領衙門、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他安插進去地人雖然有,但最多不過是官至千總游擊,上到參將副將的一個都沒有。這些京畿軍馬乃是皇帝最為看重的,主將要職多是勛貴子弟,他竟是尋不出任何辦法。

  門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風無凜立刻兩步閃到門口,儘管知道來往此地的都是父親的心腹。但他還是不敢大意。來人正是天一,只見他在門檻前恭敬地跪地稟道:「啟稟主上,皇后已經下了懿旨。明日召百官在太和殿議事。」

  風寰宇和風無凜無不心中一震,他們都明白此前猜測屬實,因此臉色格外凝重。風寰宇吩咐天一再去打探消息後,便背手在屋子裡踱起步來。風無凜默默注視著父親。知道他就要作出最後的決斷了。

  「無凜,你明日把我這些年來積攢下的心腹死士都帶出去,不要留在城裡。」風寰宇終於下了決心,「這一次機會難得,我一定要試一試。即便不成,最多將來再重新開始就是。」他說著便露出了一絲陰狠的微笑,「那些老王爺雖然早已沒了實權,但畢竟都是皇族中的老一輩,只有他們可以置疑遺詔的真實。另外,蕭氏明日要說地無非就是皇帝重病駕崩,可是,若有人站出來置疑皇帝的死因,那又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