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不識時務的人畢竟還是有地,鮑華晟也沒有料到竟是自己屬下的一個御史站出來駁斥。鞏稼德新進監察院不久。卻分外仰慕當初直言彈劾海觀羽的史名荃,因此也是挺著脖子跪地諫道:「啟稟皇上,七殿下雖然乃是嫡子。但當初誓言猶在,朝野皆知。立為儲君未免不妥。自古人無信不立,立儲之事也萬萬不可單以才幹秉性論之,不如加七殿下為輔政親王,並以十一殿下為儲君,如此既可立皇后嫡子。又可詔吾皇信義,方為國之幸事。」

  已經不抱希望地風無惜不由大喜過望,他壓根就和鞏稼德沒有半分交情,這時卻承了對方天大的人情,臉上頓時變得神采飛揚。即便是底下地不少其他朝臣也對這個提議心存贊同,只是不敢在這個時候出言附和。就連何蔚濤也微微愣了一愣,但卻沒有作聲,他心中清楚,倘若此時蕭雲朝在此,說不定會大力主張這個建議。只可惜他剛才瞥見了皇帝眼中一瞬間流露的殺機。因此絕不敢妄自開口。

  果然,朝堂上響起了皇帝冷冷的聲音,「無痕雖然曾經說過無意於皇位。也從未刻意爭寵,但當時他說出此話是年歲尚小,立儲一事又豈能決於小兒囈語?」皇帝竟是輕描淡寫地搪塞了過去。

  「自古立儲,名正言順雖然重要。但身為將來的人君,器量才幹才是最重要的。無惜雖然同是皇后嫡子,但一來身居宮中,少涉實務,二來年歲還小,未必能擔當儲君重任。因此,相比之下,無痕對地方政務和朝廷中樞甚至軍務均有所涉獵,六部大臣履有稱道。其在敬陵守陵期間更是得太祖諭示,天賜祥瑞又是大吉之兆。若是朕局限於當初地小義而捨棄國之大義,又怎對得起凌雲的列祖列宗?」皇帝的聲音雖然不高,但滿朝官員俱是聽得清清楚楚。這位至尊如此偏袒風無痕,若是他們還不能領會聖意,那就枉為人臣了。

  就是鞏稼德也找不出話來反駁,他畢竟是言官,這等鉤心斗角的差事自然比不得其他人,就連早先說的那些話也都是早就準備好腹稿的,此時便只能瞪目結舌地聽著皇帝的教訓。「諸臣工,你們大力進言保舉儲君本是好事,不過,矯枉過正未免失了公正之道。立儲乃是朕的家事,又是朝廷莫大的國事,因此朕才不避嫌地任由諸卿商議。若是你們只會斤斤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又怎能把握大勢所趨?」皇帝地目光掃過群臣,身軀又挺直了些,因為蒼老而愈發失去光彩的臉龐再度充滿了王者之氣。

  皇帝的目光停頓在了禮部尚書地身上,沉聲喚道:「馬逢初!」

  馬逢初立刻出列俯伏,其他人的心不由咯噔一下,同時閃過了一個念頭 大勢已定。誰都知道禮部管的是什麼差事,皇帝既然已經說出了口,那接下來的就是立儲儀典了。

  風無痕已是感到背後濡濕一片,雖然幾乎猜到了御座上至尊地心意,但聽到父皇如此為他辯駁,他還是感到一陣悸動。當日的言語他早就有些記不清了,而那個所謂誓言其實遠遠不如當日他單獨在勤政殿中奏對時說過的話。倘若那段話流

  落他人耳中,恐怕今次立儲也不會那麼容易。儘管朝堂上的奏對還未結束,但他已經什麼都聽不見了。

  根據皇帝的旨意,禮部不得不將原本長達數月的立儲儀典準備時間縮減到了一個月,饒是如此,皇帝猶嫌太慢。

  宛烈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百官朝集於太和殿,文華殿大學士鮑華晟引皇太子風無痕至皇帝御座前,向北面對御座,宰相海觀羽立於太子西北處,面向東,宣讀皇帝的策書。讀畢,氓親王風氓致手持太子璽綬,鄭而重之地交與太子,太子再拜三稽首。太子接璽綬後,百官升階上殿賀皇帝萬歲,皇帝即頒布大赦詔書。

  而後,皇帝攜皇太子並眾多皇族謁奉先殿,祗告於後殿,並至天壇告祭天地。至此,風無痕作為宛烈皇帝風寰照冊立的第一位皇太子,正式入主東宮,並在皇城內明松軒視事。次日,眾皇子及其他皇族至太子東宮謁見,行二跪六叩之禮,立儲禮大成。

  風無痕既然已為太子,原勤親王府諸女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奉皇帝諭旨,勤親王妃海若欣冊封為皇太子妃,其餘三女也得享太子側妃封號,而那個陪侍敬陵的侍女也因身懷有孕被晉封為庶妃。而原先王府中的一干僕役丫鬟自然是歡欣鼓舞,主子就是將來的皇帝,那他們這些作下人的雞犬升天也不是難事。就連始終板著臉的范慶承也難得地露出了喜色,在請示了風無痕之後,便宣布原王府上下放假一日,自然是皆大歡喜。

  風無痕的高興勁卻僅僅維持了沒多久,儀典過後,皇帝便單獨召見了他,此番急著立儲的用意自然是如實吐露了出來。風無痕愕然之餘,心中是既憂且喜,憂得是此去蒙古路途遙遠,而且準噶爾狼子野心難以預測;喜得卻是皇帝允諾此番歸來之後將禪位於他,讓他儘快主理朝政。可是,風無痕內心最擔憂的卻是皇帝的身體,須知萬一自己在外時宮中有什麼異變,他就是想應變都來不及。不過,皇帝的要求合情合理,會盟這種大事若是派尋常親王去,又怎能服眾,所以身為皇太子,他是責無旁貸。

  坤寧宮的皇后蕭氏最近睡得極其安穩,雖然皇帝已經好幾日未曾駕牽,但她的親子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了儲君,這比什麼都強。就連柔萍也是整日掛著笑容,那些個畏之如虎的宮女太監也暗自放下了心。如今裡邊那位主子心愿得償,他們這些作奴才的就有好日子過了。一旦皇太子登基,皇后蕭氏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後宮誰敢仰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