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痕,不管怎樣,你務必自己保重,本宮要坐住這個位子就離不得你。你若是真得皇上信任,再上一步也未必可知。」蕭氏毫無保留地說,「無惜畢竟不閱世事,幫不上什麼忙。先前他還因為一點小事和你起了衝突,都是本宮管教無方,寵壞了他,你就看著骨肉的份上不要和他計較。橫豎本宮已經對他失望,將來保他一個富貴也就是了。」

  從來偏袒幼子的蕭氏第一次說出這種露骨的話,就是風無痕也震驚不已。

  「母后放心,兒臣怎會這般小氣,都是自家兄弟,再鬧不和豈非讓別人笑話?」風無痕語帶雙關地躬身答道,「母后如今位分尊貴,兒臣恭居人子,此次離京時日長久,未能盡孝之處,還請母后恕罪。待兒臣回京之後,定當竭力輔助父皇佐理朝政,不負母后之望。」

  蕭氏滿意地看著兒子,嘴角浮現出一絲大有深意的笑容。「本宮也沒有什麼別的指望,今後如何便只有你自己努力巴結了,須知那個位子可是到現在還空著。」

  第四十二卷 遠行

  元宵節這一日,皇帝照例在保和殿中宴請百官,由於賀甫榮和蕭雲朝都奉命出京公幹,因此筵席的首席便有些零零落落,除了海觀羽和六部尚書外,幾個往常只掛著閒職的大學士也坐上了這一桌。由於群臣大多還在猜度皇帝的心意,因此氣氛便顯得有些僵硬,儘管幾個善於察言觀色的臣子使盡了解數插科打詳,卻還是難掩皇帝眉宇間的倦色。

  酒過三旬,皇帝放下了酒杯,肅顏開口道:「眾位愛卿,朕昨夜偶得一夢,倒是至今從未有過的奇事。太祖爺託夢給朕,說是陵寢中太過寂寞,想要找朕這些個子孫前去解解悶,順便當面教誨。可巧朕的堂弟齊郡王剛剛從陵區歸來,朕尋思著雖然時時祭拜太廟,敬陵卻已是許久沒有前去了,因此有意前去拜謁。」

  群臣不由面面相覷,只有海觀羽事先得了消息,只是沉吟不語。最高興的則是三皇子風無言,倘若皇帝這麼一走,他無疑就可以以榮親王的身份代為主政,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過風無言知道此刻不是自己插話的時候,因此強自抑制心頭的興奮,深深地埋下了頭。

  凌雲向來篤信道佛,因此皇帝的言語雖然無稽,那些自命儒學精深的臣子卻沒有反駁。相反,禮部尚書崔勛倒是第一個站出來贊同的,不管是出於為風無言考慮還是慮及禮法,他都必須附和一番。「既然太祖託夢,皇上若是不去則有違孝道。依微臣之見,可擇吉日前去拜謁。以昭吾皇孝道,為天下萬民之表率。」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不少本心想要勸阻的官員便全都縮了回去。

  就在此時。海觀羽起身進言道:「皇上日理萬機,況且陵區離京城路途遙遠。車馬勞頓未免有傷龍體。謁陵一事盡可在皇子中挑選一人代為前去,若是皇上擔心不夠隆重,則可在皇子中擇一位親王,並在敬陵陪伴太祖一年。如此一來,既圓了太祖的心愿。又不會誤了朝政。太祖泉下有知,也定然會欣慰萬分。」

  這話一出,即便是傻瓜也知道海觀羽針對地是三皇子風無言,須知皇子中分封親王的僅此一人。風無言自是心中暗罵,但海觀羽德高望重,又深得皇帝寵信,他又怎敢出言反駁,只得暗地裡用求救的眼神瞟向自己這邊地官員。

  誰料不等眾人提出意見,竟是皇帝先開了口。「海老愛卿言之有理,但榮親王協理朝政。未必抽得出空去。」他的話頓時讓風無言鬆了一口氣,誰料皇帝思量一番後,又把目光投向了風無痕。「無痕,你乃是皇后嫡子,身份尊貴,朕擬晉封你為勤親王。代朕前去謁陵,你可願去?」

  群臣不禁大愕,誰都沒料到皇帝會將風無痕定會這次地人選。須知風無言雖然在諸皇子中脫穎而出,但風無痕一向聖眷昌隆,豈有等閒離京的道理?風無言那邊的幾個皇子頓時用幸災樂禍的眼神注視著這個兄弟,心中個個得意非常,只有風無候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顯然想到了什麼。

  「兒臣願往。」風無痕離座叩首,狀極恭謹。「我朝太祖無論文治還是武德俱是天下無雙,兒臣只恨未曾面見聆聽教誨,因此早有意拜謁。今日得此良機,又豈有不願之理?」他微微頓了一頓,又再次叩首道,「只是無功不受祿,兒臣身無寸功,又怎敢受親王爵位,懇請父皇收回成命。」他地這番話說得誠懇妥當,就連一向與他不和的風無惜也只能在心裡承認,這種漂亮話不是人人都說得出來的。

  「朕金口玉言,絕不會輕易更改,你既有此心,則是最好。氓親王,你即日先行在宗人府記檔,晉封勤郡王風無痕為勤親王,另賞莊園一座,其府邸准照親王規例。」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吩咐風氓致過後,又對禮部尚書崔勛道,「崔愛卿,禮部立即定出相應典禮,屆時朕將在臨行前授無痕金冊金寶。另外,你同欽天監商議一下,儘快辦成此事。此行務必大加宣揚,以狀聲威,以昭太祖仁德!」

  皇帝既然已下決斷,這些官員哪還會去觸霉頭,連聲稱讚吾皇聖明。崔勛也隨即離座叩首稱是,心中欣喜不已。比起乳臭未乾的風無惜來,同是皇后嫡子的風無痕反而威脅更大,他這一出京,風無言的地位便大大鞏固了。屆時木已成舟,即便皇帝想立他人為儲君,也要先掂量一下風無言的追隨者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