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知石六順一進門請了安之後便對風無痕言明,他是奉了皇帝密旨。務必在勤郡王府徘徊到晚上,直到宮門下鑰前才能回去。風無痕起先愕然,隨即便悟到父皇的深意,不由大笑了一番。他和石六順交往甚少。也就是小方子得罪那次才打過幾次交道,其餘時候往往是宣旨才碰到一兩次,今日既然人家送上門來,他自然不會隨意放過。

  石六順的言談卻極為謹慎,這幾年來,風無痕在朝中的分量逐漸加重,和蕭雲朝的配合更是天衣無縫,不過卻很少摻和到一些敏感地事情中,與蕭氏一黨的關係與其說是密切無間,還不如說是若即若離。然而,偏偏是這種奇怪的態度讓皇帝放心,甚至連難伺候地瑜貴妃蕭氏也對這個兒子稱讚有加,他這個作奴才的當然也就跟在後面奉承幾句好話,因此每次造訪都沒有空手而歸。「殿下,您就放過奴才吧。」石六順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皇上的心思哪是奴才這等牌名上地人能猜度的?今兒個還要叨擾您不少時候,您就不能找些松乏一點的話題麼?」自從一開始起,風無痕便拐彎抹角地套話,石六順應付得分外吃力,因此不由討饒起來。「好了,石公公你裝起委屈來還真像那麼回事,本王不過是問你兩句,你就撞起屈來,不問了還不行麼?」風無痕露出一個狡黠的微笑,「外邊等著的官員可著實不少,本王今天被你占去了那麼多時間,他們的猜度可就多了去了,趕明兒把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傳進父皇耳中,那可就不關本王的事了。」石六順頓時氣結,風無痕這話不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嘛,可是這等人物他還偏偏得罪不起,再說人家是用這種調笑的語氣說出來,他若是再一味地畏縮便有些矯情了。他四處張望了一番,見屋內的人全是風無痕的心腹,冥絕又好似一尊門神般立在門口,這才靠近了此間主人身邊,低聲透露了幾句話。

  風無痕的神色頓時由輕鬆變為了凝重,深深看了父皇的心腹太監一眼,隨即起身就是一揖,慌得石天順忙不迭地跪地還禮。「殿下,您這不是折煞奴才了嗎?萬萬使不得。」他心中暗暗叫苦,自己也只不過是猜測,說給風無痕聽也是為了能賣個好,如今看這主兒的臉色似乎已經當真了,他如何能坐得住?「殿下,剛才不過是奴才的一點小想頭,您可千萬別都往心裡去。皇上的心思沒人摸得透,您就別費心思了。」風無痕見石六順一副欲蓋彌彰的架勢,不由笑出聲來。「石公公也未免太小心了,此地乃是本王的書房,外邊守著的侍衛都是心腹,這裡邊的人你也都認識,不虞有泄漏。再者,你剛才說得那般輕聲,還怕別人聽見?如今父皇身邊你是天字第一號紅人,你猜測的東西至少是八九不離十,本王不謝你怎麼行?」石六順嘆了一口氣,和這等皇子打交道,真是應該十二分小心。平日可沒發現風無痕這麼狡猾,今兒個算是體會到了。「殿下,您既然深信不疑,奴才自然不好再說什麼。不過,這等事情萬不可再說出去,皇上如今極為震怒,一丁點火星就可能撩撥得雷霆大怒,您還是小心為上。」他一邊提醒一邊想著皇帝奇怪的態度,這種節骨眼上風無痕毫無顧忌地接見外臣,按理皇帝絕不會不聞不問,但現在這種匪夷所思的舉動無疑是向京城的達官顯貴們表明,風無痕的聖眷正隆。

  風無痕哪會將石六順的弦外之音放在心上,今日父皇將石六順遣了來,他原本提著的心早就放下了。適才套問到的東西更是無價之寶,石六順的猜測竟與他們幾人計議的結果有幾分相似,不過那人終究是太監,權術上棋差一著,僅僅是對於皇帝用意的曲解,也許傳出去便是極大的偏差,但風無痕當然不會點破。他略略又敷衍了一陣,便站起身來,神色中充滿了促狹的笑意。「石公公,本王也就不多留了,這邊就讓緒昌陪你說說話,你若是真無聊便尋點事情做做,橫豎這書房中的東西也不少,應該夠您消遣的。」他朝師京奇擠了擠眼睛,又繼續說道,「本王難得能偷個閒,不用再看外頭那些官員的嘴臉,這就去內院逗弄一下幾個孩子,說起來也好久沒有享受一下了。」他長長地伸了一個懶腰,也不待石六順說什麼,自顧自地開門出去了。

  石六順還能說什麼,僅僅看風無痕待他的樣子,他就知道這位殿下還算客氣,至少沒像其他幾位年長的皇子喜歡把人揉捏在掌中。他哪敢勞動風無痕的心腹幕僚陪他說話,僅僅閒聊了兩句,便客氣地讓師京奇自便,自己坐在旁邊一邊品茗一邊發呆,消磨著這難得的悠閒時光。

  裡邊的人是逍遙自在,可外邊候著的一眾官員卻不耐煩了,本就懷著一肚子心思的他們三三兩兩聚成幾派,低頭商議起石六順的來意來。

  身為皇帝身邊最得用的太監,不伺候在皇帝身邊卻來了勤郡王府,而且看架勢還是身懷密旨,到現在進去都已經兩個時辰了還未出來,其中種種線索集合在一起,眾人的猜忌不免就多了起來。

  聚集的官員多了,未免就有些人存著別樣的打算,不少人計議一陣子,便匆匆離去。這等詭異的情形,很快便傳入了幾個朝中大員耳中。

  相比蕭雲朝的驚喜交加,賀甫榮卻著實困惑了,皇帝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不得而知也就算了,但偏偏揀了蕭家那邊的一個皇子,他怎麼想怎麼不對勁。他心中清楚得很,如今賀氏一族雖然勢大,後宮也有雪茗支撐著,但終究沒有貼心的皇子作為倚靠,以後會怎樣還得看新君的心情,因此對於沒有娘家撐腰的十二皇子格外巴結。就連海觀羽的事他也不敢隨意摻和,怕得就是皇帝藉此機會發作,現在看來,確實是舉步維艱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