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頁
夏言只見過徐勛智珠在握的一面,卻沒見過他這般隨意散漫的樣子,一時間大為吃驚。愣了片刻,他就知道這會兒自己留著也不妥當,慌忙也告退辭了出去。等到這關門弟子走人,楊一清看著那腦袋擱在徐勛肩膀上,黑亮的眼睛正好奇打量著自己的徐寧,一時間竟有些無可奈何,隨即方才應道:「沒錯,而且我對他實說,我實在無法相信,侯爺竟然會放任張彩投靠劉瑾,如今又讓其自成一派。」
「哦,原來邃庵竟也這麼認為。」徐勛徐徐轉過身來,卻是輕輕在玩興大發揪起了自己頭髮的女兒屁股上拍了兩巴掌,旋即不緊不慢地說道,「張西麓不是個尋常人,他胸中自有溝壑,對於如今朝中貪腐橫生無能之人竊居其位,毫無優勝劣汰的情況忍無可忍,而劉瑾的激進作風卻入了他的眼。既然和我一言不合鬧翻了,劉瑾又招攬,他本著做事的打算靠了過去,那也無可厚非。要知道他跟著劉瑾那些日子,但凡涉及我的事不曾出過隻言片語,我也不能這麼沒器量。更何況,鬧翻歸鬧翻,他那大刀闊斧的性子和手段,我也是欣賞的。」
也就是說,徐勛其實是贊同張彩的那些政見?
楊一清心中一動,當即問道:「侯爺這些天閉門謝客,又放出風聲去說是身心俱疲要將養,不知道究竟是……」
「你以為我是裝的?」徐勛笑著露出了那一口雪白的牙齒,又愛憐地掐了掐徐寧那嬰兒肥的粉嫩面頰,這才似笑非笑地說道,「那些只知道揣測的外人,我會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但既然是對邃庵公你,我不妨說一句實話。劉瑾已經死了,但張西麓整合了他那些人手,無劉瑾之弊而有劉瑾之利。而你既然回朝,就憑你的人望名聲做派,自然而然也有同樣多的人會投靠到你這邊。至於我麼……累了這好幾年,歇一歇閒一閒,這是人之常情吧?」
此時此刻,倘若再聽不懂徐勛的言下之意,楊一清就枉為多年人精了。他可不是南都四君子這樣一心求正道的清流,某些手腕他不但熟悉,而且精通。於是,他幾乎是深深吸了一口氣,這才開口說道:「急流勇退,倘若是年邁的老人不足為奇,但侯爺如今不過二十出頭,不嫌太早了麼?」
「誰說我是急流勇退了?哪一天真的要我捋袖子上的時候,自然少不了我衝鋒陷陣,但那時候恐怕就是情勢最危險的時候了。」
徐勛懶洋洋打了個呵欠,這才含笑說道:「另外,好教邃庵公得知,你和李西涯雖是相交莫逆,但因為你和我有些交情,早先李西涯在那思量接班人的時候,想到的是楊石齋而不是你。可一來楊石齋對我總有些莫名敵意,二來他兜來轉去都在京城,未曾經歷外任磨礪,所以我自然一力頂了你。說這些不是要你提防李西涯諸如此類,我只是想說,歷來這些內閣閣老,多數都是從京官任上擢升上來的,我只希望你這個在陝西這種西北邊地呆了多年,看過更多民生,經歷過更多戰事的能夠比他們看得更遠些,權術少一些!」
當楊一清從興安侯府離開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恰是一副合家歡欣的樣子。想起之前徐寧在徐勛的百般哄騙下,有些口齒不清地叫了自己一聲楊伯伯,而徐勛赫然興高采烈的樣子,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幾許黯然。
他宦海多年,不久的將來甚至有可能登頂首輔,成就文官的最高峰,但身後沒有嫡親的子嗣,卻永遠是他心中永遠的痛。那些被人嘲笑的面白無須等等閒話他面上不在乎,心裡何嘗不曾糾結過?可入仕這些年,在陝西的日子最長,以至於夫妻常常分離,如今老妻已經年邁,他又不想納妾,怎麼可能生得出兒子來?徐勛尚年少便知道留些時間多陪陪家中妻兒,別人卻還疑神疑鬼,豈知道大明朝從外官到京官,有多少無後人,又有多少欲養欲教而子女英年早逝,以至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愴?這其中,便有李東陽一個……
夜深時分,張彩方才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從吏部郎官到六部之長的天官,他經歷的時間遠遠比其他人短,但他卻是安之若素。從四人大轎上下來的他掃了一眼胡同中那一溜車馬,以及門房中紛紛點頭哈腰搶出來的各色人等,他連頭都不點一下,就這麼背著手往裡走。等到了書房之中坐下,聽老管家稟報了今日求見的各色人等,以及挑出來的那些各式拜帖,他匆匆瀏覽了一遍就都擱下了。
「你出去說,今日我沒工夫見外客,讓他們都回去。」
每日門庭若市,每日張彩頂多只見一二人,而且都是他當初在吏部文選司就留意的人,但外人卻並不知道,仍是一日日苦苦守候在外頭。老管家雖說心知肚明,但自然不會點破,當即答應一聲告退而去。直到屋子裡沒了外人,張彩方才從桌子上另一個匣子裡拿出一摞不曾開封的信。這些之中有的是他銓選時挑選的人才,有的是他的同鄉同年,總共不過十數人,相比他接收的劉黨那些人物,這些方才是他真正的中堅力量,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過四品這道坎的京官,而外官過四品便是知府按察使布政使,要調回京就得大費周章。
看了三五封之後,他按著鼻樑閉目養神休息了片刻,又取了一封裁開封口一看,卻是當即就愣住了。熟悉的筆跡並不是那些含含糊糊意味不明,需要別用機關才能看明白的內容,而是直接寫著時間地點。倘若是別人邀約,他自然會思量再三,但此時卻須臾便做出了決定。
「哦,原來邃庵竟也這麼認為。」徐勛徐徐轉過身來,卻是輕輕在玩興大發揪起了自己頭髮的女兒屁股上拍了兩巴掌,旋即不緊不慢地說道,「張西麓不是個尋常人,他胸中自有溝壑,對於如今朝中貪腐橫生無能之人竊居其位,毫無優勝劣汰的情況忍無可忍,而劉瑾的激進作風卻入了他的眼。既然和我一言不合鬧翻了,劉瑾又招攬,他本著做事的打算靠了過去,那也無可厚非。要知道他跟著劉瑾那些日子,但凡涉及我的事不曾出過隻言片語,我也不能這麼沒器量。更何況,鬧翻歸鬧翻,他那大刀闊斧的性子和手段,我也是欣賞的。」
也就是說,徐勛其實是贊同張彩的那些政見?
楊一清心中一動,當即問道:「侯爺這些天閉門謝客,又放出風聲去說是身心俱疲要將養,不知道究竟是……」
「你以為我是裝的?」徐勛笑著露出了那一口雪白的牙齒,又愛憐地掐了掐徐寧那嬰兒肥的粉嫩面頰,這才似笑非笑地說道,「那些只知道揣測的外人,我會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但既然是對邃庵公你,我不妨說一句實話。劉瑾已經死了,但張西麓整合了他那些人手,無劉瑾之弊而有劉瑾之利。而你既然回朝,就憑你的人望名聲做派,自然而然也有同樣多的人會投靠到你這邊。至於我麼……累了這好幾年,歇一歇閒一閒,這是人之常情吧?」
此時此刻,倘若再聽不懂徐勛的言下之意,楊一清就枉為多年人精了。他可不是南都四君子這樣一心求正道的清流,某些手腕他不但熟悉,而且精通。於是,他幾乎是深深吸了一口氣,這才開口說道:「急流勇退,倘若是年邁的老人不足為奇,但侯爺如今不過二十出頭,不嫌太早了麼?」
「誰說我是急流勇退了?哪一天真的要我捋袖子上的時候,自然少不了我衝鋒陷陣,但那時候恐怕就是情勢最危險的時候了。」
徐勛懶洋洋打了個呵欠,這才含笑說道:「另外,好教邃庵公得知,你和李西涯雖是相交莫逆,但因為你和我有些交情,早先李西涯在那思量接班人的時候,想到的是楊石齋而不是你。可一來楊石齋對我總有些莫名敵意,二來他兜來轉去都在京城,未曾經歷外任磨礪,所以我自然一力頂了你。說這些不是要你提防李西涯諸如此類,我只是想說,歷來這些內閣閣老,多數都是從京官任上擢升上來的,我只希望你這個在陝西這種西北邊地呆了多年,看過更多民生,經歷過更多戰事的能夠比他們看得更遠些,權術少一些!」
當楊一清從興安侯府離開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恰是一副合家歡欣的樣子。想起之前徐寧在徐勛的百般哄騙下,有些口齒不清地叫了自己一聲楊伯伯,而徐勛赫然興高采烈的樣子,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幾許黯然。
他宦海多年,不久的將來甚至有可能登頂首輔,成就文官的最高峰,但身後沒有嫡親的子嗣,卻永遠是他心中永遠的痛。那些被人嘲笑的面白無須等等閒話他面上不在乎,心裡何嘗不曾糾結過?可入仕這些年,在陝西的日子最長,以至於夫妻常常分離,如今老妻已經年邁,他又不想納妾,怎麼可能生得出兒子來?徐勛尚年少便知道留些時間多陪陪家中妻兒,別人卻還疑神疑鬼,豈知道大明朝從外官到京官,有多少無後人,又有多少欲養欲教而子女英年早逝,以至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愴?這其中,便有李東陽一個……
夜深時分,張彩方才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從吏部郎官到六部之長的天官,他經歷的時間遠遠比其他人短,但他卻是安之若素。從四人大轎上下來的他掃了一眼胡同中那一溜車馬,以及門房中紛紛點頭哈腰搶出來的各色人等,他連頭都不點一下,就這麼背著手往裡走。等到了書房之中坐下,聽老管家稟報了今日求見的各色人等,以及挑出來的那些各式拜帖,他匆匆瀏覽了一遍就都擱下了。
「你出去說,今日我沒工夫見外客,讓他們都回去。」
每日門庭若市,每日張彩頂多只見一二人,而且都是他當初在吏部文選司就留意的人,但外人卻並不知道,仍是一日日苦苦守候在外頭。老管家雖說心知肚明,但自然不會點破,當即答應一聲告退而去。直到屋子裡沒了外人,張彩方才從桌子上另一個匣子裡拿出一摞不曾開封的信。這些之中有的是他銓選時挑選的人才,有的是他的同鄉同年,總共不過十數人,相比他接收的劉黨那些人物,這些方才是他真正的中堅力量,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過四品這道坎的京官,而外官過四品便是知府按察使布政使,要調回京就得大費周章。
看了三五封之後,他按著鼻樑閉目養神休息了片刻,又取了一封裁開封口一看,卻是當即就愣住了。熟悉的筆跡並不是那些含含糊糊意味不明,需要別用機關才能看明白的內容,而是直接寫著時間地點。倘若是別人邀約,他自然會思量再三,但此時卻須臾便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