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若他日泉下見父兄,他們會不會怒責自己有眼無珠?

  就在這時候,她只聽外頭傳來了一陣腳步聲,須臾,霍清就來到了自己的面前,手中恰是捧著一個小小的匣子。

  「觀主,杜大帥命人送來的,說是恭賀觀主芳辰。」在霍清心裡,天子也好,別人也好,全都不如玉真公主重要。她不等玉真公主回答就自作主張打開了匣子,卻只見裡頭沒有什麼名貴的玩器,只有兩對一男一女小小的泥人。其中一對,恰是女子伏在男子膝頭。而另一對,則是女子伏在男子肩頭。

  那一瞬間,玉真公主恍然想起了那已經極其久遠的舊事。當初王維遠貶濟州,自己悲憤之下伏在杜士儀膝頭痛哭一場;金仙公主去世,自己在悲痛欲絕的時候,也曾經借過杜士儀的肩頭一泄心頭悲苦。她這一輩子,當著人面真情流露時,除卻當初王維那一曲郁輪袍,也只有這樣兩次。

  她信手拿起那匣子中的一張素箋,展開之後看了一眼,已是痴了,甚至連紙箋被風一吹飄落飛去也恍然未覺。

  玉奴默默上前俯身撿拾起了素箋,可看清楚那上頭的詩,她亦是為之恍惚出神。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終章二 變天

  興慶殿花萼相輝樓,自從新君登基之後,就再也沒有重新打開過。這裡曾經是李隆基最喜愛的建築之一,和勤政務本樓並稱為興慶宮中最恢弘的宮殿,甚至在外還有天下第一樓之稱。從前每逢天子壽辰,又或者是節慶之日,往往會在此設宴款待群臣,而從這裡登高俯瞰,能夠將寧王宅、岐王宅、薛王宅全部一收眼底,李隆基更是常常將幾個兄弟召來共同飲宴,大醉之後同榻共眠。

  然而李璬和父親李隆基不同。李隆基還是皇子平王的時候,就深得大臣愛戴,器宇才幹全都得到肯定,縱使太平公主挑毛病,也只能揪著李隆基不是嫡長,因此,李隆基能夠在明面上對寧王等兄弟表現出仁厚姿態,暗地裡卻嚴加防範。可李璬的得位在旁人看來完全是走狗屎運,唯一的名聲大概就是好讀書,其他的什麼都談不上。即便坐上帝位,兄弟子侄們仍然虎視眈眈,民間流言就不曾斷過,因此被幾個兒子們輪番上陣一攛掇,他不得不舉起了屠刀。

  可這樣的屠刀一旦舉起來,就無法再收回去!

  此時此刻,李璬渾渾噩噩地走在這空關良久的花萼相輝樓上,眼睛呆滯,神色恍惚,耳畔仿佛隱約傳來了陣陣歌聲,眼前竟也看到了幾許幻象。但只見李隆基居中而坐,群臣環列下方,宮殿中央恰是教坊司獻霓裳羽衣舞,立部伎和坐部伎專心致志地演奏著手中樂器,一片歌舞昇平的盛世氣象。夾雜在臣子之中的皇子皇孫們飲酒作樂,臉上帶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滿足。他甚至在其中找到了自己,那張臉上雖不見盡興,卻沒有這些天來他照鏡子時能夠清清楚楚看見的愁苦和無措。

  「陛下,陛下!」

  一個內侍跌跌撞撞沖了進來,撲通一聲伏跪在地,倉皇說道:「楚王殿下放火燒了平原王和慶王的宅子!」

  李璬一個激靈清醒過來,隨即怒聲厲喝道:「誰給他的權力?他怎敢如此妄為?」

  那內侍知道楚王乃是天子長子,和齊王二人爭奪東宮之位幾乎達到了白熱化,再加上其他三個年長皇子上躥下跳煽風點火,李璬身為天子卻也轄制不得。因此,他哪敢接這個話題,趕緊小心翼翼地說道:「齊王殿下也在,齊王殿下說,平原王和嗣慶王等人能夠逃離長安,必定有十六王宅宗室暗中幫忙,因此調了禁軍,要在十六王宅和百孫院中大索!」

  聽到這裡,李璬終於遽然色變。他竟是毫無天子儀態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嘴裡老半晌才哆哆嗦嗦迸出了兩個字。

  「逆子!」

  想當初李璬繼位之後,由於宗正寺查到的人證物證俱全,鍾陵王李侁狡辯不得,只能承認正是他支使人縱火燒了太子別院廣平王妃崔氏的那座小院。只不過,儀王李璲既然死道友不死貧道那般把他這個兒子當了棄子,李侁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父親不但知情,而且是主謀。李侁本以為如此把父親牽扯進來,李璬這個新君總得對李璲這位嫡親兄長網開一面,可卻沒想到他的證詞直接把一家人送進了深淵。

  一場公審之後,鍾陵王李侁賜死,而從其父儀王李璲到所有子孫,竟是悉數廢王爵為庶人,長流嶺南!

  在大多數人想來,得位既是僥倖,從前又有寬和待下之名,李璬自然應該先任用賢臣,安撫宗室,而後徐徐恢復大唐的元氣,誰也沒想到他竟如此狠辣。可是,對於那些勸諫的大臣,李璬卻痛心疾首地擺出了廣平王妃崔氏母子三人無辜受害這個理由,把想要說情的人給堵了回去。與此同時,他又將原本李隆基追封過的廣平王和建寧王又提了一級,分別追贈為雍王和齊王,崔氏則為雍王妃,二子同贈王爵。而廢太子李瑛追封為元嘉太子,李瑤李琚二人也追復王爵。

  一則決獄,一則雪冤,這一場動盪雖說讓不少人頗有微詞,但大多數人都挑不出什麼錯處。可僅僅過了兩個月,張良娣就被人揭出厭勝天子,圖謀不軌。此時恰好吳王李祗告病,嗣韓王李叔璇墜馬,宗正寺的其他宗室誰都不願意接手這種太過指向明顯的案子,可李璬的兒子們卻猶如嗅到血腥味的野獸似的,全都蜂擁而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