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楊珩與甘遂並肩往宮門方向而去,不少宮女太監見了退到路邊低頭行禮,暗暗奇怪與六殿下並肩同行的會是何人?按說以六殿下的身份,除了幾位皇子以及朝中有數的三五重臣,實在已經無人有這個資格。
出了宮門,兩人坐上馬車就往六皇子府去,他們這樣高調進宮,不知會驚動多少人,尤其甘遂是打著名醫的招牌隨楊珩同去的,想必其餘幾個皇子已經緊張起來,馬上就要召集各自的幕僚商議對策,找宮裡的內線探聽消息了。
馬車在一眾護衛的簇擁下緩緩而行,車上兩兄弟相對無言,剛剛與皇帝徹底攤牌,就算這兩人都是殺伐果斷之輩,也不免心情動盪難以平靜,於是不約而同將眼光投向窗外。
路上的行人商販遠遠看見皇子車駕就已經避讓到路旁,幾個賣花的農人挑了擔子站在街角探頭探腦往這邊看來,甘遂望見他們腳邊那些裝滿了各色鮮花的籮筐便忍不住想起白茯苓,神情頓時柔和不少。
楊珩難得看見他眼中露出真正的喜悅之意,心中一動,忍不住問道:「怎麼?」
甘遂掃了他一眼,故意更不加掩飾地露出一臉思念之意:「苓兒她很喜歡花,每次收到漂亮的鮮花便會笑得格外開心。」
楊珩問話之前已經猜到能讓甘遂露出這般表情的,多半與白茯苓有關,聽他這麼說也不意外,笑笑回道:「是嗎?難怪百里山上會有那麼多不同品種的花圃和花樹林,她陪我去過好幾處遊玩。」
甘遂眯了眯眼睛冷聲道:「我說過幾次了,她已經是我的未婚妻,你未來的嫂嫂。」
楊珩心裡一緊,面上卻不露半分端倪:「她心甘情願答應嫁給你?」
正正戳中要害,甘遂頓時陰了臉道:「你這是逼我殺你?」
一定是那小丫頭跟楊珩說過什麼!她不想嫁他於是找楊珩訴苦?
不會的,小丫頭不是這樣的人!至少她答應他的事,至今都沒有哪一件反悔了的。他如果為了這事跟她發脾氣,那就中了楊珩這混蛋的計了!正好給他機會乘虛而入。
甘遂慢慢緩下臉色道:「老老實實當你的皇帝,你比我清楚,苓兒她絕對不會入宮為妃的。」
楊珩暗暗捏緊拳頭,不斷對自己說道:沒關係,白茯苓年紀還小,她只是一時被甘遂迷惑罷了,她很快會明白甘遂不適合她。
他要做的是儘快讓自己強大起來,起碼等到將來白茯苓回心轉意時,他可以有足夠的實力庇護她照顧她,使她不必忌憚甘遂的糾纏威脅。
他這麼想並非全無根據,甘遂的複雜身份,還有喜怒無常與殘忍嗜殺的性情,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並非良配,白茯苓就算一時被他迷惑,早晚有一天也會受不住離開他。
不是他為自己的情場失意找藉口,白茯苓拒絕他的理由一直都只是介意他的身份罷了,他覺得她會選擇甘遂,原因恐怕並非只是喜歡他那麼簡單。尤其上次在奉水城外船上的一番對話,更讓他認定白茯苓與甘遂的關係,內藏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想到這裡,楊珩微笑著對甘遂道:「你就只會把殺人掛在嘴邊?你敢不敢試試不用要挾手段,讓苓兒自己選擇要跟誰一起?我敢說,就算她不選我,也絕對不會選你的。」
甘遂的臉色越發難看,他心裡明白楊珩說的是真話,他確實不敢讓白茯苓自己選!他恨不得時時刻刻將她綁在身邊,以確定她是屬於自己的,不會在下一刻消失。
越看楊珩那張笑臉便越覺得討厭,甘遂一言不發舉掌轟開車門一閃身已經跳到了路旁一間商鋪的屋頂上,幾個起落不見了蹤影。
附近見到這一幕的百姓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剛才是有個人從皇子的車上跳出來嗎?莫非是刺客?!
楊珩揮了揮手打發掉前來詢問的侍衛,拉上車門繼續前行,唇邊的笑意幾乎掩飾不住——看來自己這位大哥對白茯苓也很沒有把握啊……
皇帝在宮中堅持了一個多月,終於在四月初正式傳旨宣布退位,並立楊珩為新帝,登基儀式定在八月初一。
皇帝擔心楊珩騙他,一旦得了他的遜位詔書就會不顧他的死活,所以特地吩咐欽天監將登基吉日推到了八月,詔書中更言明是楊珩苦心於民間覓得神醫,他要好生調理身體頤養天年,感念楊珩的孝義以及在寧安河災禍處理過程中的能力,所以才特地提前傳位於他。
如果真如甘遂所言,他性命只能到四、五月,那楊珩放任他重病身亡,名聲就會十分難聽,而另外幾個沒能奪得帝位的皇子也有足夠理由與他為難。
楊珩並不介意他這點小動作,正是代替皇帝臨朝聽政處理國事,一邊讓人準備登基事宜,一邊派人送信往海州,邀請白家人八月前去參加他的登基大典,並頒下聖旨召前內閣首輔白常山回京復職。
負責宣旨的欽差在海州足足等到六月底,才見到了遠航歸來的白家人。白家一家人商議過後,決定一起隨白常山赴京,白商陸則留在海州主持海上商貿等等的相關事宜。
白茯苓已經決定正式將白家生意的中心轉移到南方來,這個從幾年前就開始準備,如今已經萬事俱備,時機成熟,正需要白商陸這位大管事坐鎮。
一家人照舊是慢吞吞地邊玩邊走往京城而去。
天氣日漸炎熱,為了避暑只在早晨與黃昏時分趕路,每天只走不到幾十里路,到達京城一帶已經是七月下旬。
出了宮門,兩人坐上馬車就往六皇子府去,他們這樣高調進宮,不知會驚動多少人,尤其甘遂是打著名醫的招牌隨楊珩同去的,想必其餘幾個皇子已經緊張起來,馬上就要召集各自的幕僚商議對策,找宮裡的內線探聽消息了。
馬車在一眾護衛的簇擁下緩緩而行,車上兩兄弟相對無言,剛剛與皇帝徹底攤牌,就算這兩人都是殺伐果斷之輩,也不免心情動盪難以平靜,於是不約而同將眼光投向窗外。
路上的行人商販遠遠看見皇子車駕就已經避讓到路旁,幾個賣花的農人挑了擔子站在街角探頭探腦往這邊看來,甘遂望見他們腳邊那些裝滿了各色鮮花的籮筐便忍不住想起白茯苓,神情頓時柔和不少。
楊珩難得看見他眼中露出真正的喜悅之意,心中一動,忍不住問道:「怎麼?」
甘遂掃了他一眼,故意更不加掩飾地露出一臉思念之意:「苓兒她很喜歡花,每次收到漂亮的鮮花便會笑得格外開心。」
楊珩問話之前已經猜到能讓甘遂露出這般表情的,多半與白茯苓有關,聽他這麼說也不意外,笑笑回道:「是嗎?難怪百里山上會有那麼多不同品種的花圃和花樹林,她陪我去過好幾處遊玩。」
甘遂眯了眯眼睛冷聲道:「我說過幾次了,她已經是我的未婚妻,你未來的嫂嫂。」
楊珩心裡一緊,面上卻不露半分端倪:「她心甘情願答應嫁給你?」
正正戳中要害,甘遂頓時陰了臉道:「你這是逼我殺你?」
一定是那小丫頭跟楊珩說過什麼!她不想嫁他於是找楊珩訴苦?
不會的,小丫頭不是這樣的人!至少她答應他的事,至今都沒有哪一件反悔了的。他如果為了這事跟她發脾氣,那就中了楊珩這混蛋的計了!正好給他機會乘虛而入。
甘遂慢慢緩下臉色道:「老老實實當你的皇帝,你比我清楚,苓兒她絕對不會入宮為妃的。」
楊珩暗暗捏緊拳頭,不斷對自己說道:沒關係,白茯苓年紀還小,她只是一時被甘遂迷惑罷了,她很快會明白甘遂不適合她。
他要做的是儘快讓自己強大起來,起碼等到將來白茯苓回心轉意時,他可以有足夠的實力庇護她照顧她,使她不必忌憚甘遂的糾纏威脅。
他這麼想並非全無根據,甘遂的複雜身份,還有喜怒無常與殘忍嗜殺的性情,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並非良配,白茯苓就算一時被他迷惑,早晚有一天也會受不住離開他。
不是他為自己的情場失意找藉口,白茯苓拒絕他的理由一直都只是介意他的身份罷了,他覺得她會選擇甘遂,原因恐怕並非只是喜歡他那麼簡單。尤其上次在奉水城外船上的一番對話,更讓他認定白茯苓與甘遂的關係,內藏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想到這裡,楊珩微笑著對甘遂道:「你就只會把殺人掛在嘴邊?你敢不敢試試不用要挾手段,讓苓兒自己選擇要跟誰一起?我敢說,就算她不選我,也絕對不會選你的。」
甘遂的臉色越發難看,他心裡明白楊珩說的是真話,他確實不敢讓白茯苓自己選!他恨不得時時刻刻將她綁在身邊,以確定她是屬於自己的,不會在下一刻消失。
越看楊珩那張笑臉便越覺得討厭,甘遂一言不發舉掌轟開車門一閃身已經跳到了路旁一間商鋪的屋頂上,幾個起落不見了蹤影。
附近見到這一幕的百姓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剛才是有個人從皇子的車上跳出來嗎?莫非是刺客?!
楊珩揮了揮手打發掉前來詢問的侍衛,拉上車門繼續前行,唇邊的笑意幾乎掩飾不住——看來自己這位大哥對白茯苓也很沒有把握啊……
皇帝在宮中堅持了一個多月,終於在四月初正式傳旨宣布退位,並立楊珩為新帝,登基儀式定在八月初一。
皇帝擔心楊珩騙他,一旦得了他的遜位詔書就會不顧他的死活,所以特地吩咐欽天監將登基吉日推到了八月,詔書中更言明是楊珩苦心於民間覓得神醫,他要好生調理身體頤養天年,感念楊珩的孝義以及在寧安河災禍處理過程中的能力,所以才特地提前傳位於他。
如果真如甘遂所言,他性命只能到四、五月,那楊珩放任他重病身亡,名聲就會十分難聽,而另外幾個沒能奪得帝位的皇子也有足夠理由與他為難。
楊珩並不介意他這點小動作,正是代替皇帝臨朝聽政處理國事,一邊讓人準備登基事宜,一邊派人送信往海州,邀請白家人八月前去參加他的登基大典,並頒下聖旨召前內閣首輔白常山回京復職。
負責宣旨的欽差在海州足足等到六月底,才見到了遠航歸來的白家人。白家一家人商議過後,決定一起隨白常山赴京,白商陸則留在海州主持海上商貿等等的相關事宜。
白茯苓已經決定正式將白家生意的中心轉移到南方來,這個從幾年前就開始準備,如今已經萬事俱備,時機成熟,正需要白商陸這位大管事坐鎮。
一家人照舊是慢吞吞地邊玩邊走往京城而去。
天氣日漸炎熱,為了避暑只在早晨與黃昏時分趕路,每天只走不到幾十里路,到達京城一帶已經是七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