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盛修頤跟盛昌侯一樣的大男子主義。喜歡替女人擋住一切的風雨,一時間估計改不過來。既然他不想東瑗跟著擔心,東瑗就當自己不知道。

  其實盛夫人也不是個愚笨的人,她能做到無欲無求,裝傻充愣,不是在回應盛昌侯的維護嗎?

  盛夫人能如此,東瑗也想如此。

  到了元陽閣。盛昌侯和盛夫人已經穿戴整齊,三爺盛修沐也在。幾個人見了禮,盛昌侯說時辰不早了,便去了宮門口。

  比起前年給先皇后娘娘哭喪,今日的天氣算是很好的。

  雖然冷。日頭照在身上,仍有片刻的暖意。東瑗卻覺得身子很重。

  她感覺下體有些疼。

  想著可能是昨晚太過於激烈的緣故,她就強忍著。

  哭喪的時候,看到了薛家的眾人。大夫人和世子夫人蔡氏扶著老夫人,其他人則跟在她們身後。

  東瑗抽空上前給老夫人和大夫人等人請安。

  哭喪結束後,老夫人等人被旁人圍住了,東瑗想道別卻擠不上前。而後皇后娘娘又宣了懿旨讓薛家眾人進宮,東瑗就沒有跟老夫人告辭。

  坐在回盛府的馬車上,她總覺得自己不太對勁。

  盛夫人卻在跟她低語:「……自從太后娘娘回來。氣色很好。聽說太后娘娘出去靜養這些日子,病早就好了。雍寧伯夫人每日去給太后娘娘請安,都做了太后娘娘最喜歡的臘梅酥餅……太后娘娘身子一日日不好,雍寧伯府的廚房就叫大理寺的人封了……」

  東瑗回神,大驚。

  難道懷疑雍寧伯夫人給太后娘娘下毒?

  「這……娘,您聽誰說的?」東瑗一直跟著盛夫人。只是中間盛夫人跟著觀文殿大學士府上的柴夫人說了會話。

  果然,盛夫人聲音更低:「柴夫人告訴我的……」

  這個柴夫人,嘴巴倒是挺長的啊,這種話也敢說。

  「只有咱們不知道,很多人家都聽說了。太子妃哭得跟淚人似的…….」盛夫人看出了東瑗的心思,知道她在心裡罵柴夫人嘴巴長,就提醒她:不是旁人嘴巴長,只是外面的是是非非,叫家裡的男人們擋住了,她們娘倆不知道而已。

  東瑗就更加驚愕。

  火石電光間,她猛然想起當初皇后娘娘非要薛氏女做太子妃的時候,老夫人說過的一句話:有些事,薛家不能去辦。

  那會是什麼事?

  就是謀殺太后之事麼?

  這件事,應該就是元昌帝等人首肯的吧?

  可怎麼又泄露了?

  東瑗終於明白:她的祖父,是黃雀在後啊!當初祖母就說過,她和祖父也想瑞姐兒做太子妃,只是還有事沒有解決,時機未到。

  雍寧伯府被太子妃的位置砸昏了,才肯接受元昌帝的意思,去謀害太后。

  只怕,他們府上和太子妃都不保了。

  最後,大家爭來爭去的太子妃之位,只怕還要落在薛家。

  歷經三朝的祖父啊,他果然是個厲害角色。

  盛夫人卻沒有東瑗想的那麼多。她只是意外,雍寧伯府為什麼會謀害太后。她根本就沒有懷疑過:為何謀害了太后,事情還會泄露出來?

  敢謀害太后,就是受了陛下的首肯。

  既然陛下同意,怎麼可能還會被查出來?這中間的彎彎曲曲,只怕陛下也做不到主了。

  東瑗沒有覺得祖父卑鄙,也不覺得雍寧伯府可憐。

  政治從來就是骯髒至極的。

  第243節落紅(2)

  太后娘娘當初被盜出宮靜養,是陛下的孝心。

  可接回來和死在外面,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

  太后娘娘死在外面,旁人會猜疑,當初為何送出去?就會有陛下不孝的閒言閒語:太后娘娘病癒歸來,當初陛下的確是為了太后娘娘的身子考慮,會為陛下的孝道增彩。只是太后娘娘回宮就病故,那麼定是太后和宮裡風水不合。

  陛下摘得乾乾淨淨。

  所以,東瑗覺得元昌帝是絕對不希望鬧出「有人毒害太后」這樣的傳言。儘管這事很有可能是真的。

  雍寧伯府之所以落馬,只有兩個原因:其一,有一個可以拿捏得住陛下和太子爺的人,希望雍寧伯府出事,從而坐收漁利。那個人,當朝只有鎮顯侯爺一人:其二,就是偶然湊巧被發現。

  東覺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陛下排兵布陣,既不想太后死在他後頭,給他的兒子和妻子添堵,又怕背上弒母的千古罵名,就對雍寧伯府許以重利,讓雍寧伯府替他下手。

  可他把薛老侯爺想的太過於清廉。

  薛家會維護陛下的皇位,同樣會維護薛家的權勢。

  將來新主登基,未來皇后的娘家可能成為新的寵臣。薛老侯爺大約也不想再有一人來成為薛家的對手。

  既然如此,索性兩朝皇后都出於薛家。

  這是薛家一族的私心,也是老侯爺的私心。

  「娘,外頭是不是都傳開了?」東瑗問。柴夫人敢在太后娘娘的喪禮上說太子妃娘家的閒話,這件事大約是不怎麼忌諱了。

  盛京上下大約是傳的沸沸揚揚的。

  盛夫人領首:「可不是?前日才事發的,昨日雍寧伯就被大理寺的人帶走了今日哭喪,你瞧見雍寧伯府的人沒有?大家都在說這件事呢。」

  中途休息的時候,東瑗去薛家老夫人跟前請安了,沒有參與大家的八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