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薇姐兒的婚事變成醜聞,並不是別人的錯。都是自家人在壞事。

  想著,楊二夫人對楊芷菱就有了些恨意。

  她不敢在婆婆面前表露出來,垂首靜靜喝茶。

  楊芷菱得到了確切答覆,興高采烈回了鎮顯侯府。

  沒過兩天。就傳出了韓家求娶楊薇,被楊家狠狠拒絕的閒話。

  京都近來沒什麼趣事,這話一傳出去。頓時快速傳播,又過了一天便家喻戶曉。

  眾人皆是吸了一口涼氣:韓乃華那般俊朗不凡,才十五歲就中了榜眼,尚公主都不為過,楊家居然不要這女婿?

  這怎麼說得通?

  「楊家難道想出皇妃?」有人猜測道,「韓榜眼都瞧不上,想要什麼樣的女婿啊?」

  「只怕是誤傳。倘若說鎮顯侯府拒絕了韓乃華的提親。倒也可信。可楊家……」有人咋舌,「會不會是楊家故意誣陷?」

  「韓家家底單薄,楊家卻又公侯之家,拒絕也是情理之中麼。」同樣清貴人家驕傲的肯定了這種說法。

  可這種說法是少數。

  大多數的說法是:要麼楊家想把楊薇送給太子為良娣;要麼楊家在撒謊貶低韓乃華。

  這件事也很快傳到了韓大太太耳里。

  韓大太太氣得不行,跑去薛家跟薛大夫人訴苦:「我好心好意替他們家姑娘留了體面。結果他們家卻傳出這樣的話來,叫人怎麼忍得下這口氣?」

  薛大夫人榮氏也覺得楊家這事辦得不夠體面。

  「他們不仁咱們不義。」薛大夫人壓低聲音道,「楊家姑娘名聲重要,乃華的名聲就不重要?」

  韓大太太見薛大夫人這樣支持她,心裡的鬥志就熊熊燃燒起來。

  她也低聲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們家的名聲,也不能任由楊家糟蹋。」

  於是韓、楊兩族的緋聞又有了新內容:楊家二夫人想把女兒嫁到韓家,被韓大太太以高攀不上為理由拒絕,於是楊家便說韓家求娶不成。

  眾人更加相信後一種說法。

  於是乎,楊薇的名字就響徹京都。

  因為這件事。楊薇一直無人問津。明明是知書達理的姑娘家,卻聲名在外,成了笑話,稍微顧忌體面的人家都不願意娶她。

  楊薇一直到二十歲才遠嫁到廣州,這是後話。

  推波助瀾的,除了薛家五夫人楊芷菱、薛家大夫人榮氏、韓大太太。還有十月中旬韓乃華和觀文殿大學士柴文瀚的長女定親。

  眾人就更加肯定了當初是韓家拒絕了楊家。

  而楊家不甘落敗,居然散播謠言來誣陷韓家,令人不齒。

  楊薇就成了燙手山芋,誰也不敢接了。

  楊二夫人因為這件事,氣的病了一場,從此也跟薛家五夫人楊芷菱斷絕來往。

  原本沒事,偏偏被自家人鬧得不可開交!

  楊大夫人對楊芷菱的心也冷了不少。

  楊老夫人也因為這件事,不敢再強求媳婦們替楊芷菱做主。她雖然不說楊芷菱的不是,卻也不好勸她們姑嫂和好。

  五夫人楊芷菱為此也是氣了一場。

  她四處跟人說楊二夫人無理取鬧。

  大家便知道謠言從何而起了。

  楊家一時間徹底淪為笑柄。

  薛老夫人無法,只得重新禁了五夫人的足。

  東瑗和盛夫人一直在觀戰,可事情鬧得那麼沸沸揚揚,影響之大,出乎了她們婆媳的預料。

  韓家的事雖然說得熱鬧,可輿論都是偏向韓家,東瑗並沒有太多擔心。這些日子,盛家卻是平靜極了。

  二奶奶葛氏忙著替蕙姐兒說親,不再找東瑗的麻煩;盛修頤的姨娘們依舊如常,各守本分。

  只是盛昌侯的林二姨娘,時常到盛夫人面前服侍,也給東瑗和誠哥兒做了好幾雙鞋襪,熱情不少。

  她原本想出門,被東瑗拒絕後,倒也沒有下文。

  東瑗和盛修頤卻一直都記得。

  第209節雪夜

  光陰暗轉,轉瞬間到了十月中旬,東瑗的表兄韓乃華定親,明年八月迎娶柴家大小姐。

  柴家辦事果斷,定親不足一年就同意大婚,韓大太太高興至極。她不僅僅添了家裡的下人用度,亦大張旗鼓修葺院子。

  韓家以後要在京都住下來。

  東瑗去看韓大太太,韓大太太拉著她的手,把自己的計劃都說給東瑗聽:「從抱琴院那裡隔開,東邊我們住,西邊你二舅一家人住。東南角有出景色別致的,修了小院,給老太太住。老太太最喜清淨……」

  語氣里有種躊躇滿志。

  東瑗聽著,不由細細打量院子,心裡升起些許盼望。生活了這些多年,她真的把自己當成了薛東瑗,韓家也在她意識里成了親人。聽說親人要來,那份期盼就油然而生。她問韓大太太:「外祖母也來麼?」

  韓大太太笑:「自然來的……」而後想起韓老太太身子一直不太好,不知道能不能經得起上京的顛簸,心裡擔憂起來。

  可這泄氣話不好在東瑗面前說。

  「我九歲的時候摔了一跤,很多事忘記了,小時候的事就記不太清楚。」東瑗道,「也不知外祖母如今是否健朗……」

  「老太太身子骨一直不太好。」韓大太太如實道,語氣里有幾分擔憂。

  東瑗也擔心起來。

  到了十月十八那天,從早晨的細雨突然下了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