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被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喊妹妹,的確怪異。

  她腹誹著,面容含笑,也跟韓乃華行禮。

  抬眸時,卻見韓乃華白淨面頰有淺淺劃痕,額頭、左邊面頰破損了兩處,傷口雖淺,可在他那張似白玉無瑕的臉上,異常明顯。衣衫雖然華貴,可感覺有些不貼身。

  東瑗瞧著,像盛修頤的直裰。

  她微訝,韓乃華就尷尬咳了咳。

  「回來了?」盛修頤開口,輕聲問東瑗。

  東瑗回神,嗯了一聲,提了茶壺給他們續水,而後才問:「表兄,你和旁人有打鬥麼?」

  韓乃華忙道:「沒有,沒有!」而後又有些尷尬,聲音低了下去,「我原本跟天和有約,商議編纂商朝古本的事。可翰林院有些事耽誤了,出來時已經遲了。我怕天和久等,就讓趕車的快馬加鞭往這邊趕。哪裡知道,差點撞了別人的車……」

  東瑗錯愕。

  韓乃華又道:「沒撞上。趕車的是從安慶府帶來的老周,他駕車很熟稔。可太快了,又水霧蒙蒙的,看不太清,發現時來不及了,只好自己強轉了馬頭。我的馬車不太靈活,自己翻車了。」

  東瑗終於明白他臉上的傷從何而來,擔憂問:「身上可有傷?」

  韓乃華在東瑗面前說話不太自在,他低聲道:「真沒有。」然後求助般看向盛修頤。

  跟任何年輕男子一樣,韓乃華不習慣和陌生女子說話。雖然是自己的表妹,可他和東瑗才見面,彼此不熟,東瑗讓韓乃華有些坐立不安。

  比起東瑗,盛修頤這個妹夫反而讓韓乃華更加親切些。

  盛修頤笑著對東瑗道:「晚上留表兄吃飯,你去吩咐一聲,讓廚下早些上菜,免得誤了宵禁。」

  東瑗知道韓乃華只是來找盛修頤商議編撰古書的話,又因為淋濕了,盛修頤帶他到內院換衣裳,兩人才在小書房說話,並無其他事,她的心就放了下來,出來讓尋芳去吩咐廚下添菜。

  韓乃華和盛修頤言談投機,兩人一直談到晚飯時分。吃了飯,意猶未盡,商議好明日下午沒事再一處商討。

  韓乃華走後,東瑗沖盛修頤笑:「你們兩個書呆子。」

  盛修頤就朗聲笑著捏她的鼻子,像逗小孩子一樣逗她。

  第203節心念(2)

  第203節心念(2)

  韓乃華次日半上午和盛修頤在外書房見面,兩人言談甚歡,居然出門去會友,準備編寫一本古籍。而後兩人又出去吃飯。

  韓大太太下午也來了。

  她先給盛夫人請安後,又說要去看誠哥兒。那意思,就是想和東瑗單獨說話。

  東瑗帶著她往楨園去。

  路上,韓大太太開門見山,低聲焦急問東瑗:「華哥兒說昨日翻了車。他回去換了衣裳,說是九妹夫的。可我這心啊,一刻都不得安穩。瑗姐兒,你可知實情?華哥兒不會是在外頭惹事了吧?」

  每個做娘的都是這樣患得患失。

  東瑗攙扶著韓大太太,道:「具體我也不知,可華表兄不像是會撒謊的人啊。趕車的老周跟他一起,您問過老周沒有?」

  「過問了啊。」韓大太太蹙眉,憂心忡忡,「也問不出什麼。既要隱瞞,他和老周還不是對好了口風的?瑗姐兒,你也知曉,咱們韓家老爺子的舊關係現在都聯繫不上。倘若孩子鬧出事,咱們就是孤立無援,我也怕到時束手無策。我心裡擔心受怕的。」

  東瑗見她是真的著急了,安慰她:「您多心了。華表兄向來沉穩,他從小應該不惹事吧?」

  韓大太太想起從小就乖巧聽話的韓乃華,東瑗的話她聽進去了。沉思片刻,她不好意思笑笑:「我十來年不在京城,對京城也沒底,心裡就怕孩子們不懂事,心氣浮躁,再外頭惹是生非。倘若有事,丟了祖宗的臉不說,那些想著幫襯咱們家的貴人也寒心…….」

  既怕讓老祖宗失望,也怕願意幫襯韓家的如薛家、盛家對韓乃華兄弟失望。

  一個愛惹事的少年公子,總會給人一種不穩重的感覺,任何長輩都不會喜歡。韓大太太就怕孩子們讓人不喜,失去了鑽營的機會。

  她可是接受了家族的命令,帶著韓乃宏和韓乃華兄弟在京都立足,將來把韓家遷回京都的。

  太后送去了皇家山莊靜養,以後應該不可能再回來,這是韓家意想不到的絕佳機會。

  當年韓家就是被太后逼走的。

  機會是有的,看怎麼把握。

  韓大太太從韓乃華口裡問不出什麼,暗猜東瑗可能知道,就想著來問問東瑗。她只要把厲害關係陳述給東瑗,東瑗應該不會幫著韓乃華隱瞞。

  東瑗在盛家過得再如意,也需要娘家的幫襯扶持。韓家雖不是她正經的娘家,可韓家強大起來,對她絕對有益無害,她應該也希望母族的表兄有個好前程。這樣,她臉上也光彩啊。

  見東瑗依舊是什麼都不肯說,韓大太太心裡已經明白幾分:可能真的只是普通翻車,不曾發生大事。

  她的心緩緩放穩了。

  送走韓大太太,下午去給盛夫人請安時,盛夫人問東瑗:「你大舅母來說了什麼?倘若有什麼為難事,你別不好意思說出來。你大舅母和兩個表兄都極好,和我們家也投緣,我們也盼著他們過得好。」

  盛夫人是以為韓大太太有事相求,不好在盛夫人面前說,卻找到東瑗,讓東瑗再告訴盛夫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