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瑗道好。

  盛夫人看了眼東瑗,目光柔了一分,而後又慢慢闔眼休息。

  來安出去後,晚夕把這件事請示了盛昌侯。

  盛修頤出去整整十天,盛昌侯也想派人去打聽,卻又怕是不好的消息,所以寧願給自己留點盼望。直到今日來安說,他才知道盛修頤沒事。

  「你去帳上提二百兩銀子給蘇媽媽。告訴林久福,讓他派兩個得力的管事親自送蘇媽媽回鄉,把她安頓好再回來。以後她有什麼難處,只管來府里告訴,盛家不會虧待她。」盛昌侯道。

  來安道是。

  來安走後,盛昌侯坐在太師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盛修頤弄來的偏方很管用。

  可盛樂鈺還是死了。

  他的病是被吳太醫耽誤了。

  而吳太醫聽說盛昌侯府的二少爺病逝,當夜就舉家逃走了,只留了幾個老僕在盛京看宅子。

  吳太醫祖上就是行醫的,他在太醫院任四品御醫,在京城還有兩處老字號的藥鋪。他逃走之前,把那兩家藥鋪的現銀也提走了。

  一日之間,哪裡能辦這麼多事?分明就是早有準備。

  盛昌侯派人去看了吳家宅子,的確是搬走了,沒留下什麼值錢的東西;而藥鋪的事,是盛樂鈺死後第三日下朝時,鎮顯侯薛老侯爺告訴他的。

  薛老侯爺說:「太傅,人莫要與天爭,節哀」

  莫要與天爭,這話好似是在告訴盛昌侯,盛樂鈺的死是天災,勸他莫要難過。可往深處想……

  盛樂鈺的死,是不是一個警示?

  天家想要盛家家破人亡,只需一個小小手段,盛家就無力回天。盛昌侯再勞苦功高,在新帝面前也有功高蓋主、老臣欺幼主的嫌棄。當年的蕭太傅,是元昌帝的噩夢。

  元昌帝自從中箭中毒後,身子一日日垮了下去。

  他到底能熬多久?

  盛昌侯前幾日還隱約聽說陛下半夜吐了一回血。年輕吐血,必無久命。他難道不怕自己突然離去,才八歲的太子被盛昌侯欺負?

  他很怕的。

  當年他的父皇就是那樣突然離去,給他留下了位高權重的大臣蕭衍飛,讓他飽受苦難。

  元昌帝倘若身子好,年輕有為,他可能不會這麼早打盛家的主意。

  可是他身子越來越差,體內的餘毒折磨得他日漸憔悴。身為三皇子的外加盛昌侯府,有個手握兵權的盛太傅,他怎麼能放心?

  盛昌侯靜靜坐著,腦海里迴蕩著薛老侯爺的那幾句話,居然能聽進去。倘若時間退回幾個月前,他可能覺得薛老侯爺是在詐哄他,讓他主動退出。

  而現在,他覺得那個歷經三朝的老人,給了他一句金玉良言:莫要與天爭

  一個庶孫的離世,讓盛家內外院的人都感到窒息。

  可這只是個小小的災難啊。

  倘若繼續下去,盛家還會遭受怎樣的災難?

  經歷過這場小小災難,盛昌侯覺得自己對待家人的生離死別,沒有從前那般豁達。

  特別是盛修頤出去這幾日,讓他夜夜難以入眠。他甚至覺得只要老天爺把他的兒子留給他,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如今,真的到了他要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他緩緩起身,走到書案前,攤開錦帛書寫奏摺:「……臣以老悖之年,忝在文武之列,悉數來往政績,未曾匡君臻於太平,臣有愧……臣之年邁,無力竭忠報效聖主,祈聖主恩寵,准臣退隱田園,含飴弄孫,此臣余志」

  長長的一篇奏摺,言辭懇切,沒有半句抱怨,字字真誠。

  寫完後,他緩緩坐下,心裡的某一處,空落落的。

  望著那滿是字跡的奏摺,壯志未酬的辛酸就涌了上來。

  最終,還是將奏摺封好,叫人遞了上去。

  而他自己則稱病不朝。

  奏摺送上去後,第二日早朝,陛下駁了回來,讓人傳了口諭,請盛太傅安心養病,朝中社稷還要仰望太傅扶持。

  這是試探,看看盛昌侯是否真心要歸隱。

  哪裡是要挽留他的意思?

  盛昌侯又上了一道奏摺,言辭更加懇切。可第二天又被駁回。

  盛昌侯便知道,陛下真的很忌諱他。甚至比盛昌侯自己想像的還要忌諱,他若是不退,只怕盛家遲早會赴蕭家的後塵。

  於是辭官之心越發盛了。

  第三道奏摺上去之後,陛下准了,賞賜他良田四千畝,黃金八百兩。

  聖旨下來後,東瑗正在服侍盛夫人喝藥,吃了一驚。

  盛夫人也吃驚,問東瑗:「可是出了事?」

  東瑗搖頭說不知。

  晚夕東瑗回了靜攝院,盛昌侯才跟盛夫人道:「如今我算是看透了,什麼都比不上孩子們健康,一家人和睦。吃喝不愁,何必非要站在風口浪尖?當年咱們在徽州的時候,過的比現在舒心」

  盛夫人原本就不懂這些,可她聽盛昌侯的語氣,好似辭了官是好事,她就放下心來。

  七月初二那日,天氣酷熱難耐。

  早晨就沒有風,毒辣的日頭照得人心裡發慌。東瑗帶著幾個姨娘和盛樂芸在垂花門前等盛修頤回府,薔薇立在一旁替東瑗撐傘。

  直到巳正,盛修頤才進內院,三爺和盛樂郝陪著他。

  才半個月,他消瘦得厲害,眼窩都陷進去了般,臉上瘦的沒有肉。從前的衣裳穿著,顯得寬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