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著,就是這次清除蕭太傅極其黨羽中立功最大的盛修頤了。

  盛文暉擢升了太傅,兵部尚書一位空閒,皇帝早就想好了讓現任的兵部侍郎、薛老侯爺的門生秦伯平出任。

  秦侍郎成為秦尚書後,兵部侍郎之職空閒,正好可以給盛修頤。

  於是盛修頤的賞賜就是正三品的兵部侍郎。

  盛昌侯對這個賞賜也很滿意。

  薛老侯爺就更加滿意了。

  皇帝對盛家父子的賞賜越多,就會相應的補償這次清除蕭太傅黨羽中同樣出力的薛家。

  而薛家在朝廷里沒有兒郎可以加官,自然會把補償轉移到內宮的娘娘和皇子身上。

  當聖旨賜下的時候,盛修頤上前幾步,卻沒有接過聖旨,只是跪著給元昌帝磕頭:「陛下,小臣才疏學淺,不足以堪大任,求陛下收回成命。」

  滿殿大臣和元昌帝都微愣。

  「小臣並無經天緯地之才,亦無匡扶社稷之功。兵部侍郎一職,當有能者居之,小臣自愧不能擔重任,求陛下重罰。」盛修頤的頭貼著金鑾殿內的大理石地板,字字清晰。

  盛昌侯的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

  他很想上前呵斥盛修頤。

  這是他絕好的機會,可以在朝中平步青雲,也可以成為盛昌侯的幫手,他卻推辭了。

  下次再想一下子從刑部的五品郎中升任到兵部三品侍郎,就沒有這麼好的名正言順的機遇了。

  盛昌侯氣得很想踹兒子一腳。

  無奈這是大殿,他什麼都不敢說。

  大臣中有人低聲交頭接耳,滿殿頓時嘈嘈切切起來。

  薛老侯爺看著盛修頤的背影,表情多了幾分深邃與慎重,還有些許的滿意。

  好半晌,元昌帝才重重咳嗽。

  滿殿頓時靜謐無聲。

  「既這樣,賞賜盛郎中黃金八百兩,良田三千畝吧。」元昌帝好似很為難的樣子,語氣里卻有幾分輕快。

  用八百兩黃金和三千畝良田,就換了盛修頤的三品兵部侍郎,盛昌侯氣得想吐血。

  盛修頤謝恩,退了下去。

  盛昌侯的臉色已經鐵青。

  接著就議如何處置蕭太傅。

  主張滅族的人占了大部分。

  滿朝的大臣不曾投靠蕭太傅的,都被蕭太傅整治過,對他恨之入骨;投靠蕭太傅、又被元昌帝恩澤既往不咎的,恨不能跟蕭太傅劃清界限。

  所以都主張滅蕭氏九族。

  盛昌侯亦覺得應該滅了蕭氏滿門,這樣他就可以不用娶一個蕭氏的兒媳婦進門了。

  最後,元昌帝還是問一直沉默的薛太師薛鎮顯。

  薛老侯爺步履沉穩,上前一步道:「陛下,蕭氏盤桓朝野十幾年,不管是願意依附還是被迫投靠,總牽扯著朝中各方勢力。一念之差禍亂庭掖,亦是他個人的冤孽。且他在朝用功有過,自當功過護抵。不如凌遲處死蕭衍飛,奪其爵,沒收其家產,蕭氏子嗣五代不得入朝為官、不得進學,逐出京師。既恩典了蕭衍飛,亦恩典其依附者,既往不咎吧。」

  倘若滅了蕭太傅九族,他曾經的黨羽自然亦要重罰,才能服眾。

  就像薛老侯爺所言,他盤桓朝野十幾年,不管是自願還是懾其淫威者,舉不勝數。倘若真的要處罰,不說皇帝失言,亦會朝野動盪。

  薛老侯爺的話,中了很多大臣的心思。

  只是他們不敢言,怕陛下以為是替蕭氏說情,牽連自身。

  元昌帝對這個處置方法雖不甘心,可想著滿朝文武的確像薛老侯爺所言,跟蕭氏皆有瓜葛。他總不能處置了滿朝的人。

  這樣,會政局不穩的。

  最後,就定了薛老侯爺的處置法子。

  蕭衍飛被凌遲處死,沒其家產,其嫡妻、嫡子、嫡女流放千里,庶子庶女逐出京師,五代不得入朝為官、不得進學。

  眾人皆鬆了口氣。

  這場浩劫終於過去了吧?

  下朝後,盛昌侯怒視了一眼盛修頤,快步走了出去。

  盛修頤和盛修沐只得跟上去。

  盛修沐有些擔憂看了眼盛修頤。

  「天和……」薛老侯爺在身後喊盛修頤。

  盛修頤停住腳步,回頭就見薛老侯爺和薛家世子爺薛子侑笑盈盈走了過來。

  他忙上前行禮,尚未說話,就見婁友德跑得氣喘吁吁,喊了薛老侯爺和薛子侑、盛昌侯、盛修沐和盛修頤等人,笑道:「陛下請您幾位御書房說話。」

  第129節明珠遺海(粉紅120+)

  幾個人都停住腳步,彼此對視一眼,心裡猜測元昌帝讓他們留下是什麼緣故。

  「有勞公公。」盛昌侯和鎮顯侯都紛紛道謝。

  在婁友德的帶領下,眾人進了御書房。

  元昌帝褪了龍袍,換了平常的繡雙龍錦袍,正在伏案批閱奏摺。見薛老侯爺和薛子侑、盛昌侯父子三人進來,元昌帝微微頷首,讓太監給他們賜座。

  幾個人坐下,元昌帝指了指御書案上厚厚一摞奏摺,讓太監拿給盛昌侯和鎮顯侯看。

  兩位侯爺翻開瞧來,皆是皇后頭七過後,眾大臣參議立後和立儲之事。

  元昌帝站起身,對薛家和盛家的幾個人笑道:「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還有大批的奏摺,皆是上書早日立儲立後,早固國本。薛太師和盛太傅皆是朕的肱骨大臣,朕想聽聽你們對立儲、立後的看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