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瞧著有趣,問姨娘給誰的穗子,這樣費工夫?姨娘說,她和陶姨娘準備給爹爹送件生辰禮。又說是陶姨娘的意思,照南邊的規矩,男子逢二十八生辰,需一個玉葫蘆墜兒掛著,配上鮮紅的穗子,寓意多福平順,官運亨通。爹爹去年冬月初一正好是二十八歲整……」

  陶姨娘是盛修頤的庶子盛樂鈺的生母。

  自從陳氏暴斃,盛修頤房裡的事,大部分都是陶姨娘管著。

  陶姨娘原本是盛家二少奶奶葛氏的姨母庶妹。雖是小戶人家的庶女,卻生的伶俐乖巧,行事大方得體,比起那些大戶閨秀還要強幾分。又會在盛夫人面前殷勤討巧,盛夫人很喜歡她。

  陶姨娘生了庶子盛樂鈺,為盛家添了男丁,算是對盛家大功一件。因為盛家一直人丁不旺。

  盛家二少爺房裡三位姨娘,一直無出;二奶奶生了嫡女盛樂蕙以後,也一直不見動靜;三少爺尚未娶親。孫兒對於人口稀薄的盛家而已,特別珍貴。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盛夫人都一樣的疼愛。

  因為陶姨娘生了庶子,又是極有見識的,盛夫人原打算今年開春做主,抬了她為盛修頤的繼室。可去年臘月就遇到與薛家結親之事,後又定了盛修頤娶薛氏女,抬貴妾為繼室的念頭只得作罷。

  盛樂芸口中的「我姨娘」,是她的生母邵氏,閨名叫紫檀,是盛修頤從小貼身服侍的丫鬟。原配陳氏進門後,讓邵氏做了通房,生了盛樂芸後,就抬了姨娘。

  邵氏服侍盛修頤盡心盡力,忠心耿耿,在府里年月又久,性子溫順敦厚,從來不惹是生非,盛夫人也喜歡她。

  因為盛夫人喜歡盛修頤房中的這兩位姨娘,從來不拘著孩子們跟這兩位姨娘來往。

  盛樂芸更是人前人後不喊邵姨娘的姓,只稱呼「我姨娘」。

  聽著這麼個緣故,盛夫人也想了起來,她去年的時候的確記得盛修頤腰封上墜著個玉葫蘆墜兒,很是好看,還問他哪裡得來的。盛修頤當時只是笑了笑,說別人給的,就沒有細說。

  盛夫人還以為很隱晦,不能說。不過是個頑意兒,盛夫人也沒深究。

  後來也一直見他戴在身邊的。

  再後來,就是臘月中旬,盛夫人嫁在安徽安慶府的大姐突然歿了,盛修頤去弔喪。回來時遇著大風雪,原打算除夕夜趕到家的,結果拖延到正月初八才到家。到家第二天就被賜婚,所以盛夫人記得很清楚這個日子。

  回來之後,他就再也沒有戴過。

  盛夫人以為是不喜歡了,就擱置不要的。

  如今聽盛樂芸的口氣,倒好像是送人了……

  「芸姐兒,你瞧得真切嗎?薛府那位晚兒姑娘身上的玉葫蘆,就是你兩位姨娘送你爹爹的?」盛夫人心中一滯,眼神嚴肅望著盛樂芸。

  盛樂芸肯定的頷首:「我姨娘做的穗子,正面瞧著是盤螭,倘若反過來,又是個蝙蝠模樣,是她自己捉摸出來的,旁人都不會。薛府晚兒姑娘腰封上的那個墜兒,我仔細瞧了三遍,的確姨娘們送爹爹的無疑。」

  盛夫人的眉頭不免蹙了蹙。

  「……陶姨娘問爹爹,那個玉葫蘆墜兒哪裡去了,爹爹說丟了。陶姨娘不信,跟我姨娘抱怨說,爹爹把她們做的東西不放在心上,定是隨手賞了哪個小廝。當時我和鈺哥兒就在一旁,都聽到了。」盛樂芸怕祖母不相信,又補充道。

  盛夫人沉吟一瞬,笑道:「芸姐兒,這事你不要再和旁人說起,只你和祖母知曉,連陶姨娘和你姨娘都不要告訴。」

  盛樂芸連忙點頭道:「把姨娘們送的生辰禮物給了旁人,姨娘們心裡不痛快,要埋怨爹爹的。晚兒姑娘又不是咱們家的人,爹爹不應該把私自送貼身的東西給她。祖母,芸姐兒明白,說出去對爹爹和晚兒姑娘都不好,將來母親進門了,也不高興的。芸姐兒只跟您說。倘若旁人再問,我就說看差了。」

  盛夫人見她如此懂事,欣慰頷首:「對對芸姐兒是最乖的孩子」

  說的盛樂芸臉頰羞赧。

  第二日卯正一刻,盛夫人才起來。

  卻聽到外面人聲嘈雜,叫了貼身的康媽媽去瞧。康媽媽出去看了看,笑道:「是薛府的人在準備下山。說師傅們說,薛老夫人領著薛家眾人寅初就起來拜了菩薩,上了功德,現在已起身回程,快到寺門口。」

  盛夫人微訝:「怎麼走得這樣急?」

  康媽媽就抿唇笑道:「咱們家娘娘又懷了龍種,薛老夫人聽了,心中不自在,廟裡也住不踏實吧?」

  盛夫人淡淡笑了笑,卻眉頭微蹙。薛老夫人可不是這等沉不住氣的,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才這樣急匆匆下山。

  正想說,世子爺盛修頤過來請安,向盛夫人道:「寅正三弟就下山去了,讓我跟娘說聲,他不來辭行,免得打擾娘。」

  盛夫人沒有怪罪,說了句差事要緊,又對盛修頤道:「薛府的人正在下山,你去辭辭吧。」

  「辭過了。」盛修頤平淡說道,「薛家說走得急,不敢打攪我們休息,只跟我們家管事說了聲辭別。」

  盛夫人就轉頤望著大兒子,讓康媽媽先出去,她和世子爺有話說。

  康媽媽領著大小姐盛樂芸給世子爺行了禮,就先去了飯廳的廂房吃飯,屋裡只留下盛夫人和盛修頤。

  「你知道不知道,薛府的人為何走得如此匆忙?」盛夫人問盛修頤道,目光裡帶了三分探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