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皇太后是個倔強性子的人,孫女們不來遷就她,她當然不會去哄孫女們高興;自長公主去世後,除了錢天佑外再無人陪她哄她開心。

  今天她因水慕霞的話而改了對紫萱的心思,一來順了錢天佑的心思免得他來鬧她,二來也讓紫萱能好好的規勸錢天佑——比她們這些硬攔得不更容易讓錢天佑改變心意?因而現在看紫萱也就不那麼討厭,再被紫萱哄上半晌心裡的厭惡更是少了大半,反而讓她在紫萱的身上看到了她最疼愛的長公主的影子。

  於是太皇太后心裡一酸,明白錢天佑為何會對紫萱情根深種了。愛屋及烏,最後她反而對紫萱真得生出幾絲歡喜來。

  晉親王聽到紫萱被太皇太后收為外孫女、皇后認為義妹,他的臉色半點變化也沒有;頂多是在敬酒時,對著水慕霞吐出兩個字來:“狡詐。”

  水慕霞笑得沒心沒肺:“這麼高的讚譽我可不敢當,而且我聽人說錢小公爺可是見過王爺才入宮的。”

  晉親王瞟他一眼轉身走開,就是他做得又如何?他敢做自然就不怕人知道,當然沒有人知道最好;只是,是誰給水慕霞通風報信,讓他那麼巧得進宮而“揀”到這天大的便宜呢。

  水慕霞眯著眼睛看晉親王無視其它人摸著手指想:要不要告訴晉親王,自己會知道錢小國公進宮胡鬧是墨解元告知的呢?雖然這次墨隨風還算是兄弟,但是兄弟不就是用來出賣的嗎?不給晉親王找點事情做,他還真得有些不放心呢。

  公主郡主們菜吃得不多,酒卻吃得不少;雖然氣悶的人很多,可是就連長泰和長平都安安靜靜,無人找紫萱的麻煩。使得皇帝有些納悶之餘,也很有些失望;他不是想看紫萱被責難,而是想讓水慕霞知道,他做得越多紫萱只會有更多的麻煩。

  但是他那些不安份的妹妹很安份,而那安份的妹妹們更加安份;就連嫁到蕭家的、他的姑母公主也對紫萱展露微笑,差點沒有讓皇帝把眼珠子掉在酒杯里。

  至於他的母后,今天晚上最可能發作的人,居然讓人拿出不少的東西賞了紫萱;就是因為他能看出藏在他母后眼底深處的怒火,因此才更奇怪他母后為什麼會忍下來。他深知,絕不是因為太皇太后。

  菜過五味酒過三巡,皇帝見一頓飯吃得風平浪靜,終於死心不再等下去了;堂堂一國之君,有事情的時候居然只能是他自己上,什麼人都指望不上,怎麼不讓他窩火?但,不能總讓他的表弟得意。

  “朕今天很高興。”他舉起杯子來吃酒,然後又長嘆一聲:“只是九黎之事讓朕放不下心來,唉。馬家的人雖然放了一些出來,但是男人們和馬老夫人依然還被關在牢獄之中,如果馬老愛卿和馬老夫人也在這裡和我們一起吃酒,朕也就無憾了。”

  九黎之事已經越演越烈,九黎王后居然不再見上唐的將軍,而和幾位蠻族的首領歡宴幾天:如果九黎和蠻族聯手,上唐南邊萬裡邊境堪虞啊。

  上唐的在九黎的兵馬已經被人監視起來,皇帝當然不能置那些兵馬於不顧;但是此時上唐要起兵一來顧忌那些在九黎的兵馬,二來也沒有名正言順的藉口——九黎依然對上唐稱臣中,對上唐的將軍也只是不見並沒有虧待,兵馬只是監視也沒有受到傷害。

  自然,九黎想要害上唐的那些兵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什麼時候只要九黎王后高興一把藥粉撒下去,那些兵馬是死是活全在人家一句話了。

  不能也不想輕啟戰端,但是九黎還要安撫還不能墜了上唐的國威,皇帝需要有人去九黎平叛,卻又不能打著平叛的旗號,最好就是有什麼事情也不能讓九黎全怪到上唐的頭上。因此,皇帝早就在打紫萱的主意。

  此時此地,於情於理紫萱都應該去九黎去看看她的外祖父一族;而她又是上唐的縣主,成為出使九黎的人再合適沒有:到了九黎相機救出馬家的人來,看看九黎國君是什麼意思,如果不成皇帝有意再扶助一位願意親近九黎的國君——成了,是上唐之福;不成,也是紫萱和馬家的人所為,同上唐沒有干係。

  原本他就在想此事,只是還沒有拿定主意;而水慕霞今天所為卻讓他很不舒服,因此他決定用紫萱為引,逼得水慕霞這次為上唐出力。

  皇帝的話說出來後,紫萱馬上跪倒在地上:“臣妾請旨。外祖父一家有難臣妾寢食難安,想去九黎一趟,就算是什麼也做不了至少儘儘做小輩的孝心。”

  聽到紫萱的話皇帝是心花怒放啊,沒有想到不需要他費盡口舌,輔國縣主就自投羅網了;此時,皇帝才感覺自己只封個縣主好像是有那點小氣:“朕深知你的心情,只是去九黎山高路遠,且那裡情形不明,朕和太皇太后、太后,還有皇后豈能放心你去?”總要做做樣子的,不能急不可待。

  水慕霞撇撇嘴上前:“就是啊,縣主還是三思吧。少時皇上肯定會使人出使九黎,到時你可以讓雪蓮代你去瞧瞧。”皇帝的那點心思他豈會不懂?不過,他要得也就是這個。

  他認為紫萱在上唐過得日子很不開心,而且有各種的牽制,不如去九黎看看;如果可以的話,紫萱的性子在那裡會過得很幸福。

  要知道,不是他巧妙安排,朱家早就上門去鬧了:大女兒大兒子都有前程了,朱老爺豈會甘心自己白身,又怎麼會甘心讓他寵愛的女兒、兒子白身呢。

  但是他不能讓皇帝生出疑心來,定要皇帝是甘心情願、巴不得紫萱去九黎才成。因此,這個時候他要出面攔上一攔才成。

  皇帝聞言心中大惱,卻不理會水慕霞看向紫萱溫言道:“朕實在是不忍心啊,你起來說話吧。親人有難,哪個能真正的放下?”

  紫萱不肯起來苦苦相求:“皇上,請允臣妾前去;不只是為看外祖父一家,臣妾也想學母親為上唐出一份力,看看能不能讓九黎平安下來,永世為我上唐的兄弟之邦。”

  皇帝馬上撫掌:“朕雖然不放心,但是輔國縣主一片赤誠實在是感天動地,朕不得不允了。”說完他看著水慕霞挑起了眉頭來,那意思就是說朕看現在你要怎麼做。

  202章正使

  皇帝有皇帝的打算,為了安撫九黎讓其能代上唐抵禦南蠻,他把主意打到紫萱的身上,也只不過是看中紫萱身上有九黎的血脈罷了:因為九黎的國後害馬家親善南蠻各族,使得皇帝認為紫萱有何用之處;如果九黎的國後只是害馬家而親上唐,他定不會高看一眼紫萱的。就算現在高看紫萱,但他也有他的顧忌。

  紫萱有九黎的血脈,而剛剛和皇家的公主們有過不快,他還真是信不過紫萱;這是其一,其二是紫萱倒底是個女人,由她去九黎應對也實在讓他放心不下來,他需要一個能幹的人、又不會引起南蠻各國注意的人去九黎——此人,皇帝想來想去當然是非水慕霞莫屬。但是水慕霞於仕途功名根本不屑一顧,想要讓他成為出使九黎的人,實在是很難。

  可巧,今天水慕霞送上門來,讓皇帝在其對付錢天佑的事情上看出他的心意來,用紫萱來釣不怕水慕霞不上鉤。

  皇帝看著水慕霞眼底閃過精光,心知這次水慕霞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願不願意都要為上唐出份力。他的目光直直的定在水慕霞的臉上,如同在看一條入網的魚兒。

  水慕霞撫撫下巴看看紫萱,現在無人不知紫萱想去九黎之決心,無奈在他的眼中閃過:“糙民認為輔國縣主去九黎之事要從長計議才成。”

  太后開口:“哀家也不認輔國縣主受思親之苦,只是的確不能不考慮其安危,但也不能大動干戈免得生出不必要的誤會來;”她看向晉親王:“正好南蠻的大陽蠻遣使來示好,不如藉此機會遣婚使前去提親。”

  大陽蠻是南蠻較大的蠻族之一,人極好戰。如果能得大陽蠻之助,以後上唐也不必總是受九黎牽制,可以用大陽蠻來牽制九黎且能便南方的邊境更加平靜。此事當然是太后和皇帝商議過,因而太后才會如此說。

  “如此一來婚使正好途經九黎,護送輔國縣主護其周全且不會引人誤會;”太后繼續說了下去:“既然是遣使提親,人員當然不能太少,而且深入蠻族就算是些將士跟隨也能讓九黎之人諒解。”

  皇帝微微點頭:“母后所說得法子不錯,輔國縣主前去九黎也就不用擔心安危問題;只是,要提親總要有人要娶親才可以啊,如今我們皇族之中哪個到了娶親的年紀?”

  水慕霞笑起來,端起酒杯來遙敬皇帝:“依糙民看既然是要和親,由我們皇族之人迎娶不如由皇上您來迎娶——如此方顯我上唐之誠意,定能取得大陽蠻的信任。”此話當然是玩笑,因為蠻族之人都是雙雙對對,從不曾有妾室一說。

  做為對蠻族的尊重,上唐當然不可能讓大陽蠻的王女入宮為妃:就算是皇貴妃那也是妾室啊!不要說皇帝已經有皇后,就算是無後也斷不可能迎娶外族之女為後讓其母儀天下的。最好的法子,當然是選個倒霉皇族出來,給其一個尊貴的出身讓其迎娶大陽蠻的王女為正妃。自然,這位皇族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再納妾、收個通房之類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