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宋糖糖文靜走進來,還沒叫娘,就被玉梅清抱住了,讓她娘連珠串地問近來過得好不好,功課好不好,怎麼沒長高,是不是挑食。
節南暗笑,剛才誰說已經不毛躁了?
然後,假裝沒看到門外那三顆好奇的小腦袋,節南打開信來看,卻是神情一變。
魏氏瞧見,低問怎麼了。
節南將信再看一遍,對魏氏道,“你和吉平祥豐他們今晚再來一趟,帶孩子一塊兒來也無妨。”
魏氏點點頭,趕緊走了。
節南又找來今日當值的吉康,“去壩上瞧瞧,請縣令大人儘可能晚飯前回來,說宋夫人來了。”
吉康領命要去。
商曜走到節南身邊,“娘,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玉梅清猛地轉過身來,“不可能!大今盛文帝年初才昭告天下,以和為貴,讓兩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
節南卻看商曜,摸摸他的頭,“怕不怕?”
商曜目光堅定,“我周歲就在娘的背上看打仗,不怕!”
節南一笑。
五年,可不是白過的。
第510引 虎狼與羊
星夜,月靜初,巴州水壩仍熱鬧。
不是熱火朝天的趕工場面,卻是呼朋喚友,姐妹茶話,家人齊聚,老少出行的趕集場面。
范令易和王泮林合力向知州爭取,每逢初一和十五,午後工地停工,人們休息大半日,還開了集市,早市到夜市,甚至吸引了元縣百姓,如今小集市已經變成大集市。
節南到的時候,范令易正和妻兒在集市的小食攤上吃飯。
六品的都水監,致力於巴州水壩多年,竭心盡力,人人回家過年的時候,他都不肯離開工地一日,以至於原本在都安的妻兒都搬到元縣安了家。只是即便離得這麼近,一家人同桌吃飯的機會也不多。范令易太忙了,小到工人們伙食,大到工事造圖,都不會疏慢,多數時候住工棚,比任何人都早起晚睡。
吉平要過去,節南拉住,“讓范大人好好吃完飯。”
吉平點頭,表示明白了。
“娘,你看。”商曜指著不遠處一個畫攤。
畫攤專畫人物,二十文錢就能畫像,立等可取。價錢不貴,生意卻冷清。攤主是一對年輕夫妻,坐靠一起,一個約摸兩歲的女娃娃坐在父親腿上,一家三口分一張冒熱氣的烙餅,說著家常話,竟是其樂融融。
巴州處於西北,多窮山惡水,元縣因為離錦關山近,山產富餘,沃土也不少,故而靠祖上庇蔭的土財主們腰纏萬貫,但一件衣裳都傳代的窮村也有,貧富差異厲害。
商曜拍拍腰間荷包,“娘,畫一張吧,我正好帶了二十文。”
世道蒼涼,人心仍暖。
節南同意,眨眼刁俏,“給你吉平叔畫一張。我一直好奇,他在畫上也會是這麼老實的相貌麼?”
吉平走在後面,嘴角不自覺下彎,老實人只能無奈。
節南繼續道,“一張好畫像能透出人物真性子,還有——”
“未來。”商曜接過,“爹說過。”
節南翹大拇指,忽然想起來,囑咐道,“今夜我帶你出來,回去不能跟弟弟們炫耀。上回已經被他們念叨了半天,說我偏心眼,走到哪裡都帶你,卻不帶他們。”
“江流還是小溪,大川還是小坡,而我是娘的福星。”商曜嘻笑。
節南鄭重點點頭,“沒錯。”
家裡如今孩子多,商曜就顯得很穩重,帶著小的們,有老大的樣子。只有像這種時候,單獨在節南跟前,才露出孩子氣。而對節南而言,大兒子不止是第一個孩子而特別偏寵那麼簡單,還因為共過一條命的經歷,對大兒有種獨一無二的依賴心理。
於是,母子合力,也能天下無敵,更把老實吉平欺負慘了,站攤子前面當招牌。而商曜還練口才,拿全家福當賣點,幫畫攤攬了幾撥生意,先付一半當定金,不怕反悔。
畫攤前面好不熱鬧,把范令易一家都招來了。
“今晚這麼好興致?怎不見縣令大人陪同?”范令易笑問。
他對桑節南一直心存感激,當初沒有她提議找名人作詞賦,引起了皇上的重視,就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巴州水壩工事。而且,王泮林調任元縣縣令後,全力配合,工事日進千里,讓他肩上重擔卸了不少。
節南寒暄兩句,才道,“王泮林去見知州大人了。范大人可有工夫,我們到壩後看看?”
范令易立刻明白這是正事,過去知會家人一聲,就跟節南走。
巴州水壩占地很廣,到壩後得騎馬坐車。
吉平駕車,范令易坐在一旁。
等到四周沒人了,商曜掀起門帘,節南才對范令易說道,“昨日宋知府來函,從幾位來往兩國榷場的頌商那裡獲悉,錦關一線大今幾座邊府皆有異動,扣留商隊,封鎖邊境,增設兵馬。”
范令易回頭,神情不驚,但凝重,“大今終究還是要翻臉。”
商曜人小鬼大,“本就是虎狼,豈能裝綿羊?”
節南則看得更透徹,“大今窮兵黷武,盛文帝雖非庸帝,卻也是好戰好勝。先有魑離建國,再不當大今牧奴,後又多征數十萬兵,勞民傷財,國力其實空虛。此番終下決心,一來因為大旱,各地饑民作亂,北燎舊部不忘復國,一直在找盛文帝的麻煩,盛文帝肯定想要借外戰平內亂,二來有大蒙暗中支持。據聞今年離妃娘家人來去頻繁,很可能密會盛文帝,甚至達成某種一致。”
“大蒙建國時,大今曾揚言開戰,這幾年關閉兩國邊界,衝突不斷,連離妃都受牽連,一度打入冷宮。如此交惡,實難想像會聯手。夫人的消息可確鑿?”雖然一戰難免,范令易卻難相信大今大蒙成為同盟。
節南不以為意,“並無確鑿證據,但覺不得不防。”
范令易沉默片刻,又道,“延文光一直削減西北線的軍力,國防之重都壓在楚州一線,因呼兒納親帶四十萬人馬駐守楚州,就算打仗,也一定是楚州那邊先打。”
節南嗤笑,“楚州靠海,南頌水師擁有天下最厲害的水上戰備,大今哪敢打海戰,一看就知是幌子。西北氣候嚴寒,平原開闊,大今騎兵優勝,又比頌兵耐得酷寒,不打錦關打哪裡?而錦關山險峻,是南頌最後一道天然防線,一旦攻破,半壁江山將拱手讓人。”
范令易一向佩服節南的見解,點點頭,不再說話。
烏蓬馬車不緊不慢,繞水壩工地大半圈,上一條小路,又行出數里地,進入一處山坳。
坳里燈火點點,看著是個很寧靜的村莊,但快到山坳入口時,前方竟設鐵門石樓,有人在上面瞭望放哨,老遠就問什麼人,看清來者才趕緊開門。
馬車馳進去,經過空蕩蕩的,好似曬穀場,又好似農田的無邊平地,又經過幾十排長屋,最後進了一個大院子,在老槐樹下停了。
節南等人一下車,彩燕就迎了上來,連打手語。
很大的水聲,從不遠處傳來。
節南對范令易道,“大夥都在屋裡。”
眾人進大屋,一張長桌已坐了不少人,個個都是大匠。
最年輕的,就是大馬了,所以敢吆喝——
“出發之前,要不要拜關公爺啊?”
------------------------------
第二更會比較晚哈!
第511引 分割前夕
十二月,北風扯不開沉雲,撕剝枯糙黃沙。
錦關以北,大今邊府秦城,滿眼儘是鐵甲長槍,幾乎看不見普通老百姓。城樓上將軍堂,大今戰神呼兒納聽探子回報軍情。
“金鎮城樓一般兩個時辰換值,現在三個時辰換值,孟長河保持早晚巡視兩回的習慣。羊腸道之前有兩個營的人把守,如今只有一個營……”
探子報完,退下。
呼兒納得意笑道,“南頌小朝廷還不如當年,一國之君竟不知錦關山就是他江山的最後一面屏障,將孟長河的兵馬調走一半,去守楚州,卻不想楚州靠海,我們不善水戰,怎麼可能從楚州發兵。而金鎮一旦攻破,再無任何城池可抵擋我浮屠鐵甲,孟長河也會落得和趙大將軍一樣的下場。”
“南頌氣數將盡,大今即將一統南北,先預祝元帥馬到功成。”堂中還有一人,鷹鼻瘦臉,目光陰沉。
“泰和,沉香雖已不在,你卻還是我妻舅,我立功,自然也少不了的一份。要不是你說服了大蒙,暗中給我們送了五萬騎兵,皇上可能還下不定決心。”呼兒納忽嘆,“皇上還是親王時,與我稱兄道弟,說好一起打天下,登上帝位之後,竟有些英雄氣短,對他後宮裡的事要比國家大事還上心。”
“皇上日理萬機。”
這人是金利泰和,原神弓門少主,金利家僅存的一個,起先跟著盛文帝,後來神弓門被盛文帝廢掉,他母親慘死,兇手雖不是盛文帝,盛文帝仍怕他有異心,就調他到呼兒納手下做事。呼兒納起初並不重用泰和,但泰和這人近年頗有謀略,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將大今大蒙的關係化干戈為玉帛。
“早該打的。”呼兒納一聽,就知泰和不敢說真話,但也罷,“六年前就該打了,要是當時能讓我大軍開進大王嶺,不但能吃掉成翔府,還能從背後襲擊金鎮,孟長河早完蛋了。”
呼兒納從沒有自知之明,盛親王一直在他影子之下操縱他,他卻真當自己戰無不勝。而如今,盛親王已成盛文帝,他成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能發兩句牢騷。然而事實上,他這幾年都沒打過像樣的仗,沉香再沒回來過,連帶她那些美人細作不知去向。失去輔助力,失去決策力的戰神,平定內亂屢屢受挫。
所以,呼兒納急需這一戰,而且還急需打贏它,因此無心去想一直受他欺壓的金利泰和為何突然盡心盡力起來了,還把借來騎兵的功勞歸給他。
泰和聽呼兒納說陳年舊事,也不予置評,只說去騎兵營看看,就走出將軍堂。
他眼前,天色蒼茫,望遠但見地平線。
“一切如你所願,呼兒納對你信賴十分。三日之後發兵,等這仗打贏,呼兒納戰死,所有功勞由你一人領,你還發什麼呆?”
柱子後靠著一人,身穿大蒙騎兵軟甲,面楞削酷,削薄雙唇抿成一條線,細葉長目飛入鬢,聲音冷到苛寒。
“我沒發呆,只在想,她會否也在金鎮,我和她會否在這一戰里交手?”誰也不會知道,迄今他只愛一個女子,可惜那姑娘正眼不瞧他,明知他的心意,卻對他半點不留情,惡劣得讓他咬牙。
節南暗笑,剛才誰說已經不毛躁了?
然後,假裝沒看到門外那三顆好奇的小腦袋,節南打開信來看,卻是神情一變。
魏氏瞧見,低問怎麼了。
節南將信再看一遍,對魏氏道,“你和吉平祥豐他們今晚再來一趟,帶孩子一塊兒來也無妨。”
魏氏點點頭,趕緊走了。
節南又找來今日當值的吉康,“去壩上瞧瞧,請縣令大人儘可能晚飯前回來,說宋夫人來了。”
吉康領命要去。
商曜走到節南身邊,“娘,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玉梅清猛地轉過身來,“不可能!大今盛文帝年初才昭告天下,以和為貴,讓兩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
節南卻看商曜,摸摸他的頭,“怕不怕?”
商曜目光堅定,“我周歲就在娘的背上看打仗,不怕!”
節南一笑。
五年,可不是白過的。
第510引 虎狼與羊
星夜,月靜初,巴州水壩仍熱鬧。
不是熱火朝天的趕工場面,卻是呼朋喚友,姐妹茶話,家人齊聚,老少出行的趕集場面。
范令易和王泮林合力向知州爭取,每逢初一和十五,午後工地停工,人們休息大半日,還開了集市,早市到夜市,甚至吸引了元縣百姓,如今小集市已經變成大集市。
節南到的時候,范令易正和妻兒在集市的小食攤上吃飯。
六品的都水監,致力於巴州水壩多年,竭心盡力,人人回家過年的時候,他都不肯離開工地一日,以至於原本在都安的妻兒都搬到元縣安了家。只是即便離得這麼近,一家人同桌吃飯的機會也不多。范令易太忙了,小到工人們伙食,大到工事造圖,都不會疏慢,多數時候住工棚,比任何人都早起晚睡。
吉平要過去,節南拉住,“讓范大人好好吃完飯。”
吉平點頭,表示明白了。
“娘,你看。”商曜指著不遠處一個畫攤。
畫攤專畫人物,二十文錢就能畫像,立等可取。價錢不貴,生意卻冷清。攤主是一對年輕夫妻,坐靠一起,一個約摸兩歲的女娃娃坐在父親腿上,一家三口分一張冒熱氣的烙餅,說著家常話,竟是其樂融融。
巴州處於西北,多窮山惡水,元縣因為離錦關山近,山產富餘,沃土也不少,故而靠祖上庇蔭的土財主們腰纏萬貫,但一件衣裳都傳代的窮村也有,貧富差異厲害。
商曜拍拍腰間荷包,“娘,畫一張吧,我正好帶了二十文。”
世道蒼涼,人心仍暖。
節南同意,眨眼刁俏,“給你吉平叔畫一張。我一直好奇,他在畫上也會是這麼老實的相貌麼?”
吉平走在後面,嘴角不自覺下彎,老實人只能無奈。
節南繼續道,“一張好畫像能透出人物真性子,還有——”
“未來。”商曜接過,“爹說過。”
節南翹大拇指,忽然想起來,囑咐道,“今夜我帶你出來,回去不能跟弟弟們炫耀。上回已經被他們念叨了半天,說我偏心眼,走到哪裡都帶你,卻不帶他們。”
“江流還是小溪,大川還是小坡,而我是娘的福星。”商曜嘻笑。
節南鄭重點點頭,“沒錯。”
家裡如今孩子多,商曜就顯得很穩重,帶著小的們,有老大的樣子。只有像這種時候,單獨在節南跟前,才露出孩子氣。而對節南而言,大兒子不止是第一個孩子而特別偏寵那麼簡單,還因為共過一條命的經歷,對大兒有種獨一無二的依賴心理。
於是,母子合力,也能天下無敵,更把老實吉平欺負慘了,站攤子前面當招牌。而商曜還練口才,拿全家福當賣點,幫畫攤攬了幾撥生意,先付一半當定金,不怕反悔。
畫攤前面好不熱鬧,把范令易一家都招來了。
“今晚這麼好興致?怎不見縣令大人陪同?”范令易笑問。
他對桑節南一直心存感激,當初沒有她提議找名人作詞賦,引起了皇上的重視,就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巴州水壩工事。而且,王泮林調任元縣縣令後,全力配合,工事日進千里,讓他肩上重擔卸了不少。
節南寒暄兩句,才道,“王泮林去見知州大人了。范大人可有工夫,我們到壩後看看?”
范令易立刻明白這是正事,過去知會家人一聲,就跟節南走。
巴州水壩占地很廣,到壩後得騎馬坐車。
吉平駕車,范令易坐在一旁。
等到四周沒人了,商曜掀起門帘,節南才對范令易說道,“昨日宋知府來函,從幾位來往兩國榷場的頌商那裡獲悉,錦關一線大今幾座邊府皆有異動,扣留商隊,封鎖邊境,增設兵馬。”
范令易回頭,神情不驚,但凝重,“大今終究還是要翻臉。”
商曜人小鬼大,“本就是虎狼,豈能裝綿羊?”
節南則看得更透徹,“大今窮兵黷武,盛文帝雖非庸帝,卻也是好戰好勝。先有魑離建國,再不當大今牧奴,後又多征數十萬兵,勞民傷財,國力其實空虛。此番終下決心,一來因為大旱,各地饑民作亂,北燎舊部不忘復國,一直在找盛文帝的麻煩,盛文帝肯定想要借外戰平內亂,二來有大蒙暗中支持。據聞今年離妃娘家人來去頻繁,很可能密會盛文帝,甚至達成某種一致。”
“大蒙建國時,大今曾揚言開戰,這幾年關閉兩國邊界,衝突不斷,連離妃都受牽連,一度打入冷宮。如此交惡,實難想像會聯手。夫人的消息可確鑿?”雖然一戰難免,范令易卻難相信大今大蒙成為同盟。
節南不以為意,“並無確鑿證據,但覺不得不防。”
范令易沉默片刻,又道,“延文光一直削減西北線的軍力,國防之重都壓在楚州一線,因呼兒納親帶四十萬人馬駐守楚州,就算打仗,也一定是楚州那邊先打。”
節南嗤笑,“楚州靠海,南頌水師擁有天下最厲害的水上戰備,大今哪敢打海戰,一看就知是幌子。西北氣候嚴寒,平原開闊,大今騎兵優勝,又比頌兵耐得酷寒,不打錦關打哪裡?而錦關山險峻,是南頌最後一道天然防線,一旦攻破,半壁江山將拱手讓人。”
范令易一向佩服節南的見解,點點頭,不再說話。
烏蓬馬車不緊不慢,繞水壩工地大半圈,上一條小路,又行出數里地,進入一處山坳。
坳里燈火點點,看著是個很寧靜的村莊,但快到山坳入口時,前方竟設鐵門石樓,有人在上面瞭望放哨,老遠就問什麼人,看清來者才趕緊開門。
馬車馳進去,經過空蕩蕩的,好似曬穀場,又好似農田的無邊平地,又經過幾十排長屋,最後進了一個大院子,在老槐樹下停了。
節南等人一下車,彩燕就迎了上來,連打手語。
很大的水聲,從不遠處傳來。
節南對范令易道,“大夥都在屋裡。”
眾人進大屋,一張長桌已坐了不少人,個個都是大匠。
最年輕的,就是大馬了,所以敢吆喝——
“出發之前,要不要拜關公爺啊?”
------------------------------
第二更會比較晚哈!
第511引 分割前夕
十二月,北風扯不開沉雲,撕剝枯糙黃沙。
錦關以北,大今邊府秦城,滿眼儘是鐵甲長槍,幾乎看不見普通老百姓。城樓上將軍堂,大今戰神呼兒納聽探子回報軍情。
“金鎮城樓一般兩個時辰換值,現在三個時辰換值,孟長河保持早晚巡視兩回的習慣。羊腸道之前有兩個營的人把守,如今只有一個營……”
探子報完,退下。
呼兒納得意笑道,“南頌小朝廷還不如當年,一國之君竟不知錦關山就是他江山的最後一面屏障,將孟長河的兵馬調走一半,去守楚州,卻不想楚州靠海,我們不善水戰,怎麼可能從楚州發兵。而金鎮一旦攻破,再無任何城池可抵擋我浮屠鐵甲,孟長河也會落得和趙大將軍一樣的下場。”
“南頌氣數將盡,大今即將一統南北,先預祝元帥馬到功成。”堂中還有一人,鷹鼻瘦臉,目光陰沉。
“泰和,沉香雖已不在,你卻還是我妻舅,我立功,自然也少不了的一份。要不是你說服了大蒙,暗中給我們送了五萬騎兵,皇上可能還下不定決心。”呼兒納忽嘆,“皇上還是親王時,與我稱兄道弟,說好一起打天下,登上帝位之後,竟有些英雄氣短,對他後宮裡的事要比國家大事還上心。”
“皇上日理萬機。”
這人是金利泰和,原神弓門少主,金利家僅存的一個,起先跟著盛文帝,後來神弓門被盛文帝廢掉,他母親慘死,兇手雖不是盛文帝,盛文帝仍怕他有異心,就調他到呼兒納手下做事。呼兒納起初並不重用泰和,但泰和這人近年頗有謀略,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將大今大蒙的關係化干戈為玉帛。
“早該打的。”呼兒納一聽,就知泰和不敢說真話,但也罷,“六年前就該打了,要是當時能讓我大軍開進大王嶺,不但能吃掉成翔府,還能從背後襲擊金鎮,孟長河早完蛋了。”
呼兒納從沒有自知之明,盛親王一直在他影子之下操縱他,他卻真當自己戰無不勝。而如今,盛親王已成盛文帝,他成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能發兩句牢騷。然而事實上,他這幾年都沒打過像樣的仗,沉香再沒回來過,連帶她那些美人細作不知去向。失去輔助力,失去決策力的戰神,平定內亂屢屢受挫。
所以,呼兒納急需這一戰,而且還急需打贏它,因此無心去想一直受他欺壓的金利泰和為何突然盡心盡力起來了,還把借來騎兵的功勞歸給他。
泰和聽呼兒納說陳年舊事,也不予置評,只說去騎兵營看看,就走出將軍堂。
他眼前,天色蒼茫,望遠但見地平線。
“一切如你所願,呼兒納對你信賴十分。三日之後發兵,等這仗打贏,呼兒納戰死,所有功勞由你一人領,你還發什麼呆?”
柱子後靠著一人,身穿大蒙騎兵軟甲,面楞削酷,削薄雙唇抿成一條線,細葉長目飛入鬢,聲音冷到苛寒。
“我沒發呆,只在想,她會否也在金鎮,我和她會否在這一戰里交手?”誰也不會知道,迄今他只愛一個女子,可惜那姑娘正眼不瞧他,明知他的心意,卻對他半點不留情,惡劣得讓他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