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宿誼無事,且已經回到京城一事,皇帝陛下早就昭告天下了。但因為宿誼一直沒在人前出現,所以還是有人在背後胡猜。

  宿誼這次給王博源踐行,是他回到京城中第一次出現在公開場合。京中人也終於確信了,天師還活著,活的好好的。

  結果這次送行,宿誼本是好意,卻喧賓奪主,所有人都圍著他轉了,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

  不過無論是王家還是王博源都半點沒有不喜,他們甚至非常自豪。宿誼第一次露面選在王家,可見他對王家、對王博源友誼的重視。

  宿誼第二次出門,就是去司馬鵠家喝酒。

  司馬家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皇帝還算仁慈,他看好司馬鵠這個人才,因此算是對司馬家沒有趕盡殺絕,只誅首惡,也就是大房。不過就這樣,司馬家也樹倒猢猻散,再不復大世家之名。

  司馬鵠雖然對大房很有意見,但大房的人死了,司馬鵠還是有些悲戚之意,畢竟那是他血親。那被殺的幾個同輩堂兄弟,他在年幼的時候,與其關係甚至不算差。

  司馬鵠雖然早就預料到司馬家是在作死,自己早早的跳了出來,如今越發受皇帝器重。但司馬家真的倒了,他還是難受。

  為此,宿誼這個大閒人便專門到他府上開導他,陪他喝酒。

  最後司馬鵠沒有接手司馬家剩下族人,繼承組長之位,而是決定要自己另起一脈,當一個科舉世家什麼的,司馬鵠表示又受到了宿天師點撥,但宿誼表示自己毫不知情。

  “我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宿誼對著慕晏迷茫道,“更不知道他想了什麼。”

  慕晏摸了摸宿誼的腦袋瓜子。

  他還是什麼都不說好了。

  在清洗之後,皇帝決定要做點比較比較開心的事,讓大家慢慢淡忘這幾個月的血腥氣。於是皇帝封宿誼為“國師”,其位比同國公,並加封食邑。

  宿誼這位天師已經眾望所歸,現在封“國師”,沒有人一個人反對,只是在封爵的時候扯了一下皮。

  以皇帝新制定的官職和爵位來看,異姓不能封王,因此國公,就是異姓最高的封爵了。

  但大家爭論的焦點並不是宿誼配不配得上一個國公,而是要不要給宿誼破例。

  皇帝的本意,是直接給宿誼封王的。宿誼肯定不會參與政事,反正只是接受食邑供養,名聲好聽而已,為什麼不能封王?何況宿誼本就是皇帝最疼的兒子,皇位沒了,皇子身份沒了,連個王爵都沒有,皇帝心裡委屈啊。

  但慕晏據理力爭,表示既然異姓不能封王,但誰也不能破例。

  慕晏平日都是和皇帝站在同一戰線上,除了演戲之外,慕晏很少與皇帝真的唱反調。此次慕晏是真的把皇帝惹火了,也把朝中眾臣給嚇到了。

  本以為以慕晏和宿誼交情,理應是支持的一派。而且眾位臣子其實支持的也占絕大多數。除了和慕晏持同樣意見,不能開這個先例的人之外,其餘的人都覺得無所謂。

  宿誼只是領個榮譽稱號,屁點實權都沒有。說白了只是好聽罷了,那麼封號高一些,也沒什麼。

  反正宿誼不是朝中之人,不按照朝中規矩也沒關係。

  但慕晏這樣,就讓他們很為難了。

  因為他們擔心,慕晏的想法,是宿誼的本意。

  這宿天師不願意和皇室關係太近,是不是封王也有什麼講究啊?

  皇帝在罵了慕晏一頓之後,也想到了此事,於是將慕晏留下詢問。

  慕晏道:“陛下,宗室有人私下宣揚康樂身世。”

  皇帝冷哼一聲。

  此事他當然知道。宿誼長得像他早逝的岳父,雖然旁的人認不出來,但宗室中有人是見過的。

  兩家既然結成秦晉之好,自然是很熟悉的。即使皇帝的岳父早逝,但的確也有人與其比較熟悉。

  不過宗室老一輩沒機會見到宿誼,一直沒有人提到這一點。何況只是有些相似,又不是真的一模一樣。皇帝並不擔心。

  只是這次清洗時,有些倚老賣老的所謂宗室長輩冒出來對皇帝指手畫腳,想要留那幾個宗室王爺性命。雖然沒有成功,但這些人在京中久了,總會去拜會一下傳說中的宿天師。

  結果有人一見到宿誼就嚇瘋了,直嚷嚷饒命。

  皇帝一直明白,當年之事,肯定還有人參與,沒想到幾個長輩也有插手。

  對此皇帝仰天長嘆。他當年到底是多遭人恨啊?!

  好吧,其實不過還是那句話,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而已。

  不過也因此,傳了些風言風語出去。只是除了知道事情的人之外,都認為這件事是皇帝自己放出來,給自己臉上貼金的。

  什麼?宿天師是皇帝兒子?呵呵噠,皇帝陛下你臉皮真厚。

  不不不,這肯定不是皇帝陛下的意思,肯定是那些宗室藩王的陰謀,為的是惹怒皇帝或者天師,是挑撥離間啊!

  於是果然是挑撥離間啊!

  “我趁此機會封康樂為國師,也是想杜絕這傳言。”皇帝故意讓人把輿論往挑撥離間上引導,然後做出大肆封賞的樣子,表示自己沒有被挑撥離間。

  “但封王過了。”慕晏道,“封王,還是交給太子殿下吧。”

  慕晏所說交給太子,當然不是太子登基的時候封,而是追封。

  即使皇帝再怎麼想澄清自己沒有被挑撥離間,但宿誼仍舊是“異姓”,皇帝本於帝王心術,就不可能毫無芥蒂的封宿誼為王。

  若是皇帝真的封了,反而會有人懷疑。

  實際上這並不是慕晏真正考慮的地方,慕晏仍舊在提防太子。雖然太子現在對宿誼很不錯,但將來呢?宿誼被封王,他會不會感到不自在?而且宿誼和他關係在那,他又手握實權,太子登基之後,會不會如鯁在喉?

  即使知道自己的位置是宿誼讓出來的,但會不會正因為如此,太子心中才更會留下芥蒂?

  慕晏不敢賭,也賭不起。

  宿誼不缺這個稱號,不缺這點食邑,不如穩妥些。

  慕晏繼續道:“何不問問康樂的意思?”

  皇帝冷哼:“他?他肯定是不同意了,又要用什麼龍氣來搪塞朕。”

  慕晏苦笑道:“既然陛下都知道康樂會說什麼了,何不想想,說不定康樂說的是真的呢?”

  皇帝不由眉頭深皺。

  半晌,皇帝冷哼道:“你去跪著吧,跪兩個時辰再回去。”

  說罷,皇帝掀了桌子,拂袖走人。

  慕晏嘆了口氣,跪下磕頭:“臣遵旨。”

  他走到門口,抬頭看了看天色。這跪兩個時辰,不知道都什麼時候了。

  不過皇帝雖然有遷怒,但並沒有存心折騰慕晏。雖然讓慕晏在外面跪著,但腿下有蒲團,身上有披風,懷疑還給塞了一暖爐,並允許慕晏跪累了就跪坐一會兒。

  慕晏哭笑不得,這陛下到底是想罰他還是不想罰他啊。

  皇帝:朕心裡也很糾結啊!

  誰讓皇帝是把慕晏當親兒子看待,不罰心裡不舒暢,罰了又自個兒心疼。

  最終皇帝還是去找了宿誼。宿誼一聽要封王,立刻兩眼一瞪:“不干!誰愛做誰做!”

  皇帝道:“反正你又不做事,封個王不就銀錢多些,怎麼不做?”

  宿誼道:“我又不缺錢,我缺錢老爹你又不缺錢。我不想當什麼王,是因為聽起來就很麻煩,不喜歡。最好連什麼國公都別給我。只要有了朝廷的封號,就會有一大堆麻煩事。其實在我看來,國師也可以不用的。當了國師,要我去祭天怎麼辦?”

  皇帝忍不住把宿誼也揍了一頓,氣呼呼的回宮了。

  最終皇帝還是擔憂宿誼是不是真的會因為封王出現什麼不良反應,把爵位定為國公。

  至於什麼連國師都不要,皇帝就當耳邊風了。

  祭天什麼的,宿誼不去就不去唄。反正宿誼真要祭天祭出什麼好歹來,皇帝才真會被嚇到。

  於是宿誼封賞就這麼定下來,與此同時還有一大堆臣子被封賞,易苒也終於封了王,但不就藩,而是繼續領著朝中職位幹著大臣的活。

  至於慕晏,則被一腳踢回了青州,去完成他未盡之事。不過慕晏再去青州的時候,身上爵位高了。至於實職的封賞,誰都知道,等慕晏任期滿之後,陛下有好職位給他留著。

  而宿誼,則一聲不吭的跟著慕晏偷跑了。

  當皇帝知道後,不由長嘆,兒大不中留啊。

  太子暴躁:“父皇!你敢說這不是你允許的!”

  “你這小崽子怎麼跟你父皇說話的?去跪著!”

  第140章

  宿誼跟著慕晏回到青州之後, 京中很是迷茫。

  現在朝中想要宿誼死的人要麼死要麼流放, 剩下的都是宿誼的腦殘粉。他們本以為宿誼被封國師之後,皇帝陛下理應將其留在京城。待慕晏那個整日霸占著宿天師的混蛋回青州之後,他們就能跟宿天師套近乎了。

  誰知道宿誼樂顛顛的跟著慕晏走了,皇帝陛下也不攔著。

  群臣激憤,要求皇帝陛下看好國師,國師怎麼能不留在京城呢?

  太子雖然也不願意宿誼離開, 但其他人這麼一說, 他就不樂意了。於是太子就跟群臣槓上了。

  國師本就是世外高人,為了百姓, 才選擇了入世。國師已經做出了這種犧牲,我們居然還限制國師的自由,這不是喪心病狂喪盡天良嗎?國師想去哪就去哪, 朝廷頂多擔心一下國師的安全,其餘的, 就少操心吧。

  若是國師想要遊歷名山大川, 只要肯帶上保護他的人, 肯到一個地方就傳遞消息給他們,他們應該同意。

  皇帝表示太子說得對。國師是自由的,是不受限制的。國師不圖名不圖利,他們受了國師的恩惠, 還要去管人家私事,實在是太不知好歹了。

  二皇子則直接開嘲諷了,你們是不是真當國師是大臣了?國師就是國師, 不是誰的臣子,也不是誰家圈養的道士,請你們放尊重點。

  二皇子那張嘴啊,真是拉仇恨拉的槓槓的。

  不過在這父子三人一唱一和之下,群臣也就明白了,這一家父子給宿誼的自由度多高,似乎沒打算將其控制起來。

  於是一些臣子不以為然,一些臣子則感慨,怪不得宿天師會來幫助這家父子。若換了自己,宿天師這種高人,肯定會想方設法控制起來。

  而宿天師既然是高人,難道不會察覺別人的惡意嗎?當然會。

  所以宿天師選擇了當今皇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