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況當地貴族都是和高句麗整個政治體系息息相關,高句麗滅了,他們的利益也沒辦法保證了。而且他們的家國觀念也更強,若是他們自己人建立國家也就罷了,昱朝這種中原王朝,他們不會真心服從的。

  因此必須給他們來一下狠的,那種和高句麗王朝利益關係最緊密的死忠,絕對不能留下。

  昱朝的兵力還要做這些,就捉襟見肘了。且若是這些人投降,咱們也不能爛殺俘虜,也不能隨意搶劫,不然回去之後,朝堂上都會參他們一本。本來是功勞,說不準就是禍了。

  但若是當地人自己暴動,那就和他們沒關係吧?

  鼓動當地普通老百姓,去搶他們貴族的田地金銀糧食,應該沒問題吧?咱們可是登記造冊,除了糧食之外,分文不取哦。其餘的要麼帶回朝中,要麼分給當地老百姓了。這是多么正義多麼仁慈啊。我們還幫著當地的老百姓搞民生,分土地,安排防衛力量,甚至重建城市。簡直沒有比我們昱朝軍隊更加正義仁慈的軍隊了。

  這次連慕晏都忍不住偷偷抹了一把汗。還好這次開會的都是將領,墨家的人不在。不然他們聽到了,說不定會再也不肯依附宿誼了。

  不過他們沒有聽到這些,只看到了宿誼做的表面上這些事,大概會更加死心塌地吧。

  慕晏忍不住同情了他們一下。

  宿誼講完這些之後,談興大發,繼續往深了講。

  穩定當地民心是最基礎的、最先要做的事,之後要徹底將這個地方收服,就應該從文化上著手了。

  當然,互相搬遷民眾也是有效的,但這會引起當地反抗,反而激起矛盾。搬遷災民也就罷了,若沒占一地便這樣,是不可能的。

  文化上怎麼入手呢?我們應該統一語言,統一文字,讓這裡的人學習我們的語言,學習我們的文字,並且將其強行作為常用語言。我們要在這裡開設學堂,讓他們學習我們的知識,讓他們進入我們的科舉體系,可以當官,但不能暫時不能回當地當官。

  我們還要寫許多神話傳說,告訴他們,我們五百年,不對,幾千年前是一家,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而生。

  許多民族許多枝花,我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做……咳咳,不好意思,扯遠了。

  眾位將領眼睛已經在畫圈圈了。

  慕晏乾咳一聲,道:“這樣……”

  宿誼接嘴道:“這樣對當地人其實是很好的。他們經濟繁華了,文化也昌盛了,成為我們泱泱華夏禮儀之邦的一員,不好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些本就是我們陛下的子民,我們自然有責任,帶領他們過更好的日子。”

  慕晏起身作揖,正色道:“天師高德。”

  其餘將領也起身抱拳躬身道:“天師高德!”

  宿誼目視前方,目光悠遠。哎喲喲,其實我也覺得我蠻高德的,讓我自己都有些佩服我自己了。

  既然這些人都高呼天師“高德”“仁慈”了,那麼這件事自然就這麼定了。

  本來這一城的老百姓本以為昱朝來了,他們肯定沒好日子過了,什麼殺燒搶掠肯定來了,留得一條性命就不錯了。

  沒想到昱朝軍隊卻張貼告示,百姓家分文不取就罷了,還為百姓做主,高句麗不管的事他們管,這些貴族有沒有欺負你們欺壓你們啊?有沒有殺人放火搶奪錢財土地啊?來,都說給咱們偉大的宿天師聽,宿天師會為你們主持公道的!

  高句麗雖說一直朝著封建主義靠攏,朝著漢朝學習,但是他們當地仍舊是半封建半奴隸,特別是底層三韓民族,過得十分悽慘,要說沒有血債是不可能的,強搶個什麼民女,強奪個什麼土地,在街上縱馬撞死個人什麼的,都是正常的。

  別說高句麗,昱朝也杜絕不了這些事。

  雖然這些人半信半疑,但總有些身負血海深仇的人願意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糙。宿誼很快就搜集到了這裡貴族的罪證。

  抹抹眼淚,真是罄竹難書啊。

  慕晏大手一揮,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咱昱朝可不管你們什麼高句麗的貴族,我們就是為了解救當地老百姓的,請你們伏法吧。

  於是該砍頭的砍頭,該抄家的抄家,昱朝只收取少部分糧食和金銀,其餘糧食開倉濟民,器具全部分發,土地全部分配。

  沒有土地的人快來登基啊,這裡送土地給你們種啊,還有昱朝親發的土地證明,是官方認可的,以後這就是你們的私產了哦親。

  前提是這裡是昱朝的土地的話。

  對了,那些風評交好的小地主們,昱朝還嘉獎了他們,並且讓其跟隨昱朝留守官員學習政務,說以後要將其城池返還給他們。

  他們只是為了打擊現在殘暴不仁的高句麗政府,給廣大老百姓送溫暖來著。

  在做的時候,慕晏等人也沒有貽誤戰機。他們讓人將此事散播出去,告訴他們,投降昱朝,所有老百姓都有田地拿,都有糧食分。高句麗那些狗大戶們再也不能剝削你們了。百姓們,揭竿而起的時候到了!

  與此同時,慕晏留下部分留守的官員和新編的“民兵”,帶領大軍繼續朝著高句麗的都城進軍了。

  “不用擔心那些當地民眾組織的軍隊會搗亂。”宿誼道,“他們都是分得田地和糧食的人,絕對不會願意到手的東西又拿出來,回到之前一窮二白的地步。而且若是高句麗回來了,他們可不是一窮二白,甚至連性命都可能丟了。”

  能在當地作威作福的人,在高句麗朝中肯定也有人,甚至有親族。這些人被殺了,高句麗的人不能找昱朝麻煩,自然會找當地老百姓的麻煩。

  老百姓在這方面可不蠢。

  慕晏深呼吸一下。總覺得,這次同意宿誼隨軍,比他想像中的收穫會更大。

  慕晏甚至覺得,此次戰爭之後,可能會改編昱朝、甚至自古以來,華夏對外戰爭政策。

  雖然昱朝很快就拿下了這座城池,但知道昱朝軍隊來此的時候,那倒霉的城主立刻就派遣人去傳遞消息搬救兵去了。

  但邊境比起慕晏登陸的地方,離高句麗的都城可遠太多了。慕晏要打的就是這個時間差。

  高句麗的王和重臣都在都城裡,只要城破了,這些人被殺被俘了,那軍隊也不足為懼。

  即使他們不投降,想要和慕晏硬碰硬,但國王大臣都被俘虜了,那士氣也就降到最低了。還有宿誼準頭一點也不好的大炮以及各種弩箭武器加成,慕晏可不覺得自己會在正面戰場上輸掉。

  因大軍壓在邊境,王城的守備力量也是很空虛的。

  慕晏等人繞道直接兵臨高句麗國都城下的時候,一路上甚至沒有遇上任何抵抗。

  想來那國王得知昱朝軍隊從海上攻來之後,邊疆軍隊來不及返回,其餘城池守備就算調集起來,也不可能在路上阻擋慕晏多久。不如全部召回都城,放棄其餘地方,先守衛都城,等主力回來,兩面夾擊。

  他們想的不錯,慕晏急行軍,攻城器械巨大,不一定能及時搬來。且王城堅固,裡面物資也充足,若是困守不出,還真能打一次持久戰。

  但宿誼表示,大的攻城器械短時間過不來,來了也很難打破城門,但咱有火藥啊。

  朋友,你懂不懂什麼叫炸藥包不炸藥桶。什麼叫定點爆破?

  龜縮不出的攻城戰,都是士兵在城門上放遠程攻擊,攻城的人上雲梯上撞門的柱子。總而言之,就是外面的人要先進去了,才能下一步動作。而人還在外面的時候,他們是不懼的,哪怕已經在撞門了,他們只要抵著裡面的門也不怕。

  雖然弓箭啊石頭啊甚至滾水啊之類給爬城牆的士兵會造成很大損傷,但是如果不是爬城牆,不過是些士兵趁著夜黑風高悄悄潛入城牆邊呢?

  如果不發動攻擊,只是圍著城牆轉一圈的話,裡面的人是不會管的。畢竟城中囤積的兵器也有限制,大晚上的,如果不是大舉進攻,只是零散小隊在外面轉悠,上面的人也看不到。

  對了,這零散小隊叫什麼來著?斥候?對於這些打探消息的斥候,他們是不會太在意的。

  只要不進城就沒關係。

  但是若是斥候變成爆破小分隊呢?如果他們不是查探消息,而是安放炸藥包呢?

  城門總是會比城牆凹進去一點,這凹進去的部分也可以成為工程小組的保護。

  他們在城門上搭梯子,小心翼翼的將炸藥桶疊起來,疊滿整個城門。

  這次慕晏可是下了狠心,攻城的大型器械都沒帶,全帶的宿誼的炸藥桶。他們帶來的炸藥桶,甚至能疊滿兩個城門。

  宿誼和慕晏商量了一下,覺得不需要疊滿,疊一半就夠了。四個城門都疊上吧。從四面進攻,也能堵住他們的逃亡路線。

  於是,就在圍城的當晚,高句麗國王還在著急大臣們開會,討論昱朝會什麼時候攻擊的時候,只聽見四聲轟天巨響,仿佛皇宮地面都在震動,城中四處響起了驚恐的呼叫聲。

  被人保護著遠遠觀望的宿誼摸摸下巴,這威力不成啊,才炸掉了小半邊門,還好夠騎馬進門。

  第134章

  宿誼站得很遠, 不知道戰況有多麼激烈。不過即使不知道, 宿誼覺得自己也能猜到。

  炸掉城門之後就該是巷戰,是短兵相接了吧?巷戰一直是最慘烈的戰鬥,不知道要死傷多少人。這戰鬥還沒結束,宿誼就愁上了。

  墨家一群科學家們也沒有加入戰鬥,他們和宿誼一樣,被保護在稍遠的後方營地中, 只看得見火光, 聽得見砍殺聲。

  現在他們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那可怕的炸藥桶上。

  之前宿誼雖然展示過火炮,但是因為準頭實在是太差, 且一直對著空地打等原因,讓人以為這東西除了響聲大一點以外,還不如床弩好使。

  但宿誼這次直接展示了炸藥桶的爆破作用, 墨家的一幫科學家們就看明白,火藥這東西, 遠比他們想像中的厲害。這群人很快就將其其他作用想像出來。

  當然不是用於戰爭的作用。

  火藥在工業領域是很常用的東西, 開山劈石, 無論是修路還是疏通河道等等,都能發揮出很重要的作用。

  這一點宿誼當然知道。只是這東西在軍事領地作用太大,朝廷不一定願意讓其作為民用。如果沒有較好的管理措施的話,很容易造成混亂。

  不過想要人為禁止也是不可能的。就像是清朝那樣, 因為知道那東西很危險,最終連自己都不去發展了,那就真是蠢的無可救藥了。

  火藥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作用, 宿誼回京之後,就會和皇帝陛下提起這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