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就是高句麗。

  高句麗一直在搞事搞事不斷搞事,百濟則陽奉陰違首鼠兩端。最後唐朝聯合新羅,滅了這兩個國家。但新羅也不過是白眼狼罷了,借唐朝的勢滅了高句麗和百濟,轉頭就攻占了原本屬於唐朝,但被高句麗奪取的漢樂浪、帶方故地。因唐朝正在向其他地方用兵,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至於為什麼宿誼這個沒學過歷史的對這段歷史很清楚,是因為某日他被人安利了一部據說非常好看的韓國古裝劇,那韓國古裝劇十分牛逼啊,將唐太宗給俘虜了。宿誼心中那個臥槽啊,簡直快被震撼的吐血了,偏偏那女同學還堅信韓劇中寫的都是真的,咱華國電視劇才是假的,是改編過的。

  宿誼因此特意去了解了這一段歷史,和唐朝對高句麗的幾次戰爭。雖然唐太宗因為攻滅高句麗而認為沒有成功,但咱攻占了十餘座城,斬首四萬餘,自己只死了兩千餘人,只馬匹死了七七八八算是最大的損失了。班師回朝的原因也只是因為深秋天氣越加寒冷,恐軍需跟不上而已。

  當然,這在深信韓劇都是正確的韓粉眼中,都是假的,華國歷史都是假的,華國的一切都是假的,宿誼最終拿著史料都沒有辯論成功。

  他最終只能感慨,對於已經腦殘的人,講理是沒辦法的,還是無視好了。

  不過也因此,宿誼對那半島上三個國家這段時期的了解還成。這時候新羅還弱勢,被百濟、高句麗、倭國聯合欺負,不成氣候,但高句麗一直很囂張。

  宿誼頓時陰謀論了。青州離高句麗很近啊,百濟此時也算是海上強國,難道那群不省心的叔伯想聯合高句麗或者百濟搞事?

  北疆雖然戰局穩定下來,但主力還在北邊守著,不敢輕易撤回。這時候如果東北再起戰事,一定會危及北疆穩定。且青州乃是中原之地,也是海上華國的門戶之地。若是青州遭襲,經渤海,就能直接危及京城門戶。

  昱朝的京城,可是搬到離渤海很近的地方。那地方宿誼這個地理盲不知道是哪,也有可能是新修建的城市,大概可能也許是天津河北這一帶,比帝都離渤海更近。這樣青州的地理位置就更重要了。

  宿誼當即打了個激靈,將自己推測告訴了慕晏,讓慕晏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說不定背後隱藏著巨大陰謀。

  慕晏神情變得很詭異。宿誼大部分時候表現得十分傻白甜,但有時候腦袋裡又想得很多很可怕,讓慕晏很是哭笑不得。

  在慕晏看來,就算他們再怎麼混帳,但昱朝是易家的天下,他們怎麼也不會聯合外人打自家人。像這次期盼北疆戰事膠著,已經是所能做的混帳事的極限了吧。他們頂多拖拖後腿,因沒有實權,拖後腿也拖不動。與其提防他們,還不如提防京中以及北疆世族望族。

  而且,就算他們喪心病狂,要與外敵聯合,那也是與北邊國家聯合。東部高句麗等國家,也太小了些,慕晏可不太看得上。

  不過憑藉漢朝勢頹,搶了些地盤自立為王的宵小,有何可放在心上?倒是那周圍一些還未肅清的地方豪族割據的地方,讓慕晏有些興趣。待昱朝休養生息,內部穩定之後,慕晏說不定會親自帶兵把那些地方收回來。

  當年仗打到一半,因皇帝建國,不得不班師回朝拱衛京師,放棄了這部分土地的慕晏,心裡一直很遺憾。

  慕晏覺得宿誼杞人憂天,不過在宿誼的念叨下,慕晏表示會查一查許王世子此次前來青州,是否與高句麗或者百濟,甚至倭國有聯繫,宿誼這才停止念叨。

  不是宿誼杞人憂天,他不過是不願意養虎為患罷了。

  不知道宿誼是烏鴉嘴,還是未卜先知,居然讓他猜對了。那許王世子,居然真的與這些勢力都有聯繫。

  慕晏看著擺在面前的消息,感覺臉有點疼。

  他才在宿誼面前保證,這些藩王即使找外援,也不會找這些小國家。現在卻發現,這些藩王和那三個國家都有往來。雖然只是經濟往來,但慕晏想及宿誼的囑咐和警告,也不敢肯定,這到底是否真的是純粹的經濟往來。

  若是經濟往來,以許王的封邑,也該是跟天竺等國家來往才是。他們手也伸得太遠了些。

  慕晏一個頭兩個大。

  最終,慕晏還是覺得小心為上,將此事寫成摺子,遞給皇帝陛下,給皇帝陛下提個醒。現在北邊戰事未消,這邊可不能出什麼事。

  皇帝陛下看到摺子的時候,也和慕晏最初一樣,覺得他小題大做。不過是彈丸之國,能給昱朝生出什麼亂子?

  不過看到慕晏所說,宿誼的叮囑和警告之後,皇帝陛下心裡也有些不確定了。

  宿誼做出了太多神奇的事,讓皇帝陛下很難忽視宿誼的“心血來cháo”。上次宿誼“突感不安”,乃是“神藥”之事,緊接著便是北方戰事又起。

  難道,這次又會出什麼大事?那讓他們忽視的彈丸小國,會生出什麼讓昱朝措手不及的事端?

  第128章

  皇帝雖然有些警覺, 但並未將此事拿到朝堂上討論, 一是此事不過是推測而已,未有定論;二是朝臣們的思想和皇帝差不多,都看不起周邊那些彈丸小國,就算拿出來討論,也討論不出來什麼,大概都是一副“任它去吧”的模樣。

  不過皇帝也沒有置之不理, 他將此事全權交給了慕晏, 並且給了慕晏極大的權力。若是真有異動,慕晏可先斬後奏, 調動青州軍隊。

  此事若真應了宿誼的預感,擔子壓在慕晏身上就太重了些。皇帝派了太子去查探宗室一事。以太子地位,不會因為宗室就束手束腳。

  太子微笑應下。

  皇帝叮囑他, 雖然知道他心裡仇恨,但要以大局為重。皇帝叮囑後, 覺得這小子不一定聽話, 便拉了皇后一起勸說。皇后勸說之後, 覺得即使叮囑了,但太子年輕氣盛,說不得就被宗室激起不好的回憶給坑了。於是皇后和皇帝商量之後,給宿誼去了一封書信。

  宿誼接到書信之後有一瞬間的迷茫, 他對著慕晏吐槽道:“既然陛下和娘娘這麼不放心,那為何不換個人去查探?二殿下也可以勝任。”

  “就是因為不放心,才會交給太子殿下。”慕晏道, “這對太子殿下,也是一種磨練。”

  宿誼撇嘴。用這種大事來磨礪?也不怕出亂子。算了,封建社會就是這樣,他就不吐槽了。雖然槽已經吐完了。

  宿誼吐完槽之後,就開始琢磨給太子弟弟的信。他知道么弟對這些人的仇恨只會比自己更強,一般勸說還真不一定有用。宿誼思考了一下自家寶貝弟弟的性格,提筆道,對這種仇人,就是要他們好好活著,活著看咱們逍遙自在,這才是軟刀子割肉。把他們好好養著,禁錮他們的自由,讓他們空有野心但什麼也做不了,那才是真正報復。

  宿誼叮囑太子,一定要保持溫文爾雅的微笑,保持淡定自然的態度,無論對方怎麼嚎叫,都不能露出生氣或是難過的表情。你看他們,要用看笑話的眼神,要高高在上。你越是淡定,越是不將他們放在眼裡,他們越是難受。

  大局什麼的你都知道,咱就不叮囑你了,但一定要好好端著你的態度,從心理上好好折磨他們。

  太子想好了一百種折磨那群宗室的方法,在接到宿誼書信之後,太子沉思,大哥說得對。要宰他們隨時都可以宰,留著他們,就是要讓他們日日煎熬。

  若是讓他們看到自己高高在上,從容淡定的一面,想必他們一定會背後吐血吧?

  咱家日子過得越好,他們心裡就跟刀子割似的,越難受。

  太子果斷放棄了自己之前的計劃,他決定要如春風般和煦的對待他這些叔伯堂兄弟們。

  不過宿誼的書信,太子猶豫之後燒掉了。大哥對他沒有絲毫保留,但他要保護大哥對外的形象。大哥怎麼能和仇恨、和陰謀詭計扯上關係呢?

  即使是帝後詢問,太子也只道,大哥讓他以大局為重。

  宿誼的信是直接送到太子手中,連皇帝都沒拆開。他有時候也挺開明的,知道給其他人留點自我空間,不是事事都控制在手心。

  宿誼這封信,除太子外,只慕晏讀過。慕晏還給宿誼提了些意見,怎麼寫才更加煽動人心些。論起厚黑來,宿誼遠遠不及慕晏。宿誼只起了個頭,慕晏就編出了一大堆理由。宿誼看著自己寫完的信,連自己都被自己說服了。

  或許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讓他們看著昱朝在自家手中越來越好,才是最好的報復?

  “你想太多。”慕晏無奈,“你知道那些宗室每年要耗費多少賦稅嗎?有那點錢,做些什麼不好?不過是無奈之舉罷了。誰讓先帝下了那種遺命。”

  宿誼諷刺道:“先帝倒是一片慈父心腸。”

  易家的事,慕晏不便多說,他抱了抱宿誼,安慰的拍了拍宿誼的肩膀:“一切都過去了。”

  宿誼深呼吸了一下,將自己的情緒藏起來,轉移話題道:“不管他們是否和高句麗、百濟、倭國除經濟往來之外還有什麼往來,但這幾個國家不得不防。若是能直接打下來就好了,就算不能,也得做些什麼。”

  慕晏道:“你對這幾個國家很是謹慎啊。”

  宿誼聳肩:“誰讓我看得到未來?你也知道,未來華國自己落後了,然後挨打了。這些鄰國誰不來啃一塊肉下來?連大海另一邊大陸另一邊的國家都來華國分食,何況鄰國?”

  雖然那時候高麗棒子也很慘,不過這時候還是將其扯進去吧。

  慕晏的臉色立刻變了:“你該早些說。”

  “說不說也沒什麼,到了華國落後之時,全世界都是華國的敵人,說了又如何?”宿誼道,“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真理。未來的事,現在拿來說也沒意思。還是專注看著現在他們如何。你也不必太在意他們,在華國落後前,這些地方建立的國家,也曾是我們的屬臣或者盟友。”

  慕晏苦笑:“這可不是說不在意就能不在意的。”

  “反正記得一點,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宿誼攤手,“只要我們強大,什麼都不用怕。”

  慕晏嘆氣。這點他何嘗不清楚。在宿誼讓他看到了華國之外廣闊的土地之後,他心中一直充滿憂慮。即使宿誼說現在的交通工具不會讓這些國家走的太遠,跑昱朝來搞事,慕晏心中憂慮卻一點也沒有減輕。

  既然他們能過去,就說明別人能過來。現在不過來,不過是別人不夠強,他們不弱。

  而且“神藥”之事後,他們查到西邊有一個不輸於他們的強大帝國,不過是因為有高原和戈壁的阻攔,他們的士兵到不了華國來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