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蘋果,只要種出來,就是好東西,估計會被列為貢品吧。

  那可是淘汰了整個華國原生蘋果種類的紅彤彤的大蘋果哦。

  宿誼道:“先去看看吧。”

  官吏道:“是。”

  老農在一旁迷茫的看著幾位貴人。玉米是什麼?能在坡上種植?

  不過地是主人家的,主人家想種什麼就種什麼,他們沒有自主權。所以老農雖然心中忐忑,但也殷勤的給宿誼等人帶路。若是貴人歡喜,賞他一些銅錢,拿回家之後,也能吃上一頓好的。

  “玉米現在在京郊推廣的如何?”宿誼問道。

  官吏道:“很順利。不過玉米能在緩坡種植,所以這裡估計要以後才會推廣。”

  糧種有限,青州大部分土地平坦且肥沃,地方存糧不少,雖然有少許山地,但朝廷看的是整體。玉米當然要優先向山地眾多且較為乾旱的地方推廣。

  宿誼道:“總有一天,都能吃上的。”

  他騎著他那頭十分神奇的汗血寶馬小棗,漫步在田間,看著那起復的丘陵。青州主要地形為丘陵,丘陵的話,糧食可種的面積會廣一些。

  雖然宿誼知道丘陵全種糧食不好,會水土流失。但先流失後治理的老路,實在是沒辦法。人只有在能吃飽肚子之後,才會考慮其他的事。他只能儘可能的減輕水土流失,但是不開墾是不可能的。

  宿誼騎著小棗到了丘陵頂端的時候,看著山腳下一片平攤的田地,道:“那些地方不能種糧食對吧?”

  老農道:“那裡的地里的水又咸又苦,什麼都種不出來。唉,明明離海那麼遠了。”

  大概是海水倒灌地下水,造成的鹽鹼地吧。宿誼心想。

  若是鹽鹼地的話,那確實是沒辦法了。

  宿誼有馬代步,宿誼用一天的時間逛完了這個莊子。

  不過大部分地方,都是站在山頂上遠看一下,描繪一下莊子的地形圖而已。

  這個莊子說是大部分地是丘陵,其實並不如此。這個莊子絕大部分地方,是海岸線。也不知道慕晏當時怎麼想的,大概是買不到好的就儘可能多買一點吧,居然讓他買了一大片的臨海的地方。

  不過在其他人看來,大概是浪費錢吧。

  宿誼想起,慕晏此次來青州,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是造船建工坊出海貿易,立刻明白慕晏的意思了。

  “不過誰說的臨海就是沒用的地方。”宿誼自言自語。

  穿越者必須接觸的東西,除了玻璃之外,不就是鹽了?宿誼可是知道很詳細的製鹽方法,甚至對從古至今製鹽方法的變革都瞭然於胸,並且全部嘗試過。

  鹽是很多化學實驗的原料,作為技術宅的宿誼當然對鹽感興趣。

  鹽在很多朝代都管控的十分嚴格,實行專賣制度,僅隋文帝到唐玄宗開元初年這一段時間,開放了鹽的買賣。

  昱朝實行的是唐初的政策,即雖然會收稅,但鹽可以自由買賣。不過看樣子,很快這政策就會收緊了。現在朝中已經有人提出,鹽的專賣政策。即民產官收,不允許自由買賣。這些就和華國封建社會大部分時候差不多了。

  宿誼覺得,如果鹽的銷量上去了,由官產民銷似乎更符合國家利益和民眾利益。當然,這只是他的一己之見而已,而且如果官府腐朽,肯定會出問題。

  不過官府腐朽,怎麼都會出問題,倒也不差這一點了。

  宿誼對這些不在行,但提高鹽的產量,倒是沒有問題。他知道鹽鐵是封建社會很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對這方面一直很小心翼翼,很怕觸犯到誰的利益,最後落個不得好死的地步。

  鐵也就算了,鋼鐵一直是“國營”,上次煉鋼法直接給了皇帝,皇帝又瞞得緊,所以並未引起什麼風波。

  鹽這一點,他一直不敢觸碰。他一直以為鹽是專賣,若是貿然提高鹽的產量,是不是砸鹽商的飯碗?

  結果宿誼到了青州之後,才知道自己想太多。現在鹽不但自由產銷,而且因為產鹽工藝太落後,根本沒有成氣候的鹽商。現在鹽都是以小家為單位,小商販自產自銷。

  清朝鹽商那麼牛逼,是因為明清引岸制度,即鹽運使衙門收錢後給商人鹽引,商人有了鹽引之後就能向鹽戶買鹽,並且銷售。稍稍有點腦子的人,看著這個制度,就知道鹽商可以從中獲得暴利。那時候鹽商基本上是世襲。

  現在沒有引岸制度,自然沒鹽商什麼事。所以宿誼之前想了那麼多,是自己嚇自己。

  不過宿誼可不知道什麼引岸制度,什麼鹽商的來源。他只知道鹽既然不是官府專賣,誰都可以買賣,那在商言商,慕晏的莊子製造了鹽,拿出去賣總是可以的。

  反正慕晏如果不反對,那就是沒問題吧?慕晏現在可是青州老大呢。

  宿誼只是想著,怎麼讓慕晏那貧瘠的莊子能儘可能的被利用起來。但慕晏一聽宿誼計劃,就知道,這是可以在整個青州推廣,讓整個青州更加富裕的計劃。

  大片的丘陵可以種玉米,糧食產量提高了;有新的製鹽方法,鹽的產量提高了。糧食和鹽的稅收是國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稅收,這兩樣提高之後,青州的賦稅收入就提高了。

  賦稅,就是地方官的政績。

  慕晏忍不住又抱著宿誼啃了兩口。宿天師被人當活神仙供著,不是沒理由的。看,剛到青州,宿天師就拿出了一個會讓整個青州百姓受益的計劃。

  宿誼不好意思的擦了擦臉頰上的口水,道:“其實我沒想那麼多……而且啊,鹽也就算了,在丘陵種玉米,你也能想到啊。”

  慕晏道:“我是能想到,但是我沒那麼多糧種啊。若是朝廷不側重青州,我是拿不到種子的。”

  宿誼道:“我就不信,以你的能力和人脈,真沒辦法。”

  慕晏微笑。他的確有辦法,但是宿誼說起種玉米的時候那輕鬆的樣子,明顯是能直接拿出種子吧?慕晏是最接近宿誼秘密的人,他知道宿誼是真的能憑空拿出東西來的。

  不過為了替宿誼遮掩,他還是會做出四處尋覓玉米種子的動作。

  宿誼道:“不過推廣起來,會有難度嗎?我看你剛來,就有人想針對你。”

  慕晏毫不在意道:“針對我是正常,別忘了誰在打下青州出的力最多。”

  宿誼道:“好吧,你那名聲太可怕了些。你跟大部分青州地方豪族都有仇吧?”

  “可以說有仇,也可以說沒仇。”慕晏輕笑道,“他們不敢跟我有仇。所以陛下才會放心讓我來青州。”

  宿誼愣了許久,才明白慕晏的意思。大概是慕晏把這裡的豪族都打怕了,所以反而比其他人更輕鬆一些。

  “我現在也帶著兵呢。”慕晏道,“我的下屬許多,都是跟著我從青州一路……嗯,又回到青州的。”

  宿誼忍不住為這裡豪族默哀一把。

  雖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但是若是那強龍已經把這片地燒成一片焦土,把地頭蛇殺過一遍,差點讓地頭蛇們滅絕呢?

  大概那強龍只在那片地的上空晃悠一圈,那些地頭蛇們都會鑽進地洞裡瑟瑟發抖吧。

  偏偏因為青州當時的占領者十分殘暴,橫徵暴斂。所以慕晏打下青州,反而得了青州民心。

  宿誼有些期待今後的日子了,一定很有趣。

  第115章

  宿誼定下計劃之後, 慕晏就開始派人實施。

  雖然海岸地方因為土地貧瘠, 購買並不難。但齊魯之地自古產鹽,有許多鹽販盤踞在此,若要一一收付,比較困難。慕晏思索之後,讓人快馬加鞭遞摺子給皇帝陛下,說要給青州搞個試點, 看能不能先實施朝廷所說的收緊鹽政。若是青州實施的順利, 就可以全國慢慢推行;若是青州實施的不順利,朝中也好再做打算。

  鹽鐵一直是重中之重, 朝中本來就為鹽政的事吵過無數次,現在是被北疆戰事和鴉片之事絆住了腳步,才沒有再吵下去。慕晏此次摺子遞上去之後, 朝中很快就一致通過了。

  鹽政之事,遲早得拿出來再討論, 現在慕晏想要先在青州試驗一下, 這對朝廷政策推行是有益的。

  地方試點什麼的, 從古至今一直都有。

  這時候的地方官權力還很大,刺史軍政合一,實施許多政策的時候,甚至都不需要報備中央。若是離京城遠, 中央政令到達困難的州,刺史如同土皇帝。

  皇帝一直在思考這事。不過現在他就算要改革官制,也是從中央開始, 所以地方暫時不會動。

  慕晏其實完全可以自己直接做決定,不必報備朝廷。不過慕晏既然能成為皇帝心腹,這些方面把握的很到位。但凡大事,他寧可累死幾匹馬,也不會擅作決定。若是必須抓住時機,來不及報備的,那也一定是在做的同時,就派人去告訴皇帝,順帶說明自己沒有提前報備的原因,並且請罪。

  皇帝雖時時刻刻說慕晏太迂了些,但慕晏這樣做法,顯然讓他越發信任看重。

  鹽政之事並不急,慕晏便等著京城的回覆。不過這一段時間他也沒閒著,以私人名義購買海岸線附近的土地。除了為以後製鹽做準備之外,他還得為造船出海打掩護。

  而且以皇帝的慷慨,他自己買的莊子曬出來的鹽,肯定歸自己。

  就算朝廷同意,他也不過是收攏零散鹽戶手中的土地,掛靠官員的豪族的土地肯定不能說收就收的。這是政令推行的潛規則。

  不過宿誼信心滿滿。封建社會就是強權,徵收土地的時候完全不擔心釘子戶。本來他還以為必須緩緩圖之,結果慕晏直接一封摺子,上達聖聽,直接就變成政府行為了。

  有了那麼多地盤,宿誼堅信自己能曬出大量質量上乘的鹽,到時候地方豪族算什麼?在商言商,統統擊垮。

  為什麼明明在元明時期,就已經發現的曬鹽方法,直到清末,也只有福建等地少數零散鹽戶使用?因為曬鹽需要大量的地方和統籌的勞動力。曬鹽不是小家小戶能做到的事。

  這就跟種地一樣。即使在工業化之前,農場和農戶也是不同的。農戶若和農場競爭,是不可能競爭的過。農場面積大,可以統籌安排各種農業生產活動,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人力物力。

  這就是規模化經營。

  曬鹽這個“曬”字,就可以看出它需要的地盤和設施,絕不是小家小戶能完成的。它需要前期的投入,需要更多的人力。

  普通鹽戶,也只能支個鍋煮鹽。產量低,勞動量大,勞動成本極高。若是在鹽專賣制度實施之後,鹽戶基本上就是被剝削的對象,是苦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