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或許現在很難理解當時人的行為,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

  “慶幸自己沒有生存在那個時代,不然大概我已經被燒死了。”

  “那時候切除腦葉是治療精神病常用的手術,被切除腦葉的病人有些是回歸了正常生活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智力回歸到幼年時候,還有人症狀加重比以前更狂暴。庫克先生就是手術失敗了。現在已經很少運用這種手術,就算用了,也是針對莫方面的病理部位進行精確的切除。”

  “關於庫克先生的夫人的事,後來人雖然不好評價當時人的作為,但他們沒有感情是肯定的。庫克家族在當時的普魯國屬於比較有名的上層貴族,其生活被當時的媒體記載的很詳細。這種事在貴族階層中也不少見,所以這記載是真實可行的。只能說,造化弄人。”

  “同樣作為數學家,我很好奇藺昕拒絕出演這部電影的原因。當然,我更希望,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看不出藺昕拒絕出演這部電影的原因。”

  ……

  ……

  藺昕的臉博一發出去,不說圍觀群眾輿論如何,至少數學界的人從各個方面表達了對藺昕的支持。

  藺昕雖然在數學家中算是一個不太異類的異類(數學家們經常搞些副業,只是沒有藺昕搞的這麼大),但藺昕好歹算是自己人,平時也沒做過什麼不符合道德的事。就算是數學家自己也是抱團的。

  何況這個數學家的家事,同為數學家的人當然都知道一些,也知道這數學家的後代那些血緣上的疑問。不過大家都只是八卦一下,不可能說出來。

  說白了,庫克家雖然現在也是商業大家族,不然也拍不起電影,但數學家們對這家人感觀都不怎麼好。

  他們越是敬佩庫克先生本人,就越厭惡這個家族。

  或許是知道這一點,庫克家族才會拍攝這個電影吧。

  卡爾文專門打電話給藺昕,根本不聽藺昕說事情經過,就直夸藺昕做得好:“那個噁心的家族,去□□吧。“

  藺昕謙虛的表示了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並不算什麼。

  從這中間,就可以看出數學家對庫克家族的厭惡了。

  好吧,的確當時的事算是社會背景造成的悲劇,但是數學家們也是人,他們因為自己的敬愛的前輩而遷怒造成這個直接悲劇的家族,並沒什麼問題吧?

  因為藺昕那一千萬,熱度立刻被炒起來了。劇組的導演和演員們都進入了兩難中。他們知道自己的劇本可能有問題,但是投資方要求,他們又不可能更改。合同簽訂了,他們不可能毀約,但如果拍攝出來之後,又可能遭遇輿論危機。

  這還真是讓人頭疼。

  其實對歷史人物曾經的人生做一些更改,這並沒有什麼。

  藺昕自己也在臉博上說了,劇本怎麼寫劇組自己的事,他沒權力發布任何意見,就算不滿,頂多自己拒絕這個劇本而已。只是他沒想到,不過是簡單的拒絕劇本而已——他拒絕的劇本有四位數了,都沒見過這個劇組這樣,跑到媒體上嘰嘰歪歪說他如何如何的,所以他才澄清一下。

  用一千萬澄清,還真是棒棒的。讓劇組狂噴一口血啊。還真是有錢很任性,你就不擔心得罪庫克家族,不擔心得罪這個電影背後的娛樂公司,不擔心得罪導演和編劇和飾演這個劇本的演員嗎?

  藺昕:都說了我任性了,你唧唧歪歪那麼多幹什麼,有本事封殺我啊(摳鼻孔,jpg)。

  粉絲:好吧,你任性,棒棒噠(寵溺臉。jpg)。

  劇組本來不想拉著藺昕炒作,只是投資商,也就是庫克先生的孫子氣不過,非要“敲打”藺昕,誰知道藺昕回應得這麼幹淨利落。現在劇組請示投資商,問劇本需不需要更改。投資商當然說不改了。他們怎麼可能服軟?他們不僅不改,還要得獎。

  至於給藺昕發律師函說藺昕造謠……呃,藺昕很完美的規避了法律責任,他所給出的資料全部摘取的歷史資料,沒有任何自己的評價。如果這群人敢發律師函,顧濛養著的那群訟棍們表示最近有點閒,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有些饑渴難耐了。

  導演和最終接了這個角色的演員都挺鬱悶的。他們有些埋怨藺昕,但是藺昕又不是怕了那投資商,說被人扔地上踩不回應也不可能。所以該埋怨的,應該是那個腦子有病因為藺昕拒絕了這個角色就跟被戳中了痛點似的的投資商吧?

  最終導演和主演先妥協了,在公眾面前表示了劇本的確進行了藝術性加工,藺昕作為數學家不願意接很正常,並不是因為錢的問題,希望媒體不要帶節奏。

  媒體:???

  雖然他們經常做一些攪屎棍的事,但這次他們是背鍋了吧?的確是背鍋了吧?你們劇組的臉博發了刪掉了就當做這件事沒發生過了嗎?就這麼甩鍋給媒體胡言亂語了?

  呵呵。雖然有時候面對某些人他們的確沒辦法,但“無冕之王”的稱呼你當是假的?對於你們這種有槽點的人,咱們“無冕之王”分分鐘讓你跪下你信不信?這次電影出來,給了正面評價算我輸!

  媒體也是有氣性的,拭目以待吧。

  ……

  這些都和藺昕沒關係了,他正在為新飾演的角色奮鬥。

  這種叛逆“少年”他還是第一次飾演,有點摸不准火候。

  不過他有系統,所以還算跟得上拍攝進度。

  藺昕越飾演,越無法理解這種人。

  你說如果你被nüè待了話,離家出走也就罷了,也就是生活上一些小摩擦,就讓你選擇了離開家庭,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在劇中,藺昕飾演的主角的意見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主角的愛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主角的喜好得不到父母的同意,他覺得很痛苦,然後選擇了離開這個不愛他的家庭。

  藺昕覺得挺矯情的。在藺昕的邏輯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一個靠父母吃飯的人,被拒絕了又什麼值得要死要活的?

  一件事最終決定者當然是出錢的人,父母出錢所以父母有權不聽你的意見,父母出錢所以父母有權不支持你的愛好,父母出錢所以父母有權不同意你的喜好。你若是覺得自己真的很喜歡,那就長大吧,等你自己有錢了,想買什麼買什麼,想培養什麼愛好培養什麼愛好。

  這一對父母的確不算是特別優秀的父母。他們固執,他們守舊,他們以為給孩子吃飽穿暖給孩子付學費就是對孩子好了。他們不理解孩子的心理訴求,他們不懂孩子追求的那些精神生活,他們看不慣孩子那些新鮮cháo流的愛好。孩子心裡苦惱也是可以理解。

  但這種苦惱,就值得你否定父母對的愛了嗎?

  當然,否定了之後,就跑出去自力更生倒是不錯的。

  可父母撫養了你,你是不是該贍養父母?根據公序良俗,甚至根據法律這個道德的底線來講,這都是不應該的吧?

  藺昕真的很難接受主角的行為。

  幸虧藺昕飾演的主角叛逆時的行為並不多,回到過去之後,叛逆少年飾演者也不是他,他飾演的是那個固執的笨拙的父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