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其中的緣由,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行為讓他的妻子陷入痛苦中。他們除了那個難堪的夜晚之外,就沒有相處過,何談痛苦?

  根據後面妻子一系列行為,可能是和財產繼承有關。

  不管怎麼說,愛什麼的,他們夫妻間是肯定沒有的。現在非要說妻子當初的行為是為了愛,讓藺昕這個剛享受到了愛情結果滋味的人很不舒服。

  他覺得這是對愛的褻瀆。

  因為這個任性的理由,他拒絕了這個劇本。

  拒絕了就算了,他還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發給了那位數學家的孫子:“如果數學家泉下有知,一定會很痛苦。被害死了一次,死後百年,還要再被噁心一次。”

  據說那位數學家的孫子在接到藺昕的郵件之後,氣得砸了書房。

  不過他倒是沒有找藺昕麻煩,但也沒有終止自己拍電影的計劃。

  之後藺昕就沒有關注了。這是別人自己家的事,只要自己不去參演,和自己就沒關係。

  藺昕拒絕了那個劇本之後,對手中其他幾個劇本都不怎麼滿意。

  雖然這些劇本都是奧卡評委組所喜歡的類型,可藺昕覺得都是套路。評委組又不傻,即使樂意被討好,影片的質量還是需要看的。

  這時候,顧濛聯繫了他,給他推薦了一部電影。

  “那個角色我拿到了。作為回禮,我覺得這個劇本你可能會喜歡。”顧濛搶到了那個有眾多一線明星爭奪的位置,語氣十分得意,“到時候咱們一同走紅地毯。”

  藺昕道:“別夢了,兩個不同劇組的演員一起走紅地毯,導演會瘋的。”

  顧濛大笑著掛斷了電話。

  藺昕在郵箱中接收了劇本。

  這個劇本也是有原著小說,是一個描述家庭關係的故事。

  男主角從小叛逆,對古板的父親和嘮叨的母親很厭惡,年紀輕輕就離家出走,然後一直在大城市以打零工維持生活。

  哪怕父母去世,他也沒有回家。

  他一直堅信著父母討厭他,就像是他討厭他的父母一樣。

  然後有一天,他因其他事回到了老家,從親戚那裡得到了父母的遺物。在遺物中,他得到了父母的日記。

  他並沒有翻看日記,而是將日記燒掉了。

  他固執的認為這個日記本裡面肯定記載了父母對自己的怨恨。

  當日記被燒掉之後,他突然昏迷了,醒來之後,就回到了過去。

  然後他以現在已經成熟的心智,重新過了一遍曾經被他厭惡的生活,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幼稚可笑。

  他修復了和父母的裂痕,決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就在這個時候,他又暈過去了。醒來之後,他回到了成年的時候。

  親戚將昏迷的他送進了醫院,他在醫院中醒來。

  以前那一切,好似一場夢,一場清晰的夢。

  他開始跟著夢中的情景,在現實中尋找父母曾經的痕跡,然後證實了夢中父母對自己的愛。

  最後自然是後悔萬分。

  藺昕在這個劇本中需要飾演兩個角色,一個是成年後的自己,一個是“夢境”中的父親。飾演角色戲份差不多各占一半。

  藺昕看完劇本之後陷入沉思,他問身邊薛斐道:“斐哥,所以這個夢境究竟是怎麼回事?”

  薛斐道:“你管它怎麼回事,按照上面演就是了。他請你當主角,又不是讓你去做科學分析。”

  藺昕嘟囔:“可是想不明白其中邏輯,心裡就有些糾結。”

  薛斐道:“你演過的那麼多電影,哪個是完全按照邏輯來的?”

  藺昕頓時被說服了。

  他又看了一遍劇本,道:“這個小孩離家出走難道沒有報警找回來?既然父母這麼愛他,肯定會報警吧?”

  薛斐無奈道:“當然,現實社會中,如果叛逆的孩子離家出走肯定會報警,就算不報警,他一分錢都沒帶,肯定會乖乖灰溜溜的回來,不可能就這麼在外面無病無災的晃悠了十幾年,還在大城市生活的好好的。但這是小說。不要去糾結這些細節,不然你很多劇本都沒法演了。”

  藺昕頓時又被說服了。

  他又雙看了一遍劇本,道:“總而言之,這就是一個愛著孩子的父母和本質並不壞的孩子因為溝通不暢遺憾錯過的故事。但是父母愛著孩子卻在孩子離家出走之後不尋找不報警……嗯,不能糾結這個,不然這個劇本沒法演了。”

  藺昕頓了頓,他欲哭無淚道:“但我還是好糾結啊。”

  薛斐哭笑不得:“那你別接這個劇本啊。”

  藺昕將劇本翻來覆去看,將自己糾結成了一個球:“可是除了這個最大的邏輯錯漏點之外,其他劇情都不錯,連那個夢境背後的科學原因我都可以無視。”

  薛斐看著抱作一團在懶人沙發上滾來滾去的藺昕,只能聳聳肩,無視之。

  ☆、第103章

  藺昕最終還是難以越過這個邏輯問題, 把自己糾結成一團。如果這是漫畫的話,他已經從正常體型的人物變成了Q版人物。

  孟嵐這個跟帶著溺愛的孩子的經紀人看不下去了,委婉的問了一下劇組關於原著小說中邏輯謬誤的事。

  還好導演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增加了一些設定。

  當時父母的確報了警, 只是因為當時技術限制,沒能找到這個孩子。父母也是因為這件事鬱鬱而終。當主角得知這個真相之後, 也就更後悔了。

  至於主角, 他離家出走的時候已經十六歲, 所以找份雜工養活自己還是不難。

  藺昕在得知這個邏輯謬誤勉強被補全之後,精神百倍的去爭取這個角色,最終成功過三關斬六將,得到了這個角色, 可喜可賀。

  本來藺昕挺高興的, 誰知道數學家那個劇組不知道發什麼神經,好似想攀扯著藺昕炒作。說藺昕因為片酬太少拒絕了這個劇本什麼的,讓媒體去討伐藺昕。

  藺昕不想和這個劇組說什麼,他只把自己搜集的資料全部打包放在了網上, 然後上面標註了資料出處以及自己為資料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的聲明。

  “錢什麼的,我很多,誰都知道我接劇本向來是我有錢我任性,我要是真喜歡,沒人投資我就自己當投資人。但我既然還有數學家這一重身份,那麼對前輩還是需要多一些尊重的。資料我放在這,如果你們劇本改了, 我捐一千萬給沃爾數學獎。如果你們劇本沒改,我就出一千萬在華國建立鼓勵青年數學家的基金。”

  藺昕發的臉博同時有公證文件的照片,這一千萬已經準備好,就等著承諾兌現。

  藺昕發了臉博之後就進入劇組,開始緊張的工作。其餘人看著藺昕扔下的這個重磅□□,覺得用風中凌亂都已經不能準確形容心裡的狀態。

  別人暗指你耍大牌死要錢,你轉頭就丟出了一千萬。這樣打臉是不是過分了?

  不過藺昕丟出的這些資料倒是很讓人唏噓。藺昕的資料有理有據,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他們都表示,藺昕對這個角色了解很多,這些資料都是客觀記載,並沒有夾雜藺昕個人的判斷,就算用來寫論文,都已經足夠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