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您千萬不能忽略梓州這個地方,因為有一個十分關鍵的人物也經常往這個地方去——蘇嬌楊,那個為華國屢屢創造奇蹟的女研究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蘇嬌楊同這些項目有直接關係,但通過一些細節分析,她與這個急速飛行器的出現一定脫不開關係!”

  “就算這種急速飛行器不是她研發的,那她也一定負責了其中的一部分,不然我們根本沒辦法解釋,為什麼這些信號出現的時候,她都會出現在梓州,一次兩次能說是巧合,可她是每次都在!”

  空軍部的司令心中已經接受了這種說法,嘴上卻依舊在掙扎,“確定嗎?那蘇嬌楊只是一個科學家,她擅長的不是數學和經濟學嗎?她怎麼會懂這種空氣動力學的研究?”

  “這些消息都來自於中央情報局,你說可靠不可靠?中央情報局給出的消息,什麼時候出過錯?中央情報局一直都承擔著監控全球的重任,他們從華國挖到了多少消息?那些消息哪一條不是真的?”

  “司令先生,我有一個建議,您與其懷疑這些情報是否準確,不如趕緊同華國求證。另外,蘇嬌楊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謎,她為華國帶來的驚喜太多了,別說空氣動力學本身就與數學、物理學有關,就算蘇嬌楊突然寫出一本轟動世界的,我都可以接受。”

  “蘇嬌楊是一個神奇的東方女人,我們的專家們分析了她很長時間,一點有用的東西都沒有分析出來。不過專家們有一個猜測,蘇嬌楊可能並不僅僅是一個人在搞研究,她背後有一個相當大的團隊在支撐著她做研究,蘇嬌楊極有可能只是華國樹立起來的一個招牌,就如同他們當年宣稱一畝地可以種出三噸馬鈴薯一樣。”

  空軍部的司令想了想,道:“暫時還是不要問了,就算他們登上了月球,那又能怎樣?我們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登上月球了。隨時監測他們的動態,如果他們成果著陸,就登報發表一篇慶賀信,在信中提醒他們,我們才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們現在取得的突破,我們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取得了!”

  那下屬撇撇嘴,心中腹誹不已,“這有什麼意義?人家已經將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建滿整個國.家了,整個東南亞都在靠著人家發電,我們還在用著火力發電站……也只有沉浸在幾十年前的輝煌中,才能勉強安慰自己一下了吧。”

  不出意外的,載人登月項目順利完成,有著巨大荷載力的‘穿雲號’採集了十噸重的月壤,全部帶回了華國。

  蘇嬌楊早就讓國重的研究員在梓州機場候著了,那些月壤都沒有出‘穿雲號’的荷載箱,整個荷載箱就被國重的人給運走了。

  而國內絕大多數研究人員還不知道自己國.家居然不聲不響地搞了這麼一出大事。

  《百姓日報》作為官方紙媒,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派梓州分部的記者來拍攝了幾張照片後,就將新聞發了出去,《華盛頓郵報》也在這個時候刊登了慶賀信,他們還不忘在信中噁心了蘇嬌楊一次。

  《華盛頓郵報》中稱,當初美利堅帶下月壤時,曾將月壤分給了世界各國,華國得到十二克,現在華國也完成了載人登月,也應該像美利堅一樣,為全人類的共同進步做貢獻。

  蘇嬌楊聽到這個消息時,十分大方地拿了個簸箕,拿了大約莫兩千克的月壤出來,交給國防部,由國防部處置。

  國防部的領導問蘇嬌楊,“蘇教授,咱國內很多高校的專家學者們也想討一些月壤回去搞研究,你給的這些月壤是送給外國瓜分的?還是說用這些月壤連國內那些專家學者也都給打發了?”

  “打發外國人的,不然他們整天像蒼蠅一樣嗡嗡嗡的,實在煩人。嘰嘰歪歪個沒完,整天就知道扯東扯西。我們這次從月球上采了不少月壤下來,還差國內研究員搞研究用的那點兒?”

  “這樣吧,您直接同那些專家學者們說,需要多少月壤,做好預算書交到國重就行,只要那些月壤能夠派到正確的用途上,不是被浪費掉,那他們想要多少,我都能給。”

  “一千克兩千克的,隨便拿,哪怕有人敢張嘴要半噸,我也能滿足,大不了讓飛行員們再飛一次,‘穿雲號’來回一次那麼簡單,又費不了多大的事兒。”

  國防部的領導無言以對。

  ‘載人登月也費不了多大的事兒’這種話,估計也只有蘇嬌楊這樣的學術大佬才敢講了。

  有了‘穿雲號’之後,載人登月確實不是很難,理論上來說,只要‘穿雲號’不出現故障,那每次登月的成本都可以低到忽略不計,來回採點月壤根本不成問題。

  華國實現載人登月的新聞再一次震驚世界,也為世界刷新了眼界。

  ————————————————

  ‘電氣時代’的到來,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翻到了新的篇章,而‘穿雲號’以及之後不久就問世的核動力深海潛艇‘蛟龍號’則是將國.家的綜合國力往上拔高了一大截層次。

  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這兩個項目的中心,早已成為全球科學家都翹首注目的地方,相應的,由蘇嬌楊一手創辦的《研究》系列學術期刊,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積澱,早已坐穩了學術期刊的頭把交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