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們看看自己,再對比一下外校的研究員,你們的日子不知道好過了多少!以你們現在的學術水平,哪怕去了京大、清大,都絕對是學術帶頭人了,你們得自個兒管著一個團隊,得為這個學校的這個學科負責,能像現在在國重一樣,除了科研的事情就啥都不管?”

  “科學研究也是薪火相傳的事情,我將火種給種下了,你們只想圍著我這火種取暖,就不想給後人留點光明?”

  蘇嬌楊一拍桌子,撂下一句話便走了,“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誰要是不願意,那就給我交辭職信,我給你們半個月交接項目的時間,半個月後麻利地走人。只想享受便利,不想付出,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這個位置你們坐不習慣的話,那就退下來,有的是人想坐上去。”

  ————————————————

  蘇嬌楊是真的被氣壞了,她回想了一下當初剛拿到‘超級列車’項目的時候,一共就五個課題組,這些課題組之間互相搶奪工作量,將研究工作搞的有聲有色。

  國重怎麼就變成現在這樣子了?像一潭死水。

  蘇嬌楊仔細分析了一下原因,找到了問題的源頭——是她制定的那一套研究員分級評定標準出了問題。

  她制定的那一套研究員分級評定標準太過注重成果,忽視了研究員帶項目的數量,這直接導致研究員們都只管埋頭搞研究,沒人願意去爭搶項目,只等蘇嬌楊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蘇嬌楊一咬牙就修改了研究員分級評定標準——除去九級、八級、七級研究員這種萌新之外,從六級研究員開始,每年都必須承擔一定體量的研究任務,諸如六級研究員,每年至少都得承擔三百萬的研究項目,五級研究員每年至少承擔六百萬的研究項目,四級研究員再翻一倍,等到了一級研究員的時候,每年至少承擔九千六百萬的研究項目,將近一個億了。

  如果承擔的項目體量不夠,那不好意思,只能降級處理了,哪怕成果夠了也得按部就班地蹲著。

  哪怕你的研究成果已經到了一級研究員的水平,可倘若你這些年一直都是只掃自己門前雪,那不好意思,就你這思想覺悟,還想評院士呢?

  都不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憑啥選你做院士!

  放眼國內學術圈,誰不知道科學院院士與工程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是與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標的?

  能在國重中評上二級研究員的,基本上都成為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了,要是能在國重內評上一級研究員的,那便是兩院院士,學術大家。

  這一套考核標準的頒布,徹徹底底地擊碎了那些只想做項目不想負責項目的人的白日夢。

  別看五千億項目很多,但國重的研究員更多,單單是一級研究員就有四十多位,二級研究員將近兩百位,三.級研究員將近五百位,四級、五級、六級研究員更多,這些研究員看到了壓力,一窩蜂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將五千億的項目給瓜分了個乾乾淨淨。

  因為國重有規定,三.級及以上的研究員都必須獨立帶領研究團隊,所以這些研究員沒辦法抱團取暖,單單是這些人,就瓜分了將近兩千億,餘下的那些四級、五級、六級研究員也加入項目經費的爭奪中。

  當初沒有壓力的時候,這些研究員一個個都挺穩的,誰也不為科研經費的事情發愁,可現在有了晉升壓力,這些研究員就穩不了了。

  他們不能只為眼前打算,還得為將來打算,誰知道自己那一年就提升研究員等級了?這個項目是五年制的,稍微努努力的話,五年後,說不定自己能晉升兩個等級!

  萬一自個兒的成果夠晉升了,但帶的項目體量不夠,那不得活活氣死?

  怎麼辦?

  未雨綢繆,提前打算!

  國重內的研究員都是按照‘逼死自己’的工作量來編寫的項目預算書,六級研究員都是按照四級研究員的體量來要求自己的,生怕對自己一時心慈手軟,就堵了自己將來的晉升路。

  國重內科研管理部與財務部的人忙得飛起,不眠不休加班輪轉,總算在四天之內將所有的經費申請書給審核通過了,五千億不僅沒有餘下一丁點兒,還差了不少。

  國重內科研管理部與財務部的人趕緊申請,將國重建設經費也挪了一大筆過來,這才將這股‘申請經費熱’給降下去。

  蘇嬌楊在國重內實行了叢林法則,狼性精神,直接將整個國重的憊懶佛系科研風氣給扭轉了過來。

  蘇嬌楊笑得心滿意足,她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至於經費上的漏洞,那算是事嗎?經費不夠,再申請就是了。

  ————————————————

  ‘電氣生態’與國防部的秘密項目是同時開展的,蘇嬌楊同時擔任兩個項目的總設計師,忙得腳打後腦勺。

  華興集團的名聲早就闖了出來,只不過學術界的人都不大清楚華興集團的底細,甚至有人還覺得,華興集團是傍上了蘇嬌楊的大.腿,全都是倚仗國重的扶持。

  可直到這次華興集團加入到‘電氣生態’的項目中來之後,華國學術界的人才意識到了華興集團的實力有多麼雄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