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更妥當,科學院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還聯繫了兩個單位協辦。

  其一是京大,京大在文獻情報管理領域,本身就擁有一個相對完善的學科系統,讓這個學科系統中的專業人才來完成相關的工作,自然是再好不過。

  第二個協辦單位便是國防科大,得益於近水樓台先得月,國防科大最近幾年在國內的排名直線飆升,尤其是那些同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扯上關係的院系,更是像打了雞血一樣,將原先坐頭把交椅的學校拉了下來,自己坐了上去。

  當然,國防科大的綜合排名並沒有很靠前,因為相比起清大、京大、乃至金陵大學等綜合性高校,國防科大涉及到的學科更為集中,也更為專一,比如文學法政、藝術音樂等學科,原先剛剛建校的時候,這些專業還曇花一現的出現過一陣子,不過後來國防科大進行了許多次學科調整,那些學科就被調整到同省市的湘南大學去了。

  湘南大學在國內的排名雖然不顯,但綜合實力也十分強盛,只不過湘南大學與國防科大走的路子不一樣,國防科大重視理工科人才的培養,湘南大學重視的則是人文藝術類人才的培養,一文一理,將整個湘南省的高等教育格局給支撐了起來。

  因為湘南大學與國防科大的偏重方向不一樣,兩所高校之間根本不存在生源爭奪現象,不僅如此,因為國防科大重視理工科,就讀的男生較多,湘南大學重視人文社科類,就讀的女生較多,一個被稱為是光棍寺,一個被稱為是尼姑庵,有些膽大還按捺不住寂寞的學生攛掇著搞起了兩校聯誼,還真給湊成了不少對兒,讓兩所大學的關係越發親密。

  不僅僅是學生之間搞聯誼,老師們之間也搞,只要湊成一對兒,那便打開了豁口,之後想要再湊出幾對兒來,那就容易多了。

  ————————————————

  蘇嬌楊從國重里找了一些學術成果不錯、人還年輕有幹勁的研究員,讓他們負責組建《研究》學術系列期刊,至於辦公樓,暫時就安置在國重的負一層地下室里,等相應的建設經費審批下來之後,再找一個地方專門蓋這棟大樓。

  蘇嬌楊最屬意的地方其實是鵬城。

  如今的鵬城早已不是十年前那荒涼的模樣,隨著高能電池產業群與新興材料產業群的入駐,以及華興集團這十年來的飛速發展,鵬城的發展勢頭已經超過了滬上,成為國內發展最快的城市,只不過鵬城的底蘊略微有些差,距離滬上市依舊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相信再給鵬城一個十年,他便會迎頭趕上來,能不能後來居上另當別論。

  若是放在十年前,蘇嬌楊想要從鵬城拿一塊地建這個《研究》學術系列期刊的根據地,那她一點心理負擔都不會有,只要同紀老提一嘴,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但現在的鵬城地價飛漲,紀老也已經從原先的崗位上退了下來,退居二線的他雖然人脈依舊在,但做事卻沒有當初那麼自由了。

  蘇嬌楊不想給紀老添麻煩,便以國重的名義給各省的發展規劃改革委發了一封信,徵求各省的意見,看有沒有省份的省會城市願意接收一個非盈利性質的學術期刊編輯部,國重這邊可以提供全部的建設經費,只需要人家給劃分出一塊地來就行。

  最先盯上這個機會的是北河省。

  北河省的地位一直有點尷尬,距離京城最近,但卻是獨立的一套行政系統,省會城市聽起來還略微有點老土,旁邊有京城、津市等發展勢頭正足的城市壓著,石家莊就顯得有些不起眼了。

  再者,北河省的發展模式同西山省有點相似,二者的經濟結構主體都是重工業,只不過西山省極度依賴煤炭行業,而北河省則是煤炭與鋼鐵並重,算是兩條腿兒走路,再加上北河省是蘇嬌楊的老家,對蘇嬌楊的信任要多幾分,當年發展經濟學才剛剛處世的時候,北河省的領導就找上了蘇嬌楊,請國重發展經濟學研究團隊給北河省制定了一系列的轉型規劃,經過十年的平穩過渡,北河省已經走上了一條十分健全的發展道路。

  北河省這次想要爭取讓《研究》系列學術期刊的編輯部落戶在石家莊,也是想給自家省份再多拓寬一條路,也多鍍一層金。

  北河省發展規劃改革委的提議倒是給了蘇嬌楊一些新的想法,北河省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只不過蘇嬌楊並不打算將《研究》編輯部落戶在石家莊,她看重的是‘環京圈’。

  京城作為華國的首都,發展勢頭自然是十分猛的,當國重‘超級列車’項目組完成地下軌道交通的技術攻關之後,設計的第一組地下軌道交通網就在京城,只不過比起正在‘野蠻擴張’的鵬城與滬上來說,京城的擴張步伐更穩健,走的也更慢。

  看看鵬城,看看滬上,隨著人群的湧入,現在已經向周邊擴張了多少圈?

  再看看京城,人群湧入量倒是不少,可地盤並沒有擴大,只是人口密集度增加了,高樓大廈的建築密度也增加了。

  但人口密集度是會有一個飽和上限的,高樓大廈的建築密度也會有一個頂點,只要京城的魅力不減,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群湧入,那個時候,京城便會不斷地擴張。

  這並不是蘇嬌楊的主觀臆想,當初京城發展規劃改革委的人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些,所以京城的軌道交通網在設計時,並沒有採用常規的圓形閉合交通網,而是採用了蛛網形輻射軌道交通網,在目前的京城外圍留下了很多個‘交通關節樞紐’,只要將來京城有了對外擴張的打算,隨時能夠將新的交通網建設好,併入京城地下軌道交通網中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