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將當時值班的研究員喊來一問,方主任心裡明白了,原來是季校長擔心蘇嬌楊故技重施,來江大挖人……這怎麼可能?就算蘇嬌楊開出的條件再好,他也不可能離開江大的。

  方主任心裡明白,他是研究材料學的,國內最頂尖的材料學研究設備都在江大,他去別的地方能幹什麼?

  像他這樣的人,很多虛的東西都已經看開了,只想踏踏實實地做研究,爭取從自己身上這把老骨頭中多榨一些油出來,能為國家做多少貢獻就做多少貢獻。

  就算蘇嬌楊真的來挖他,他也不會走,甭管是國防科大還是蘇嬌楊帶領的那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團隊,都比不上江大材料系實驗室的條件好,不然蘇嬌楊怎麼會千里迢迢跑來江大材料系做實驗?

  只是方主任沒想到,蘇嬌楊這人的路子太野了,別人來做實驗室的時候,那就是安安分分地做實驗,而蘇嬌楊來做實驗,她還把人家的實驗儀器給偷摸研究清楚了,回頭就同科工局聯合搞起了實驗設備的研發。

  國外在這方面實行了技術封鎖,因為擔心華國人做逆向研究,所以很多設備都不會華國出售,江大材料系實驗室拿到的設備就是國內獨一份。只不過這份局面在蘇嬌楊來‘逛’了一圈之後,被徹底打破了。

  但凡是實驗設備,就不可能盡善盡美。

  蘇嬌楊研究透江大材料系實驗室的設備之後,她並沒有照搬人家的設計,而是大膽地在原先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與修改,就連與那些實驗設備相匹配的數字控制系統,國防科大慈雲副校長的團隊都進行了優化,與之匹配的則是華國最新研發出的新型計算機。

  可以這樣說,由科工局研發的實驗設備與江大材料系實驗室的那些設備相比,完全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高能電池的研究項目完成之後,蘇嬌楊便開始整合當初在川蜀省天府市核工業研究所聯繫到的那些人才了。

  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被正式提上日程。

  與此同時,蘇嬌楊還去鵬城發展規劃改革委找了紀老一趟,她打算在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旗下設置一個材料研究所,專攻材料學領域的問題,她希望有人能夠將計算材料學的衣缽給傳承下去,之後再有需要用到計算材料學的地方時,便有人能替她分擔壓力了。

  高能電池產業群的發展勢頭突飛猛進,紀老等人都嘗到了甜頭,幾乎沒怎麼猶豫就將材料研究所的建設之處給劃分了出來,距離與高能電池研究所不遠,但也留足了發展空間,紀老等人希望鵬城能再出現一個像高能電池產業群一樣的產業群,為鵬城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原先的超級列車團隊中便有研究計算材料學的人才,蘇嬌楊直接將這部分人才從超級列車的項目組中分離了出來,併入材料研究所中,並將挖牆腳的重任交給了原先負責鐵軌材料研製的李黨育教授。

  在鐵軌材料研製的過程中,李黨育教授以及他所帶領的團隊見識到了計算材料學的威力,險些被蘇嬌楊將全部研究任務做完,為了補足工作量,李黨育教授搶了別的課題組的任務,險些同另外幾個課題組的人鬧掰。

  後來,超級列車項目的研究重點放在了課題四與課題五上,地礦系孫主任負責的課題一團隊承接了科技部的衛星導航項目,中建局與蘇嬌楊簽訂的地質工程項目也是由課題一的團隊來做,負責材料研究的課題二團隊短期內沒有找到合適的項目,李黨育教授也不著急,他讓團隊中的所有研究員都去認真學習了蘇嬌楊發表在《應用數學》上的那一系列與計算材料學相關的文章,集思廣益,總算將計算材料學這塊硬骨頭給啃下一些東西來,倒也做出不少研究成果。

  如今蘇嬌楊將材料研究所交到李黨育教授的手中,李黨育教授心裡一半激動,一半忐忑,他問蘇嬌楊,“蘇主任,研究任務交到我們手裡,這沒問題,可咱這點兒人湊不夠一整個研究所的團隊啊,要不你再去別的高校挖點兒人過來?”

  蘇嬌楊:“……”

  李黨育教授一提這個,蘇嬌楊就想到了去年在江大的待遇,連個門衛都拿她當賊一樣防著,更別提江大的領導了。

  雖然不管那些人怎麼看她都不會影響到她的生活,但蘇嬌楊也不想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啊!

  “李教授,既然我將材料研究所的團隊都交到了你手中,那將來怎麼帶團隊,怎麼壯大團隊這些問題,都是要由你來解決的問題。我能幫材料研究所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幫。凡事都有個第一次,這次挖人就由你來吧。”

  李黨育教授將頭搖成了撥浪鼓,“不不不不不不!蘇主任,挖牆腳這事兒您在行!再說了,凡事都有個第一次,是這個理兒,可我們挖人挖的不順手,沒有您經驗豐富,還是您來,您給我們來個開門紅,之後的事情我們自己解決。”

  李黨育教授想得清清楚楚,蘇嬌楊只要答應挖人,那他就給蘇嬌楊列出一個名單來,爭取讓蘇嬌楊一次就把人給挖齊挖夠,方便他把材料研究所的團隊搭建起來,直接來個一勞永逸!

  挖人牆角這種事情有點缺德啊!他才不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