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防部的人同樣不解,“這是咱們資助研發出來的技術,為什麼要便宜鐵道部?”

  國防部的大領導老謀深算,“蘇教授不是說過麼?這種技術只是過渡技術,之後還會進行超級列車的時速升級,最後要實現‘音速列車’,反正現在的技術只是一個半成品,我們拿它換一千多萬回個本,有啥不好的?利用這個半成品把鐵道部的人套牢,之後鐵道部一半的油水都得流到咱這邊來,到底是誰占了便宜?”

  這些老狐狸,哪個不是滿腹算計的人精?

  ————————————————

  與傳統列車的燃油發動機不同的是,‘超級列車’使用的是供能更持續、也更穩定的電力發動機。

  國防部要修一條連通祖國東南與西北的‘大動脈’,鐵道部緊隨其後,要依照蘇嬌楊之前提交給他們的規劃圖,將‘超級列車’修滿國內,隨之而來的,便是電能供應不足的問題。

  運行一條‘大動脈’所需的電能,可以從沿途所有供電站內抽調,但如果要讓‘超級列車’鋪滿國內的話,電能供應便無法通過‘抽調’來滿足了。

  抽調只能應急,無法長期供應。

  而且‘超級列車’的電能儲蓄一直都是大問題,一趟穩定行駛的列車,絕對不能因為電能供應受限而停在半路上,不然就變成笑話了。

  沒過多久,蘇嬌楊就接到了科技部下發的新項目研究任務書——《新型大容量快速充放電電池研究》。

  科技部來的人同蘇嬌楊說,“蘇主任,這個項目脫胎於‘超級列車’項目,但重要性並不比‘超級列車’要低。”

  “國家需要這種新型電池,不管是軍用領域還是民生領域,這個項目的前景都是相當光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將蒸汽引入了人類的日常生活,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將電氣引入人類生活,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我們已經錯失了先機,接下來絕對不能再落後了。”

  蘇嬌楊有些為難,“可我沒進行過電池的研究啊……您看是不是應該找一些研究領域對口的專家來進行這方面的突破?”

  科技部來的那人早就準備好了,聽蘇嬌楊這麼一說,他立馬拿出一個名單來,擺在蘇嬌楊面前,“這是國內所有在電池研究領域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的名單,蘇主任您看一下。科技部並不是說要讓您來親自研究新型大容量快速充放電電池,而是想讓您來做這個項目的設計師,”

  “您是‘超級列車’項目的總設計師,最是懂‘超級列車’的實際需求,您只需要將這個項目接到手中,然後統籌分配給相應的專家就好。‘超級列車’項目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落地,您做出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

  蘇嬌楊猶豫了一陣子,咬牙答應下來。

  鵬城發展規劃改革委那邊一直都想從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這邊挖走一些人,去做鵬城‘科技之心’的定海神針,而國重這邊的團隊已經相對穩定,各種實驗儀器、實驗設備,以及研究員的家庭都已經安定了下來,不是說搬就能搬走的。

  蘇嬌楊想,或許可以將科技部批准的這個電池項目拿到鵬城去發展,這個項目若是能做好,鵬城發展的奠基石便不會缺了。

  再三衡量這樣做的利弊後,蘇嬌楊撥通了鵬城發展改革委的電話,經過層層轉接,這通電話打到了之前同蘇嬌楊喝過酒的那位領導手中。

  “紀老,我是蘇嬌楊。國家科技部給我們批了一個科研項目,算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涉及到高能電池產業,是國家寄予厚望的項目,也是重點扶持的項目。我目前有幾個中意的地方,想讓高能電池產業群落戶,首選就是鵬城,如果鵬城不歡迎的話,我會聯繫環滬城市,諸如崑山這些地方。不知道鵬城這邊有沒有意願?”

  電話那頭的‘紀老’正是鵬城發展改革委的實權大領導。

  紀老十分有魄力,“蘇主任,你的人品和信譽,我自然是信得過的。只不過……我想了解一下,這個項目需要我們鵬城這邊怎麼配合?”

  蘇嬌楊開門見山,“很簡單,批一塊土地下來,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待與扶持,比如減免稅收等等。紀老,我個人更傾向於將這個產業群落戶在兩環三區中的第二環,高新區。首先,我們會成立一個科研專項組,會在高新區建設一所高能電池研究所。這個高能電池研究所能不能掛國家的名,暫且不知道,我儘量去爭取,但最差也是掛科技部的名。”

  “另外,我們可能還需要鵬城地方政府的幫助,由鵬城地方政府與研究所我們會成立一個招標會,請全國所有涉及到電池生產領域的企業以及研究單位參與進來,一起招標,共同完成科技部審批下來的這個項目。”

  紀老一聽這話,心裡有了底,“蘇主任,你說吧,需要多少畝的土地?我們這邊給你做規劃。鵬城的發展規劃是你做的,我相信你也願意看到鵬城越變越好。”

  “七千五百畝地……紀老,您看怎麼樣?高能電池研究所涉及到的不僅僅是研究員的安置問題,還涉及到了實驗場所的問題,以及整個生產產業群的問題,七千五百畝只是保守估計,就算將這土地面積翻一番,最後怕是都不夠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