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嬌楊找李黨育教授拿了實驗數據,然後便鑽進辦公室閉關去了。

  材料的力學性質本身就不會是完全呈線性關係的直線,多數都以拋物線的形式存在。

  每種材料的力學性質不同,得到的拋物線方程也不同,而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因為不同原子之間會結合新的金屬鍵,這直接導致二者不會出現‘1+1=2’的標準結合形式,而是會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情況。

  更別提理想中的材料是需要至少四種金屬材料結合在一起得到的合金。

  饒是蘇嬌楊的數學功底已經相當不錯,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她都感到相當的頭痛,只能從基礎的東西入手,先將每一種材質的力學性質函數分析出來,然後再分析兩種材質混合在一起後得到的力學性質函數,最後再將這三個函數放到一起求解,以得到這三個函數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N元N次方程。

  蘇嬌楊將李黨育教授拿來的數據資料看完之後,便開啟的啟發時間,積攢這麼久的啟發時間總算派上了用場。

  一天。

  兩天。

  八天。

  十天。

  如果不是蘇嬌楊每天都會去食堂吃飯,到了晚上八點之後,她的辦公室也會熄燈,時不時還有人遇到蘇嬌楊環繞著國防科大夜跑,怕是絕大多數國重的研究員都會以為蘇嬌楊‘閉死關’了。

  剛剛入職國防科大的那些研究員對蘇嬌楊這種‘閉關型’搞研究的風格挺好奇,在國防科大待久了的老師和學生就見怪不怪了。

  這只是蘇嬌楊的常規操作。

  據說蘇嬌楊在研究出‘發展經濟學定理’來之前,曾經閉關一年多,除去給學生上課之外,她斷絕了一切同外界的聯繫,這是怎樣的毅力?!!

  作者有話要說:  就先更新一千字吧,剩下的2000字明天補,突然想到還有點數據沒有處理,明天就得交上去……抱頭鼠竄,立馬遁走。

  第57章 去分蛋糕?

  越是往深入的地方去研究,蘇嬌楊越能發現問題的困難之處。

  與石油工業部給的那些項目相仿,這個新項目也是用數學的方式來解釋自然,只不過埋藏於地層中的石油屬於流體,前人做了廣泛的研究工作,有現成的各種各樣的流體流動方程能拿來供蘇嬌楊參考,而金屬材料領域……蘇嬌楊還是一隻小白。

  不過小白有小白的辦法,老白有老白的套路。

  蘇嬌楊沒找到前人走過的路,她並沒因此而灰心,沒有石頭允許她摸著過河,那她就自己找石頭給後人來鋪路!

  先將單一材料的性質摸清楚,從金屬原子的角度去分析微觀機理,然後再從複合材料的角度去分析不同金屬原子之間的作用機理,以此來解釋合金的性質。

  雖然這個過程很困難,但科研本就是從沒有路的荊棘叢中走出一條坦途,沒有任何捷徑。

  蘇嬌楊有坐冷板凳的覺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心,她橫下心來,從千頭萬緒中理出一條明晰的思路,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月之後,蘇嬌楊找到了一個大致的思路,她感覺自己的數學水平還是不夠,便沉下心來又刷了半個月的《數學——上帝的語言》,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不同金屬材料的特性與組成其的金屬原子的電化學性質相關,力學性質又尤其與其化學鍵相關,而化學鍵的強弱則與金屬原子的質子數相關,並非絕對的正線性相關關係,而是弦性正相關關係。

  不同金屬材料混合在一起,成為合金,金屬原子之間的化學鍵會發生新的組合變化,以此來影響到金屬材料的整體性質。

  得虧蘇嬌楊之前學過一段時間化學,不然她是萬萬想不到這種思路的。

  當所有成果都塵埃落定時,蘇嬌楊終得鬆了一口氣。

  她將全部成果審視了好幾遍,臉色突然凝重起來,她這種將原子化學與數學理論結合起來的方法……大概是一門新的學科吧!

  蘇嬌楊趕緊將全部研究成果整理成一篇論文,將關鍵理論部分隱去,決定投稿出去試試水。

  還是投給《數學紀年》好了。

  成果都已經研究出來了,整理論文根本耗費不了多長時間,蘇嬌楊利用一天的時間將論文整理好,然後有根據自己得到的理論推算出了合金材料的最優配比,她帶著成果去找李黨育教授。

  李黨育教授看著蘇嬌楊給他的那張薄薄的紙,眼珠子差點都被驚得掉了出來,“蘇老師,你這……有幾分把握?我們課題組之前預估過最優材料的性質,就是將所有金屬材料的優點全都累計起來,那也沒有你給的這數值高啊……你給出的這個結果,是不是有些太理想化了?”

  李黨育教授其實想說的是‘這個結果是不是有些不大靠譜’,可是他想到蘇嬌楊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該給的面子必須給,到嘴邊的話這才變得委婉了些。

  蘇嬌楊搖頭,“材料的結合併非是‘1+1=2’,不同金屬原子之間會形成新的化學鍵,這些化學鍵的作用力可不會按照累積的方式疊加,他們有可能是相互衰減,有可能是指數形式遞增。至於我給出的這個公式正不正確,可不可靠,您做個實驗試試,我覺得沒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