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觀國內高等院校,擇師要求屬實太低。一個本科剛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在做本科論文都磕磕巴巴,難以統管大局,如何能夠教的了學生?如何能夠帶出更優秀的學生來?放這些自己都沒能熟練掌握科研能力的新老師去教育學生,有極大的可能會導致學術水平的整體倒退。”

  “為了保證各高校的學術水平能夠穩步發展,我建議增設‘研究生’階段,借鑑國內的分級制度,將研究生劃分為‘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兩個階段,以此來提高許多科技產業的入行門檻。”

  “同時,為了保證所有畢業生的利益不變,建議‘研究生’採用帶薪讀書制度,所有確定要留校任教的老師,需要先進入成熟的課題組,專心做三年學術研究,將自己的學術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再來帶學生,這樣對老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都大有裨益。”

  “我建議,在新教師入職前,安排三年的全職科研。在這三年全職科研的時間裡,新教師的福利待遇薪資等都不會改變,等於給他們帶薪提升自己的機會。”

  洋洋灑灑一封建議信寫完,蘇嬌楊鄭重地封入了信封中,第二天便委託負責監管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種子選手的那些人把信封送給了教育部的領導。

  身為國內少有的幾處國重的第一負責人,給領導提意見的權利還是有的。

  ————————————————

  燕園匯報廳內,被趕鴨子上架的蘇嬌楊將歷年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題目都刷了一遍之後,拿著自己簡單做出來的課程講義,開始給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種子選手培訓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破題技巧。

  這些種子選手雖然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國內摸底考中表現一般,但不管放到國內哪一所高校,都是被人爭著搶著要的佼佼者,他們的數學基本功極其紮實,不然也不會走到國內選拔賽的最後一場。

  只不過在其他的培訓老師眼中,這些學生是不如那些跟著蘇嬌楊做數學研究的學生的。

  蘇嬌楊卻不會這樣想,她從來不覺得基礎好是什麼貶義詞,這些學生的數學基礎好,基本功過硬,只不過數學思維還比較死板,遇到題目之後,只會套解題模板……種種因素制衡著他們的水平,導致他們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的成績提升不上去。

  如果能給這些學生點撥清楚數學基礎思維,讓他們明白,數學題目並不是靠解題模板來做的,他們或許會在一夜之間就打通數學的任督二脈,自我進化為高手了。

  自個兒帶出來的學生,能有多少天賦,蘇嬌楊再清楚不過。

  天賦所限之處,就是一個人發展的天花板。

  她親自帶過的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都已經被她用水磨工夫強行打通了任督二脈,這些學生能夠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國內摸底賽中表現良好,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若是這些學生表現得很差,那才值得奇怪。

  蘇嬌楊給這些來自國內各地的種子選手所準備的培訓內容,即為‘快速打通數學任督二脈的方法’。

  一道題目擺在面前,尋常的學生在努力找這道題目的答案,能耐點的學生在揣測命題人的意圖,優秀的學生則是能看透題目的掩飾,目光直視題目本質。

  蘇嬌楊講課的方式同其他老師不同,其他老師是講題,一節課能夠講兩張試卷,而蘇嬌楊一節課頂多講試卷上的三道題,其餘的題目全部都是她隨手編出來的。

  當然,蘇嬌楊隨手編題目並不是毫無根據地瞎寫,她編出來的題目都是建立在剛刷過的那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真題的基礎上的。

  準確地來說,蘇嬌楊上課講的是一個個獨立的數學方法。

  培訓課的次數有限,想要讓這些種子選手們都儘快打通任督二脈,首先要做的就是給這些種子選手們找到任督二脈的所在。

  蘇嬌楊遍觀歷年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真題,大致知道常考的數學方法以及命題人慣常用的命題手段,所以講起這些東西來,她一點都不覺得費勁。

  但匯報廳中接受培訓的學生感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番天地。

  跟著蘇嬌楊學數學,還是這種晦澀難懂的數學,他們居然學出了酣暢淋漓的感覺,跟著蘇嬌楊將一道道難題解開,他們每每都能感受到撥雲見日的暢快,連解題都變成了享受。

  一道題接著一道題被破開,有些學生甚至開始直呼‘過癮’。

  教育部請蘇嬌楊來做的培訓一共四十節課,每節課四個小時,上午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到六點,晚上還會安排測驗……在蘇嬌楊來之前,課程的安排密度沒這麼強,但學生們的精神頭卻遠不如現在高昂。

  在以往,這些學生白天上課的時候還好,一到晚上測驗的時候,就變得唉聲嘆氣,愁眉苦臉,整個匯報廳都被愁雲慘霧給籠罩了。

  可現在呢?

  一個個學生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時而皺眉苦思,時而提筆狂寫,有些學生甚至會要求主動加題!

  二十天轉瞬而過,四十個課時全部上完,蘇嬌楊催著教育部的人趕緊組織測驗,確定好真正參加競賽的人之後,她再給那些學生開幾天小灶,然後便能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