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家拼死拼活研究出來的東西,憑什麼便宜了外人?

  孫主任與蘇嬌楊最後決定將這個紮腳的皮球踢給石油工業部去,石油工業部是正兒八經的政府機關單位,統管著國內大大小小几十個油田,只有把這個成果交給石油工業部,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個成果應用到更多的油田中去,為國家更早地做出更多的貢獻。

  另外,這個成果落在石油工業部手中,作用肯定不會僅僅局限於油田上,極有可能成為國家對話外界的一張牌,想來國家會給這個成果足夠的重視與保護,也會為這個成果提供足夠的曝光度。

  至於蘇嬌楊,她只需要躺著拿錢與拿獎就好了。

  第36章 領獎台上!

  臘八剛過,國防科大還沒有放假,蘇嬌楊就同地礦系的孫主任等一票人員前往京城了。

  蘇嬌楊準備拿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石油系統的,蘇嬌楊需要同孫主任等人一起去石油工業部先行匯報,然後同石油工業部的領導一起奔赴大會堂領獎。

  距離高考恢復已經有兩年余的時間,國內百廢待興的學術界突然受到政策扶持,有如久旱逢甘霖,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

  或許新的人才還沒能培養出來,但之前蟄居十年的老學者卻是耐不住寂寞了,紛紛摩拳擦掌,施展拳腳,國內學術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國內學術界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好兆頭,國防科大這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高校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底蘊,艷壓群芳,一枝獨秀。

  只不過國防科大的領導目前還沒有底氣嘚瑟。

  國防科大的數學系和地礦系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可這兩個院系並非國防科大的‘嫡系’,這兩個專業飛速發展,但國防科大的主營特色專業卻穩得一批,雖說一直都在穩步前進,但同地礦系與數學系這兩個大踏步前進的隊友比起來,那幾個主營特色專業就有點不夠看了,就和踩著小碎步跳舞一樣扭扭捏捏。

  國防科大是要拿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他們也為地礦系與數學系的蘇嬌楊趕到高興,該貼的宣傳標語一張都沒少貼,可說到底,還是沒有特別高興。

  不是蘇嬌楊拿了這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不好,而是如果那些帶著國防科大特色的專業能夠拿下這個獎,他們會更高興。

  孫主任知道校領導的真實想法,可他會把這種說出來就勢必會打自己臉的話說出來嗎?

  不會。

  國防科大的優勢專業都在國防領域,可他一個搞地質的,如果盯著國防領域的地質去做,怕是系裡的人都會揭不開鍋,倒不如扮演一個高高興興賺錢的傻子,校領導心裡不舒服就不舒服唄,地礦系好歹還給國防科大掙了一個獎項,那些被校領導重視的專業可是一點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沒有拿到。

  孫主任把這些彎彎繞繞想得明明白白,通通透透,等蘇嬌楊上台領獎以及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他把手都給拍紅了。

  管別人怎麼看地礦系,他只需要把地礦系的項目給做紅火就夠了,等同東北油田合作的新項目達成,他還得把蘇嬌楊綁在地礦系的大船上,別人都說地礦系是文科專業,同數理專業的結合不夠緊密,可只有他們這些內行人才知道,不是地礦系的研究與數理專業沒關係,而是一旦涉及到數理專業的知識,他們這些人就集體抓瞎了。

  數理專業就是他們研究的頂板,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願意幫他們搞定數理知識的,絕對不能撒手!

  誰說地質不是理工科的?他一定要借著蘇嬌楊的‘金巴掌’,把說這話的人的臉給打腫。

  領獎台上,蘇嬌楊正在說獲獎感言,那叫一個感人肺腑。

  “十二年前,那時候的我還在津大讀書,接到國家的號召之後,當下就決定響應國家政策,去廣闊天地中做建設。後來,我到了北河省的一個農村,開始十年知青生涯。”

  “兩年前,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回城,為祖國築造科研的城牆。我當下便響應國家的號召,重新參加高考,有幸得到國防科大的賞識,尋找到了一個能夠容納我為祖國做貢獻的平台。”

  “感謝國家政策,讓我在廣闊天地中開闊了胸襟與視野,感謝國防科大,讓我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平台,感謝石油工業部,能夠容納我這個外行人,讓我為祖國的石油事業貢獻自己微博的力量。”

  “我,蘇嬌楊,立志成為社會主義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今年的我才剛過三十歲,往後還有四十年五十年的時間,我願意將自己的畢生都獻給祖國的科研事業,希望能用自己的精力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領獎台上的蘇嬌楊講的聲情並茂,極具感染力,下方聽眾台上的人則是心中百味雜陳。

  大領導手中拿著的赫然就是蘇嬌楊的資料,這份資料不算詳細,但蘇嬌楊父母什麼工作,小學在哪兒念的,知青去了哪裡,回城前被夫家拋棄還險些以死明志等等,全都記錄在案。

  蘇嬌楊口中開闊眼界與胸襟的十年,沒人敢輕易下結論,有人認為那十年值得,是春天到來前的凜冬,有人認為那十年不值,是對生機的摧殘與扼殺。

  那十年,穩住了洶湧暗流橫生的局勢,亦卡住了國家快速發展的車輪。

  一個政策,折射到尋常人身上,可能是生離死別,可能是用往後餘生都無法再填補的黑洞……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歷了那十年之後,依舊願意保持一顆赤誠的心,就如同蘇嬌楊所說的,十年前的她積極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十年後的她依舊沒有退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