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潤之老先生鬆了口氣,擺手道:“你去吧,你的狀態確實不好,我能看出來,地礦系那邊的研究項目簡單,你去拿著他們的項目試試手,好給自己漲點兒信心。”

  孫主任:“……”算了算了,能挖到人就實屬不易了,哪怕只是挖到一個臨時工,被陳潤之懟就懟幾句吧,頂多就是耳朵里難聽些,難不成還會掉塊肉?

  ————————————————

  被發展經濟學的問題困擾了這麼久,蘇嬌楊有些心焦。

  原先的她能將科研當成工作來做,該上班的時候上班,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儘量不熬夜,每天還能抽出固定的時間去鍛鍊身體,可現在呢?

  發展經濟學為她帶來的焦慮太嚴重了,蘇嬌楊先是捨棄了睡眠,熬夜變成家常便飯,後來又放棄了鍛鍊,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發展經濟學上,可結果並不樂觀。

  她感覺自己就像是給自己織了一個巨大的、密不透風的繭,有心破除開來,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

  因為這份焦慮,蘇嬌楊心中生出了迷茫。

  可能是之前證明黑德爾猜想與霍達猜想的時候,她走的太順太輕鬆,這使得她在面臨問題時,失去了‘纏’與‘熬’的鬥志,別人攻克一個問題,可能需要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需要坐一輩子的冷板凳,可她攻克那些問題時,只用了數月的時間。

  道理都明白,可這能讓她減緩心裡的焦躁嗎?

  不能。

  蘇嬌楊知道,根源在於她的心態出了問題。

  她需要停下來緩緩,絕對不能因為發展經濟學的事情就崩了心態,實在不行的話,蘇嬌楊已經做好了暫時擱置發展經濟學的準備,回到應用數學的康莊大道上去。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地礦系的孫主任在這個時間點上給蘇嬌楊遞過來了橄欖枝,蘇嬌楊自然得抓緊抓牢。

  將辦公地點從數學系搬到了地礦系,依舊是原先她用過的那間屋子,蘇嬌楊開始編寫準備提交給石油工業部的具體成果。

  在未入門前,地質學的研究是一個相當接地氣的工作,可是在入門之後,蘇嬌楊發現了地質學的奧妙。

  這個學科所研究的東西貫穿了時間與空間,研究的是四維空間的變化規律。

  從宇宙起源到物種進化,從寒武紀到第四紀,從礦物岩石到古生物……所有的研究內容都被囊括在一方相近的時空里,唯一不同的,就是隨著時間的退役與堆疊,‘物是物非’在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不管是神秘的自然力量所主導的地震、海嘯、風暴,亦或者是人力就可以影響的山崩、築壩、壓裂地層,都在改變現有的環境,而不管是多麼微小的改變,都會在未來產生結果。

  這種現象像極了佛家的‘因果論’。

  佛家說,在這輪迴中,前世種下的因,便會是今生嘗到的果,今世種下的因,便是來生註定要嘗的果。只要無法跳出這三界五行六道輪迴,誰都無法逃避因果。

  地質學中講到,這個世界是守恆的,兩個板塊的擠壓與碰撞能夠使得曾經在地球上廣袤無比的古特提斯洋關閉,洋盆變成了高高隆起的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從喜馬拉雅山上吹來的風經過億萬年的搬運,聚沙成塔,將那堆黃土堆成了黃土高原,這遠比水滴石穿還要讓人震撼。

  蘇嬌楊想,經濟學中肯定也存在這樣一個限制,能夠包容所有的經濟學原理進去,使其穩定運轉而不矛盾。

  可惜她還沒有找到這個限制的存在。

  這大概是需要機緣的,就如同宇宙大爆炸也只是發生於剎那間,一剎那的電光火石雖然短暫,可是少了那一剎那,這世界就不會存在。

  ————————————————

  在編修《石油勘探開發預測模型》成果報告的時候,蘇嬌楊的心態漸漸穩定了下來,她開始規律地作息、吃飯,也恢復了每天清晨與傍晚的運動,氣色漸漸好了起來。

  《石油勘探開發預測模型》的成果報告是趕在放假前編寫完成的,一共分為兩本,一本是《通識卷》,用來講石油勘探開發預測中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一些思路,另外一本是《涉密卷》,詳細地介紹了預測模型的構成以及所有參數的取值。

  可以這麼說,甭管是京城石油大還是西南石油大,只要他們能夠看到《涉密卷》,並且找到一個數學能力足夠好的人來將《涉密卷》研究透,國防科大地礦系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不過孫主任已經同蘇嬌楊談過這件事情了,二人的觀點很接近。

  國防科大不可能一口就吞下整個石油系統的項目,而且一直都做同樣的項目,這對於地礦系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遲早有一天,蘇嬌楊的研究成果會被公開。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主動點把成果給公布了呢?

  而且像蘇嬌楊研究出來的這個成果,哪怕是孫教授,也無法界定哪一部分是涉密的,哪一部分是不涉密的,他們不敢直接發表在論文上,一方面是因為成果一旦發表,國防科大地礦系面對他們地礦類高校時的優勢就會減弱許多,另外一方面,則是擔心境外勢力的窺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