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雲家軍,主戰部隊,現有第一師、第二師、騎兵師外加一個重炮旅。

  第一師和第二師都是標準師,為冷兵器和火器混編部隊,一個標準師下轄兩個二旅六團,外加一個騎兵團(一千騎)和一個炮兵團,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小編制部分,一個標準師總人數已經達到一萬三千五百餘人,而朝廷還有其他世家一個軍的編制才一萬二千五百人。

  目前第一師和第二師分別駐守在澤州的西北部和東北部,防備賀州和萊州兩州的勢力。

  騎兵師,是雲家軍中組建最晚的編制,目前騎兵師駐守瀛州,共計五千餘騎,正在瀛州積極展開訓練,早日蛻變成一支戰場上勇往無前的鐵騎。

  重炮旅,由之前的重炮團擴編而成,裝備三十門五寸重炮。

  雲家軍各支部隊加在一起,總人數已經達到三萬四千人,再加上城防軍,雲逸手中軍隊總兵力已經達到五萬二千餘人,雖然這個兵力與萊州和賀州五大世家中任意一家的兵力都比這多,但是裝備大量火器的雲家軍,真正實力難以想像,雲逸有足夠底氣憑藉現有手中兵力守住澤州,澤州不失,遠在後方的雲華郡和海外的瀛州自然沒有任何威脅。

  ------------

  第267章 世家和朝廷聯手

  治下三地休養生息,雲逸沒有忘記關注外界戰事的進展。

  四月份,趁著光明教教主袁昊率領光明軍主力進攻宿州,萊州的王孫聯軍還有臨州郭憂率領的朝廷平叛大軍齊齊攻入潼州境內。

  隨著王孫聯軍和平叛大軍兵力增加,潼州南部和潼州城所在的潼州東部地區局勢岌岌可危,要是再這樣下去,恐怕兩地會被敵人攻占。

  迫不得已,已經快要將宿州世家聯軍趕到死路的袁昊只能分兵兩路,一路由大長老率領七萬(五萬,外加二萬抵禦進入宿州境內的欽州軍的光明軍),袁昊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回援潼州。

  王孫聯軍、郭憂的平叛大軍還有欽州軍都得到袁昊率軍回援的消息,不過三方都沒有撤兵的想法,反而儘可能的往潼州調軍,意圖將光明軍徹底消滅掉。

  萊州、欽州、臨州是宿州和潼州比鄰的三州,萊州世家、臨州朝廷、欽州世家都知道,一旦這一次不能將光明軍消滅掉,等到光明軍緩過氣來,很容易將三州各個擊破。

  宿州就是一個例子,要不是三方出軍逼迫光明軍回援,恐怕要不了多久光明軍就會將宿州世家聯軍消滅掉或者趕出宿州,這樣光明教掌控的區域就達到兩個州,這時候再想要將光明教消滅掉就更加困難,所以三方不顧己方實力消耗,派出大軍攻入潼州和宿州。

  暗地裡,三方正式聯手,儘可能的調動軍隊一切圍剿掉光明軍。

  五月上旬袁昊率領十萬光明軍進入到潼州東部區域,得知消息後,郭憂立刻命令十三萬平叛大軍撤退,遠離潼州城區域。

  之前是因為潼州城內的光明軍人數較少,所有郭憂才敢圍而攻之,現在十萬光明軍將至,郭憂可不敢再停留下去,要知道袁昊率領的光明軍才是真正的精銳,雖然還達不到百戰精兵的地步,但是大部分兵卒都經歷過至少十場戰鬥,在戰場的磨練下,又有信仰作支撐,其實力可想而知。

  袁昊率領十萬光明軍來到潼州城後並沒有繼續追趕官軍,從宿州北部馬不停蹄的回到潼州東部,士卒們都非常疲憊這個時候需要好好休息。

  然而沒過兩天,房陵郡城被王孫聯軍攻破了,整個潼州南部落入到王孫聯軍手中,九萬王孫聯軍攻占潼州南部後,迅速揮兵向潼州東部前進,欲與郭憂的平叛大軍一起將袁昊率領的這支光明軍主力消滅掉。

  王孫聯軍九萬,郭憂率領的平叛大軍十三萬,雙方加在一起共二十二萬,而此時袁昊手中兵力只有十一萬五千,前者幾乎是後者的二倍,袁昊處境艱難。

  光明軍雖然精銳,但是架不住敵人太多,暫時袁昊也只能依城而守,這種情況下。

  五月中旬,欽州東方氏和林氏繼續各增派一萬人馬進入宿州,使得欽州世家聯軍在宿州境內的兵力達到四萬六千餘人。

  暗地裡欽州世家聯軍和被光明軍趕到宿州東北部的宿州聯軍聯繫上,經過商討最後雙方決定,一起出兵,全力一擊將宿州境內的光明軍擊敗。

  剛剛進入到五月下旬,宿州世家聯軍最後的近七萬人馬傾巢而出,後面七州世家聯軍的四萬六千餘人也向宿州境內的光明軍發動猛攻,光明軍兩面受敵,很快就敗下陣了,最後大長老只能率領剩餘的四萬多光明軍向南方潼州撤退,後面宿州世家聯軍和欽州世家聯軍卻窮追不捨。

  五月末,大長老率領三萬殘兵逃回到潼州城,緊隨而至的五萬五千宿州世家聯軍和三萬五千欽州世家聯軍隨同萊州世家聯軍以及平叛大軍將潼州城團團包圍,四方聯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三十萬,潼州城內的光明軍卻不足十五萬。

  四方聯軍對潼州城圍而不攻,潼州城中光明軍有十四萬多人,糧草充足,四方聯軍想要攻克潼州城,至少也有半年以上時間,所以四方聯軍對潼州城圍而不攻,一方面從後方調集大量工匠製造投石機、攻城車等攻城器械,用投石機、床弩等遠程武器向潼州城攻擊,另一方面四方聯軍卻派出部分兵力深入潼州各地,將逃竄至潼州各地的小股光明軍全面剿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