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袁昊的謀算差不多,兩州的世家聯軍在占領光明軍撤退後剩下的地盤後,沒有繼續追擊光明軍,萊州的博陵王氏、舂陵孫氏忙著進行談判劃分地盤,宿州的刺桐沙氏、泌陽呂氏、閼與郭氏也在忙著進行談判劃分地盤。

  特別是宿州,因為郭氏這個外來者的加入,分薄了刺桐沙氏、泌陽呂氏兩家本地勢力的利益,導致刺桐沙氏、泌陽呂氏兩家對郭氏都有一些不滿,一場針對郭氏的陰謀在慢慢展開。

  ------------

  第237章 澤州百姓的喜悅

  梆!梆!梆!

  「分田地啦!分田地的啦!大家快來村頭集合。」

  震耳欲聾的銅鑼聲伴隨著呼喊聲在這個小村莊中不斷響起,凡是聽到聲音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向著村頭走去。

  「名字?」

  「李大牛。」

  「生辰?」

  「隆興二十七年三月初五。」

  ……

  一個小吏拿著紙筆將戶主李大牛和李大牛家人的信息都記載下來,又對李大牛說道:「李大牛,你家一共五口人,三個大人,兩個孩子,一共分得四十畝普田。」

  「四十畝,四十畝。」聽到自己家能夠分得四十畝田地,李大牛口中不停的喃喃著,最後竟然激動的大哭起來。

  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是依靠種田為生,田地對農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當一個沒有田地或者田地很少的老百姓一下子獲得四十畝田地,誰都不可能平靜的下來。

  這只是發生在澤州某一個村莊的一幕,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自雲元愷擔任澤州總督後,整個澤州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來。

  新年前這段時間,澤州各郡縣的主要官員到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從本地人中挑選一部分人擔任小吏,有這些本地小吏在,再加上已經改變為各地城防部隊的雲家軍第三師,官員們迅速將各座城池控制住。(另外雲華郡小學堂畢業的一部分學生也被安排到各地擔任各種職務)

  城池是控制住了,但是城池外還有更多的城鎮和村莊。

  按照雲元愷的吩咐,各地官員紛紛命令下令下去走動,向各個城鎮和村莊的老百姓發出通知說:「年後官府會給大家分田地,不分男女,大人十畝普田,孩子五畝普田。」

  聽到這個通知後,老百姓們紛紛走動起來,打聽這件事的真假。

  「分田地」這是一件讓老百姓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活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遇到著這種事情,一時之間,那些老人們都不知道這件事是真是假,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件事是真的,畢竟這件事是官府下的通知,不會隨便作假。

  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這是每一個佃戶夢寐以求的事情。

  在澤州老百姓的期待中,新年過去了,為他們分田地的「大人」終於來了,還沒有分田地,一些老百姓就激動的已經說不出來話。

  在分田地之前,還需要記錄老百姓的身份信息,這有些繁瑣,一些老百姓也很難說清楚自己的信息,不過為了分得田地,這些老百姓也是絞盡腦汁去回憶。

  當完成身份信息登記後,一片片田地被分配到老百姓手中,一些老農跪在屬於自己的田地里嚎嚎大哭。

  田地是一個家(族)的根基,沒有田地,這個家就仿佛沒有根一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破散,那些經商的起家的商賈在賺取大筆金錢後,就會購下大片土地,那些地主們手中有多餘的錢時就會拿出這些錢購買更多的土地,種種的一切都凸顯出土地的重要性,小家、大家都一樣。

  大黎帝國開國已有二百多年,開國的時候,老百姓們還能分得土地,然而之後,老百姓們手中的土地被大地主、小地主們以各種手段奪走,嚴重的甚至是家破人亡,老百姓們手中的土地被快速聚攏到地主手中,老百姓們則成為地主的佃戶,以租種地主的土地為生。

  平常的年份,佃戶們還能活的下去,要是遇到災年,被餓死的人不計其數,地主們才不在乎佃戶的死活,這一批佃戶死了,還會有新的佃戶。

  老百姓們想要重新獲得土地,只剩下一個方法——開荒,然而開荒之後獲得的土地,用不了多久又會被地主們強取豪奪,嚴重打擊老百姓們開荒獲取新土地的積極性,最終使得老百姓們變得麻木,老老實實的租種地主的土地。

  現在,一切都改變了,官府主動給老百姓們分發土地,還不是一畝兩畝,而是幾十畝,家人的人口越多,分配的土地越多,一些人家恨不得自家多生幾個孩子,那他們家就能擁有更多的田地,還有一些老百姓已經在考慮多要幾個孩子。

  在得到屬於自己的田地的同時,老百姓們也沒有忘記感謝官府,小吏們在分配土地的時候也對點出是誰給他們分配土地:是澤州的統治者雲華雲氏的家主雲逸,而不是大黎帝國朝廷。

  老百姓們的思想非常淳樸,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感謝誰,老百姓們紛紛在自己家中為雲逸立長生牌位,向上天祈求讓雲逸能夠長命百歲。

  雲逸知道這件事後也是哭笑不得,自己已經是先天武者,不出意外,雲逸的壽命在一百二十年以上,這可比長命百歲還要多,老百姓向上天祈求讓雲逸長命百歲,這不是讓雲逸減壽嗎?

  各地小吏的任務可不止為百姓登記身份信息和分配土地,小吏們還負責為百姓講解官府的各種新政令,例如,官府對以種地為生的老百姓只徵收一種稅——農稅,還是十稅一,以後只會減不會增;老百姓們每人名下最多只能擁有一百畝田地,除了官府分配的田地外,老百姓還可以從官府手中租種公田,也可以自己開荒獲得新的田地,開荒的田地所有權在老百姓自己手中,可以父傳子繼,不過這部分田地也在一百畝限制之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