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妃產子,嬰孩之出,半月而夭亡。唐妃憂臥病榻,其後自請搬往昭台宮,與萬年公主劉紓作伴。

  萬年公主劉紓......

  已經徹底淪為“過氣”公主,漸漸淡出旁人視野。初時,劉紓“失寵”,還是在夏宮掀起一陣波瀾,引起上下非議。惹得劉淵大怒,杖殺了數十“長舌”之宦官宮娥。而劉紓,也慢慢成為夏宮的禁忌。

  但在劉淵深處,劉紓還是那個他最喜愛的長女,只是由於那禁忌的原因......

  對劉紓,劉淵是早解除了其禁足令,只是劉紓似乎習慣了昭台宮的生活,仍然幽深居宮中,偶爾至上林苑行獵散心。偷偷地看望過劉紓,見著失去了活氣的愛女,劉淵時感心疼。

  算得上好事的,要數甄氏姐妹,甄姜給劉淵生了個公主,甄洛生了個皇子,都是母子平安。

  劉淵發現了一件事,自己倒是蠻能生養的,都年過不惑了,還能播種,**的活力不錯。細細算下來,自己已然有十子四女。

  還是在宣室殿中,太子劉瑞身著繡龍袍,向劉淵稟報著今歲即將舉行科舉之章程。看著劉瑞在下侃侃而談,劉淵的注意力在其袍服之上,劉淵前不久提了一句,太子可著“龍袍”,如今就已經穿上了。

  至於科舉,是這兩年劉瑞與一干清流鼓搗出來的,當然少不了劉淵在背後的推動。準備了這許久,一套比較原始的科舉制度被研究出來。今歲秋,華夏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將在劉夏帝都長安進行。

  女人太多,好久不臨幸,快忘光了。乾脆寫死幾個。

  ------------

  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

  “父皇!”劉瑞不由試探著喚了劉淵一聲。他這般說得口乾舌燥,劉淵似乎一點與沒有聽進去?

  “哦?講完了?”劉淵的反應,更令劉瑞心裡一涼,連裝都不裝一下。

  臉色稍白,有些難看。王柔在旁,能體會到劉瑞的心情,不由拱手對劉淵道:“陛下,太子殿下為科舉之事,勞心勞力,如今看來,卻是準備充足。只待大夏俊傑齊聚長安,便可又為我大夏遴選出不少人才了!”

  “此事,便由汝與吏部全權負責!”劉淵聞言看了劉瑞一眼,淡淡道:“我大夏各州各郡都缺人才,當重視之!”

  “諾!”劉瑞受命。

  科舉制的提出,在大夏,倒未有多少人反對。劉淵掌權是一方面,沒有沒有經歷過“九品中正制”,對科舉制也沒那麼牴觸。再者,商量出的夏科舉制,由大夏各地官吏舉薦。

  大夏諸州,每歲,縣長可舉薦一人,縣令可舉薦二人,郡守五人,刺史十人,如此下來,也只是在察舉制之後增添了一項考試。而不是僅僅舉孝廉,或州郡縣官推舉,便可出仕。劉淵的原意,便是想要從制度上將之前落下的官員選拔重新收拾起來。

  劉淵也看得出來,此科舉與他的預期還差得遠,依舊阻隔者寒門子弟正常上升的途徑。大夏這些年,崛起了那諸多寒門士人,也只是由於胡夏的特殊性。

  而劉淵,暫時也只想將“科舉”這個概念灌輸於大夏上下。日後,總有慢慢改革完善的時候。

  如今草創之科舉,沒有什麼鄉試、會試,就是將各州各郡舉薦上來的士子集中在長安,進行一次統一的考試選拔。至於科目,暫只明經、明法兩科。考試方法,墨義與策問。

  如此地簡單粗暴,卻是個不錯的開端。

  這也是劉淵表現地不是那般重視的原因,基本可以肯定,此次只要能受舉薦,必然能夠順利出仕任職。如今夏國的官員,有太多當年的“投機者”,而這些人,大部分能力不足以治政養民。劉淵早就開始慢慢替換,如今要加速了。

  “啟稟陛下,鄭王殿下求見!”一名通事舍人稟報。

  “宣!”劉淵神情一振:“必是屯田事有進展了!”

  “兒臣(臣)告退!”劉瑞與王柔見狀想要告退。

  被劉淵止住:“你們也一起聽聽!”

  劉琤進殿,稍微看了劉瑞與王柔一眼,爾後低眉順眼,趨步至劉淵案前拜倒。再起身,對劉瑞躬身一禮。

  也不囉嗦,先將鄭縣的奏報呈上。

  “這鄭竹,可當大夏第一縣令!”劉淵心情也好了起來,直接給了一個甚高的評價。

  屯田之事,劉淵也是實時關注著的,也知曉劉琤所遇到的困難。大夏官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倒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的人貌似是有意在牴觸朝廷的政令。

  “如今並、涼、河東等地,進展雖不快,但都在穩步推進中。唯雲州、與關中,發生了些亂事,此二域乃我大夏屯民最多之所,尤其關中,就在近畿.......”劉琤沉聲稟道。

  “什麼情況!”劉淵嚴肅了起來。

  “有些地方,發生了貴族、世家侵占屯民土地之事!”

  劉淵面色冷了下來:“各地官員呢,竟放任此等事發生?大夏律法是擺設嗎?他們的手握之職權無用?”

  劉淵又想起了當年屯民逃逸,屯田被侵占的事,厲聲吩咐道:“此事,讓刑部負責糾責之事。大夏上下,但有敢侵占一寸屯民之地者,全數嚴懲,情節重者,殺!朕不管他是官還是民,是貴族還是世家,絕不姑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