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當今夏國男子之冠禮,相比古禮,儀式已然精簡了不少,不請大賓,不宴賓客。當然,依舊有一干謹守古禮的人,嚴格按照禮法進行,這些人大多為高門望族。有意思的是,最嚴格遵循那繁雜禮制為家族男丁舉行成人儀式的,竟然是一些胡人氏族。似蘭氏、須卜這樣的,從許多年前起,就學了個一板一眼。

  皇子及冠,相比於臣民,儀式那是簡單不了的。當然,去歲在興和城,劉琝的冠禮儀式算是個例外。

  乾德六年五月,倍受上下矚目的皇五子劉瑞,正式行冠禮,宣告成人了。卜吉日,選大賓,加冠授弁,歌以祝辭,取字,禮拜,饗食,基本的流程是一個也沒少。

  椒房殿內,劉瑞一身袍服,頭戴玉冠,向劉芷辭行。此前他是一直居宮內,如今成人了,要獨立出去了。

  劉芷面上有欣慰,有感慨,亦有憂慮,眼裡閃著亮光,扶起下跪的劉瑞,輕撫其面,輕柔地替其捋了捋本就齊整的袍服:“我的瑞兒長大了!”

  感受到劉芷滿滿的不舍之意,劉瑞也心有感觸,對其再拜:“母后且安心,兒在宮外,亦可時常回宮探望!”

  終究是大夏皇后,豈會長作嘁嘁之態,玉指輕輕拭去眼角的淚痕,露出笑容對劉瑞道:“你父皇國事操勞,你既已及冠,當好生侍奉君父,替你父皇分憂!”

  劉瑞及冠,表字元祥,封晉王,在未央宮西北側永康坊內,賜了一座巨大的王府與他,宮女太監侍衛一應俱全。

  晉王的封號,讓不少人腦洞大開,一些人很會聯想,因為劉淵之前曾承故漢帝劉協之封賞為晉侯,而由此聯繫到帝心在劉瑞。這樣的論調,還真有不小的市場,被廣為流傳。

  而劉淵對劉瑞的各種安排賞賜,官員配備,也很是“露骨”地表現出對其重視。石渠閣老臣淳于嘉被封為晉王太傅,諫議大夫種邵遷長史,二人樂而赴之。王府各職亦簡拔人才以充之,另從侍衛軍中調撥四隊軍士,充當王府衛率。

  凡此種種,極盡恩寵,由不得旁人不多想。當初陳、周、鄭三王,都沒這待遇,劉瑞這方封王,羽翼劉淵就給他準備好了。

  “參見殿下!”出得宮門,至晉王府,踏進府門,晉王府上下屬臣、仆侍等齊聲向其參拜。

  人當真不少,除了已經分駐府中各處的衛士,足有上百人,由淳于嘉與種邵前頭。回首望了望高大的晉王府門,劉瑞眼中不由閃過一絲激動之色,竭力壓抑著澎湃的心情,右手虛抬,沉聲道:“免禮!”

  在眼前眾臣屬身上轉了一圈,尤其在淳于嘉、種邵還有晉王府左右典軍李蒙與王方幾人身上停留了許久。李蒙與王方,多年前也算統領過一方勢力的軍閥了,在劉淵進軍之後,戰敗投降,這些年,在大夏軍隊中混得是不上不下的。

  李蒙以“獻賈詡”之故,得了不少賞賜,之後便難得寸進。王方也一樣,作為降將,總歸受著點猜忌。熬了好些年,也不過偏將,而在劉夏軍隊中這是已經泛濫了的職位,在九品制確立以後,定為正六品銜,當真不高。

  乾德四年的北方大戰,二人也隨軍出征,立了點小功勞,得了些賞賜,卻無升遷。

  很不如意,連胡赤兒那廝都不知走了什麼門道,攀上了鄭王府的高枝,頗為得意,而他們二人卻依舊原地不動。

  此次,劉淵不知怎麼地想起了二人,從禁軍中調彼至晉王府任典軍。二人對此自然是欣喜若狂,親王典軍,正五品之職,連升二級。最重要的是,入的是太子位呼聲很高的劉瑞屬下,對於李蒙與王方來說,人生都步上了一個新台階。此時也是略顯激動地望著劉瑞。

  擺擺手命眾人散去,將府中屬臣集中於大堂,一一認識,劉瑞的興致很高,年紀還小,沒有經歷過多少大陣仗的他,心中難免得意。

  “元祥不才,日後就多仰仗諸位大人扶持了!”舒一口氣,劉瑞拱手向在座諸人一禮。

  晉王殿下這般禮賢下士,屬臣們自敢榮焉,齊聲回禮應劉瑞,堂上一片主臣融洽之景。

  “盡心輔佐殿下,乃臣等為人臣之本分!”淳于嘉捋著灰須,恭謹對劉瑞道。

  淳于嘉這個人,在前漢是屢居三公之位,但相比於其他風雲人物,名聲卻不甚響亮。及至降夏,仍舊不瘟不火的,但就這麼個垂垂老矣之人,卻能得劉淵看重,親自指派給劉瑞,足見其能,只怕又是個政壇上的老妖。

  劉瑞曾聽過淳于嘉授課,與之有過接觸,見其反應,再一禮:“有勞老大時時提點孤了!”

  種邵在側,縱覽劉瑞前後之表現,眼中流露出讚許之色,在他看來,晉王有“人君之象”,立嫡是絕對沒錯的!

  “啟稟殿下!陳王、周王、鄭王三位殿下來訪!”劉瑞與一干僚屬敘話正酣時,左豐買著急碎步,上堂稟報。

  左豐如今也是老太監了,歸夏侍奉劉芷有十餘年了,此次劉瑞封王開府,有些放心不下的劉芷將之派到晉王府為劉瑞打點生活。

  “哦?”劉瑞眼中閃過訝異:“在何處?”

  “已過正門!”

  斂起異色,劉瑞面上洋溢著笑容,一揮手:“快,隨孤出迎三位皇兄!”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