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淵扭了扭脖子,發出幾道清脆的響聲。放下筆,劉淵出了口氣,抬頭望了望殿外,被窗扉過濾後柔和的光線入眼。淡淡吩咐道:“宣他入殿。”

  “諾!”

  “臣蘇雙,參見大王!”未幾,蘇雙碎步入殿,對劉淵拜倒。

  “起來吧!”劉淵伸手一指:“入座!”

  “謝大王!”蘇雙到側邊小案,跪坐而下,拱手問道:“不知大王喚臣有何吩咐?”

  “如今我夏國內糧秣情況如何?”劉淵嘆了口氣:“關中仍不足用啊!”

  蘇雙是前不久調到長安來了,做為劉淵在關中的大管家。不假思索,便答道:“臣仔細統計過,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消耗,長安府庫存糧已不足七萬斛,各郡縣府庫亦無多少餘糧,還需長安支援。河套、并州尚有盈餘,但大王幾次下詔調動向長安輸送,根據美稷與太原、安邑傳來的消息,實無再多少可支援的了。”

  聽蘇雙之言,劉淵便明白,其言只怕還有些保守了。關中數十萬人口,想要養活他們,可不容易。原以為撐一段時間,會有所緩解,但到如今,依舊是入不敷出,傷腦筋。

  “糧食!糧食!”劉淵不禁有些抱怨:“從孤登位大單于,到如今十多年了,沒有一歲不為這糧食問題頭疼!”

  沒辦法,夏國底子就在這麼點厚,本就經不起折騰的。但劉淵偏偏就是愛折騰之人,尤其近年來,屢次動兵,僅養軍,就能消耗庫內糧食過半。現在,陳倉那邊戰事正酣,消耗甚多,令關中的壓力一直沒小過。

  南來所占之地,又多為生產荒廢之土,想要恢復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在的情況,并州與河東方能收上些稅糧,但除自給之外,實在抽不出多少西輸長安。

  每每見著府庫糧食只是往外出,而不見多少入,劉淵是愁得不行。河套膏腴之地,劉淵苦心開發了這十多年,確實成為了夏國最主要最重要的糧倉。

  但河套那邊亦有數十萬人要養,一直由河套向漢郡輸血,已經引起不少人的不滿了。劉淵能堅持到現在,除了河套之利外,屯田也貢獻頗多。

  河套諸郡漢民,如今足有二十萬以上,這麼多年下來,已經徹底臣服在劉淵的統治之下,為夏人。既是劉淵的子民,再如之前一般,課以重稅,已不足取。

  他們已過了求生存的階段,官七民三,換位想想,劉淵自己也不願,一年辛苦勞作,多付於官府。民有怨意,是很自然的。劉淵已然下詔,河套屯田所獲,從明歲起,改為五五對分,這麼下來,他夏國國庫將又減少很大的一筆糧食收入。

  附著額頭,劉淵心情實在難以好的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或許熬過兩年,待關中亦恢復過來,日子該會好過得多,劉淵也只能這麼安慰著自己了。

  “傳詔美稷,讓蘭稚與王柔在再輸送一批糧食軍械來長安!嗯,由張世平負責調度。”劉淵還是做下決定,不管怎麼樣,都得渡過如今的難關。

  “諾!”

  “好了,孤今日喚你來,乃為另一事!”劉淵說著,命張讓將案上的一小盒遞蘇雙。

  打開一看,是各式各樣的銅錢。蘇雙眼睛一眯,試探著問劉淵:“大王是想對關中貨幣進行整改?”

  “沒錯!”劉淵點點頭:“如今的夏國,幣值混亂,五銖錢、四銖錢、三銖錢混雜,此前董卓亂鑄小錢,關中更亂。到如今,錢不值錢,這樣的情況不能再惡化下去。孤欲統一整個夏國幣制,你牽頭,擬個章程,儘快呈上來!”

  “諾!臣遵命!”蘇雙商賈出身,自然知曉此事重要,不敢怠慢,趕緊稟道。表情嚴肅,看起來已經在構思了。

  “去吧!從速著手此事!”

  “臣告退!”

  ……

  “不聽軍令,當罪死!”殿內,傳來劉淵惡狠狠的聲音。怒摔手中暗報,劉淵胸膛起伏。

  陳倉那邊有暗報傳來,夏軍在箭筈原敗了,損兵三千有餘,亡了乞活將軍檀柘與裨將軍張濟。只因為劉珩冒然出擊,為韓遂所算。

  “大王息怒!”在旁的張讓默默撿起暗報,整理好放在劉淵大案上。

  攤開烏華黎這邊給的戰報,一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上邊敗事,過程、結果皆解釋道來,只是將劉珩之責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將鍋背在自己身上,請求劉淵治罪!

  猛拍一下銅案:“這烏華黎膽子也變大了?竟敢欺瞞於孤,以為孤無法得知前線細況?”

  張讓在旁不敢接話了,深埋著頭,低下的丘林厥也一樣,默默地等待著劉淵發飆結束。

  過了許久,劉淵怒氣方息,問丘林厥道:“前線現在的情勢怎麼樣了?”

  “烏將軍該還有戰報傳來,大軍已經撤回陳倉,賊軍趁勢進逼至城下,奈將士之力,陳倉暫時無虞,涼軍仍然被阻在陳倉!”丘林厥趕緊稟道。

  聞陳倉無恙,劉淵方鬆一口氣。若陳倉都丟了,那扶風局勢當徹底糜爛,而關中也就危險了,劉淵對關中的統治也危險了。

  前方的敗事,劉淵雖則震怒,但此事也至此。考慮片刻便道:“傳令陳倉,以須卜赤弇代替烏華黎之職,接管大軍,善後事宜,對敵之事,皆由其主持。烏華黎暫為副將,戴罪立功。箭筈原之敗,疚責由須卜赤弇處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