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劉珝竟對劉琤表現出些許忌憚之意,蘭暉當即道:“一個漢女之子,珝弟別將他看得太重了!”

  “漢女之子!暉兄,你知曉如今我大夏治下,有多少漢民嗎?”劉珝淡淡道。

  “這……不知!”

  “加上這關中漢民,足有上百萬人口!還有如今我關中夏軍之,半數之上都是漢人士卒。漢人文武已成為我夏國內一股強大的力量!“

  “大王這般放任漢人力量增長,遲早養成禍患!”蘭暉恨恨道。

  “暉兄,你又失言了,父王豈是你所能非議的?”劉珝語氣有些嚴厲。

  “諾!”

  “你覺得,劉琤在鄭縣這麼拼,是為了什麼!”劉珝聲音低沉。

  “他也想爭儲位!”蘭暉狠聲道:“就憑他?”

  “也許,我也該和劉琤學學,問父王要一縣,做做這百里侯!”劉珝緩緩道。

  ------------

  第291章 涼州有事

  在劉珝與蘭暉念叨著劉琤的同時,劉琤亦與杜畿談論著他。卞氏為一漢女,出身歌伎,身份低微,早年被獻與劉淵。雖然樣貌美麗,劉淵一向寵愛,但劉淵可不缺美人,沒準哪一天就失寵了。

  不像劉芷這樣有大漢公主的高貴身份,不尷不尬的在美稷待了這十數年,所幸性格好,又多迎合著劉淵,不似媯媶、蘭妧那般時而令他煩躁。生了劉琤三兄妹,這些年在夏宮中,把他們拉扯大,著實不容易。

  劉琤自小早熟,年紀與劉珩、劉珝二人相仿,在面對兩個兄長的時候,不自覺地便感低人一等。只因夏宮之中,周邊多為匈奴人。

  他這個漢女之子,遠不能像劉珩與劉珝那般眾星捧月,在夏宮中,他很低調。從識事起,便默默地讀書習武。

  若是劉淵一直在塞外當個胡王,那夏國儲位,怕是沒有他劉琤的份了。但如今,劉淵積極行漢化,開歷史之先河,領軍攻略漢境,吸納漢人納入統治,這令劉琤心思活泛起來了。

  當漢人力量在夏國比重慢慢加大的時候,他這個漢女之子的身份,早就不那麼尷尬了。

  “伯侯先生,你覺得我這個王兄,如何?”劉琤站在鄭縣城頭,望著押送著上千輛糧車緩緩西進,還未消失在視野中的隊伍,輕聲問道。

  想起就自己所見劉珝的表現,杜畿小低著頭,看著身前的劉琤,又思索一會兒,方很有深意道:“若殿下有心,當為勁敵!”

  “是啊!”劉琤摸著面前的女牆,感受著粗糙青石的紋路,喃喃道:“我這個王兄,一向機警,頗得父王歡心。夏宮之內,有其母蘭夫人,深受父王寵愛。宮外又有蘭氏牽頭的龐大貴族力量支持,前兩年,蘭稚等人提議父王立嗣,呼聲很高啊!”

  “同為父王之子,我劉琤自認不弱於人,如今父王南來,逐鹿華夏,打下這壯麗山河。我料父王立儲,比起出身更看重能力。這嗣位,我劉琤怎麼也要爭上一爭!”

  杜畿打量著眼前的少年,背影挺拔,有些蕭瑟,聽其語氣,另含巨大的野心,有些不知道怎麼接口。

  “一時感慨,多話了,先生勿怪!”劉琤突然一笑,回頭望著杜畿,抬手作揖:“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助我?”

  杜畿面目一凝,迎著劉琤期待的目光,心頭苦笑,劉琤這是要將他綁在其奪嫡的戰車之上了。不過自從掛在劉琤麾下之後,自己恐怕就脫身不得了。

  微微嘆一口氣,杜畿對劉琤道:“殿下,夏王正當壯年,這個時候,切莫表現地太過急切了。”

  見杜畿的反應,劉琤點了點頭:“先生說得是,如今我為鄭縣令,好好理政養民,不負父王所託,方為正道。我可是向父王保證過的,三年之內,鄭縣大治!”

  “這個鄭縣城垣,也該好好修葺一番了!”看著眼前的牆體,劉琤輕吐一口氣道。

  ……

  劉珝西向,靠近長安,劉珝心思一轉,大搖大擺,命人大肆宣揚十萬斛糧食入長安的消息。給近畿百姓,糧缺問題得到緩解的訊息,一時間,劉珝還未至,周邊民心稍安。

  劉淵得到劉珝順利歸來的消息,很是興奮,皺了許久的眉頭終於有所鬆弛。這段時間以來,關中糧食消耗問題,日益嚴重。他已經下令并州、河東,抽調了不少今歲方入庫不久的糧食,運至長安,緩解糧荒。

  有這從袁紹那兒易來的十萬斛糧食,劉淵的壓力又可緩解不少,省著點用,能支持不短的時間。

  “你這趟差事,辦得不錯!孤很滿意!”殿上,打量著恭謹立在面前的劉珝,劉淵溫聲道。

  “謝父王!”劉珝表現地很“乖”,埋頭答道:“總算沒有令父王失望。兒臣這一路來,生怕出什麼差錯,如今,心下終於安穩了。”

  “漢帝與朝臣都交給袁紹了?”

  “是的,一個不少,盡數讓袁紹之子袁尚領回!”

  “善!孤有功必賞!”劉淵放下此事,看向劉珝,含笑道:“你,想要什麼賞賜?”

  “這都是兒臣該做的,兒臣此前犯下過錯,父王未加責罰,兒已是惶恐!”劉珝低頭道,一副不安的樣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