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臉上有些猶豫,一歲的牢獄時光,去年那般堅定的意志似乎有些動搖。但想到荀攸之亡,眼神頓時又一凝。低著頭沉默,似乎不知該如何作答。

  “送他上路!”看張遼這幅猶猶豫豫的樣子,劉淵也沒心思再廢什麼口舌了。這種心態的張遼,就算暫時降了,劉淵也不敢用。既不能為我所用,那便亡之,還能省下點口糧。

  張遼聞言,反而鬆了口氣,身體矮了一些。

  “文遠,何苦呢?”高順留了下來,看著張遼,沉聲道。

  “人各有志!不過不能亡於戰陣之上,倒是殊為遺憾啊!”張遼臉上溢出笑容,這笑容不怎麼好看。

  “有兄為吾送行,倒也不差!好久沒有飽餐一頓了,兄,可否奉上酒食?”見情緒低落的高順,張遼爽朗道。

  “來人!”高順冷聲對外喚一聲。

  “將軍有何吩咐?”

  “準備點吃的!”

  “諾!”

  飽餐一頓,喝了些酒,張遼放肆地打了個嗝。

  “該上路了!”張遼喃喃道,看向高順:“大丈夫,當死於刀劍之下,借兄佩劍一用!”

  沒有猶豫,倉啷啷幾聲響起,高順拔出腰間長劍,劍身鋒利,泛著亮光,遞給張遼。

  “好劍!”張遼贊一聲,隨即提劍,動作迅捷,抹過脖子,鮮血濺了一地。

  起身看了張遼屍身許久,高順重重地嘆了口氣,彎腰收劍回鞘,邁著沉重的腳步離去。“將張遼屍體掩埋了!”

  “張遼死了?”劉淵低頭批示著奏章,沒有抬頭。

  高順在下低聲應道:“回大王,張遼已自刎而亡!”

  “你與張遼,相交甚厚吧!”

  “是的!”高順沒有一點遮掩。

  “張遼雖然孤深感可惜,但有君,亦足矣!”過了一會兒劉淵嘆道:“你退下吧!”

  “末將告退!”

  ……

  鄭縣郊外,劉琤親自下鄉巡視而回,他如今是鄭縣令。此前鄭縣,為李傕所亂,破敗一片,元氣喪盡,亟待得力官員整治恢復民生。

  劉淵拿下三輔,對三輔各郡縣也開始了整頓恢復工作。各級官員,只要主動獻誠,基本都留用。這鄭縣,原為渭南大縣,劉琤主動請命,願到地方為一縣官,並允諾,三年之內,鄭縣大治。

  對劉琤的主動請命,劉淵是有些驚訝的,沒有考慮多久,答應了,他也想看看他這個兒子,會有什麼令人驚訝表現。

  長安之外,有數萬流民,劉淵很是大方地分給了劉琤七千多人口,一半多都是青壯。

  劉琤到鄭縣第一件事便是劃分土地,鄭縣雖然破敗,但依舊殘存著不少的地方豪強。開墾出的土地,大多數為其所侵占。劉琤到了,毫不客氣,政令一下,盡數吐出。劉淵派給了他五百夏騎,有這麼一支軍隊威懾,鄭縣豪強根本不敢側目視之,老實地很。

  分配土地,租借耕牛,發放種子,予百姓以希望。醉心於屯田事,秋收之時,親自下定帶頭收割,雖然量不多。

  劉淵支援了劉琤些糧食,鄭縣治下,溝渠不通,便發動青壯疏通,百姓以勞力獲取糧食,不多,也引得縣內青壯積極參與,有以工代賑的味道。周邊山林,盡皆開放,鼓勵鄉民入山行獵砍柴。

  理民的同時,重點打擊縣內為惡之豪強,在夏律未完善之時,力行強化漢律,打擊不法之事。又時而召集縣內三老,以禮相待,多問民之疾苦。

  清除不良縣吏,擢拔有德之士。一樁樁,一件件,劉琤在鄭縣幹得熱火朝天,腳不沾地,這個少年,令關注著他的人驚訝地很。

  鄭縣境內,雖然依舊蕭索不已,但在劉琤的幾番動作下,竟有起復之象。治下百姓,對劉琤這個王子縣令,感官不錯。亂世之中,哪怕在胡夏治下,有飯吃,有衣穿,足夠了。

  “主上,小人還是不知,您為何要主動請命來這地方做個小小縣令。勞心勞力,這般辛苦,您已經有許久未好好休息一陣了!”拓跋力微驅著戰馬,緊跟在劉琤身邊。

  劉琤看起來確實勞累,疲憊的面容下卻有著隱藏不住的興奮。望著周邊縱橫溝渠,渠中有自渭河支水引入的水流,靜靜淌在其中。

  “僅治一縣,我都覺力不從心!而父王治偌大的夏國,又該消耗多大的精力!”劉琤聞拓跋力微之言,低聲道:“況且,此一縣不治,何以治天下!”

  劉琤聲音高昂,在這野外,劉琤頭一次將自己的野望表現出來,眼中有些狂熱。

  為劉琤情緒感染,拓跋力微一揚頭,於鞍上對劉琤一禮:“主上有大志,力微必誓死追隨!”

  看拓跋力微在側獻忠,劉琤沒有答聲。這個青年,也是個有野心的,劉琤自然知曉。不過自被劉琤要來做侍衛長後,此人便已經和他劉琤牢牢綁在了一起。榮辱一體,由不得他不竭誠相隨。

  “走,回縣城!”催著戰馬,朝南奔去。

  感謝打賞的書友“Rym”、“典型之家”、“samejioe”。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

  第290章 互為忌憚

  鄭縣北關城下,站著一個文士,深衣廣袖,三十來歲,面色沉穩,頜有短須,靜靜立在城樓下。此人名為杜畿,就是京兆人氏,此前關中動亂,本欲領家小南逃,因與京兆尹張時有舊,所幸投奔其,為其屬下官吏。




章節目錄